一股“禿”如其來的植發潮,在“顏值經濟”加持下,迅速席卷男女老少的錢包,并促使了多條產業的興起。

圖片來源:unsplash
996、熬夜,先壓垮的不是身體,而是頭發。少男少女們開始用保溫杯,泡起黑芝麻粉。
當男性厭倦了“地中海”的稱謂,女性不愿再當“禿頭少女”。一股“禿”如其來的植發潮,在“顏值經濟”加持下,迅速席卷男女老少的錢包,并促使了多條產業的興起。
近期,植發品牌雍禾醫療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沖刺“植發第一股”。據了解,雍禾醫療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專門從事提供一站式毛發醫療服務的醫療集團。
不過,植發產業與醫美類似,亂象、投訴繁多。高歌猛進的營銷才是植發企業的“立身之本”,高毛利低利潤的植發生意,并不好做。
亂象叢生與野蠻生長
現在的消費者為了防脫可謂嘗盡各式方法。脫發初期,不少消費者會選擇防脫洗發水、生姜育發、黑芝麻粉等傳統辦法。
當部分人群發現傳統療法效果微乎其微時,便會采用藥物治療,比如米諾地爾搽劑、非那雄胺等藥品。
直到現實壓倒藥物這根“救命稻草”,部分消費者才會選擇植發手術這類立竿見影的方式。而植發手術正好針對藥物治療不理想,毛囊萎縮閉合,但后枕部毛囊資源尚好的人群。
據中國衛健委2019年公布的數據,我國脫發人群2.5億人,其中男性約1.64億人,相當于脫發人群有將近3/4都是男性,他們主要選擇鬢角種植、胡須種植等項目。
除了男性以外,還有一部分女性。由于女性往往對顏值更為敏感,植發已從眉毛種植拓展到發際線種植,她們更有調整發際線、打造發型等審美需求。根據新氧數據,2019年平臺女性的植發需求為5%,2020年為40%。“她經濟”正給植發市場注入一股新的“強心針”。
更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中國植發醫療服務市場規模為134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7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將為23.0%。并且脫發人群呈現出明顯的低齡化趨勢。這些數據皆反映了一個巨大且空缺的市場。
2020年進行的植發手術僅有51.6萬臺,滲透率僅為0.21%。
植發雖是小手術,但對衛生環境、醫生技術要求極高。倘若操作不當,后果很嚴重。比如,醫生在取毛囊時,由于醫生水平、儀器精密程度等問題稍微不注意就會對毛囊造成不可逆的危害。麻醉和消毒不過關,就有可能導致患者嘔吐、暈厥甚至死亡。
曾有醫生公開表示,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植發,譬如頭皮感染發炎、斑禿等情況就不適合植發。而且植發手術不可逆,屬于拆東墻補西墻,一旦東墻淪陷,便無法繼續植發。
由于監管條例尚未健全,以及植發的高毛利特點,市場上出現了大批不合規企業。據新華社報道,全國能做植發手術的醫生,不到真正執業者的1/10。
一些無資質診所就會找來“掛名”醫生、“影子”醫生,只聞其名不見其人。隨后,機構再培育大批低門檻“速成”植發醫生進入市場,導致了植發事故的頻發。
出事故也不妨礙機構銷售,依舊在朋友圈發送“你距離成功只差一個發際線”、“上午植發、下午上班”等激進宣傳語。其中最誘惑消費者的內容之一,就是“保證毛囊存活率不低于95%”。
然而,這一行業“潛規則”并非所有企業都能做到。廣州一男子小陳(化名)就曾在植發失敗后,經過一番查詢后才得知,市面上根本沒有可以檢測毛囊存活率的機構。當他想要求該植發機構把費用退回,并索賠8萬元時,卻在法院因缺乏證據而敗訴??梢娭舶l市場存在不少灰色地帶。
在企業“一窩蜂”掘金植發領域之際,市場也漸漸篩選出了幾位頭部玩家,即雍禾、碧蓮盛、大麥等品牌。
他們三家在技術、營銷、廣鋪線下門店、服務等維度打造品牌壁壘,實現自身的龍頭地位。
頭部玩家如何掘金
對大部分消費者而言,植發品牌最重要的是技術、術后效果。
目前,市面上有兩種主流的取發技術——FUT (毛囊單位提取技術)和FUE(毛囊單位提取技術)。FUT是通過切取后腦勺的一塊頭皮組織,在顯微鏡下分離出毛囊單位。這一方式可提供更多毛囊單位,適用于大面積植發。但術后患者的后腦勺上會留下一條瘢痕。
FUE則是通過一種小直徑的環鉆打孔器切入皮膚來提取出毛囊單位。創傷較小,不會留下線性的瘢痕,但采集的毛囊有限,且易損傷。
這三家公司均有這兩種技術,并都在FUE的基礎上進行升級。隨后,在植發環節,主要有傳統植發法、即插即種法和微針植發三種技術。其中微針植發相對其它兩種植發技術,優勢更為顯著。
為了提高植發效率,雍禾還與中山大學達成戰略合作關系,舉辦各種峰會、論壇,制定行業標準鞏固其行業影響力。并在植發技術、儀器等方面,走在行業前列。
碧蓮盛則于2020年展示了新技術——NHT不剃發(No haircut technology)植發技術。不少行業專家、主流媒體當場見證了技術的即刻成果。
但對于品牌方來說,這些技術壁壘不是核心,更重要的是高額營銷爭來的市場。
雍禾作為最先上市的公司,根據其招股書顯示,目前品牌已在50個城市設立了51家植發運營機構,擴張速度遠高于碧蓮盛、大麥。并且雍禾團隊約有1200人,其中包括229名注冊醫生和930名護士,超過行業碧蓮盛與大麥的總和。
在營收上,雍禾以植發醫療服務為主,醫療養固和提供非手術解決方案為輔。2018年至2020年,雍禾分別實現營收9.34億元、12.24億元、16.38億元。為彌補植發醫療服務增速緩慢,尋求第二增長曲線,雍禾于2019年開展醫療養固業務,該業務占比從2019年的1.2%提升至2020年的13%。
植發醫療服務則從2018年的98.3%下降至2020年的86.2%。不過在2020年,共有5萬多名患者接受植發醫療服務,人均消費達到2萬元以上。
如此高的客單價,其實有獲客成本猛增的因素。2018年至2020年,雍禾醫療營銷推廣費用分別為4.6億元、6.5億元和7.8億元。而雍禾最高的成本就在銷售費用、員工薪酬、租金及設備的攤銷等方面,2020 年三項占收入的比重為 48%、10%、9%。
縱觀整條產業鏈,上游的醫療器械等原材料僅占成本的10%左右。處于中游的植發連鎖品牌,營銷成本高,利潤率僅有20%—30%。
他們均通過線上、線下搭建起完整的營銷途徑。在線下的電梯、地鐵、公交車等地,皆可看到植發品牌的宣傳。
在線上,品牌則通過小紅書、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的種草先獲取用戶信任。再借著用免費“毛囊檢測”業務引流,用戶到了線下醫院后,再根據其需求,進行推銷??梢?,30%—40%的營銷費用都給了下游的渠道商。
不過,雍禾已在招股書中,表示了對于銷售及盈利能力的擔憂。這兩點倘若跟不上,會直接影響公司收益,以及市場普及度。
在現有的基礎上,營銷或許仍能為品牌樹立壁壘,只是隨著品牌發展,營銷過度就會帶來反噬。
未來可“植”?
植發雖是小手術,但對衛生環境、醫生技術要求極高。倘若操作不當,后果也很嚴重。比如,醫生在取毛囊時,由于醫生的水平、儀器的精密程度等問題稍微不注意就會對毛囊造成不可恢復的危害。麻醉和消毒不過關,就有可能導致患者嘔吐、暈厥甚至死亡。
其實,有醫生曾公開表示,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植發,譬如頭皮感染發炎、斑禿等情況就不適合植發。而且植發手術不可逆,屬于拆東墻補西墻,一旦東墻淪陷,便無法繼續植發。
據不完全統計,雍禾醫療以及其旗下雍禾植發門診部因廣告違法行為已合計遭到26次處罰。
據雍禾招股書所述,2018年,公司有七項不合規事項被處罰。其中北京雍禾美度門診部有限公司為推廣雍禾醫療品牌的醫療服務,變造醫療廣告審查批準文件,在上海地鐵1號線、2號線、4號線車廂發布未經審查批準的廣告內容,罰款176.7萬元。并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列入2018年第四批典型虛假違法廣告案件。
在2020年,其品牌又因違反廣告法、違反醫療廣告管理辦法以及未按規定填寫、保管病歷資料等,分別被北京市通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管局以及北京市朝陽區衛生健康委員會處罰。
黑貓投訴平臺上也可發現,大麥、碧蓮盛等品牌涉及夸大宣傳、手術失敗、強制消費、誘導貸款的投訴。一些商家往往在術前承諾,消費者對效果不滿后,他們又相互推諉。
因此,植發品牌以及監管部門應加強防脫發相關知識的宣傳,尤其是監管部門,要嚴懲只宣傳不售后的營銷行為。
2020年4月,國家衛健委、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針對醫師執業資格、醫療器械管理、醫美廣告發布等問題,進行規范、監管。
對于品牌來說,更應當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提高違規成本,不要讓劣幣驅逐良幣。還可通過打造醫生的個人IP,向消費者傳遞正確、實用的防脫技巧,植發手術的利弊所在。
當然,消費者在選擇進行植發手術時,也應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切勿貪便宜而選擇非法門店。
現在,已有頭部植發品牌有明顯下沉趨勢。雍禾植發機構的布局中,有4個一線城市、15個新一線城市、25個二線城市及6個三四線城市。
倘若頭部企業能持續幫助行業走向規范化、有序化、成熟化,并啟用大批合規醫生,不斷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植發效果與體驗,消費者對其信任才會越來越高,潛在客群亦會擴大。最終,品牌才能穩固其龍頭地位。
本文轉載自鯨商(ID:bizwhale),已獲授權,版權歸鯨商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