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夜好覺成了奢侈品,睡眠經濟正當其道。

圖片來源:Unsplash
“睡好覺”打開的市場,正在快步走到大眾面前。一個憑借床墊起家的公司,要上市了。
橘色的小夜燈、微醺的松脂香、胃里還溫熱的助眠茶以及手機里緩緩傳來的“哄睡”主播……在靜謐的夜色里,一切都是溫軟的存在,唯一還清醒的是睡不著的自己。
根據中國睡眠研究會等機構發布的《2021年運動與睡眠白皮書》顯示,目前我國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也就是說,每5個人中就有1人被失眠困擾,其中90后成了名副其實的“特困生”。
與助眠飲料、助眠APP、輔睡神器相比,床、被子、枕頭、床墊等寢具,最早被提上日程。慕思、喜臨門、席夢思、趣睡等品牌紛紛搭上“睡眠經濟”的賽車道,在“床上”找市場。
近日,根據深交所創業板消息,成都趣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得通過。趣睡科技持續多年的IPO之路終于迎來“一點光明”。這家借互聯網東風崛起的“床墊公司”,原來“躺著”也能IPO。
趣睡科技的“去睡夢”
“希望美好的一天從夜晚開始”,趣睡科技的創始人李勇說。憑借自己獨特的市場屬性,趣睡的產品成了不少家庭夜晚的“伴侶”。
2014年成立的趣睡科技,主營易安裝家具、家紡等家居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2015年,趣睡科技憑借研發的“8H乳膠床墊 青春版M1”,27分鐘在小米眾籌上達成率突破100%,打破當時平臺完成目標的最快紀錄。
雷軍、易建聯、京東數科等等紛紛投資,一家賣床墊的公司,為何有這么大的吸引力?
成立之初,趣睡主要的產品還是床墊,但面對國內外“床上用品”趨于同質化的狀態,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成為趣睡科技需要突破的重點。
五年前什么是風口?一定是無數商界大佬高呼的“互聯網思維”。
馬云說“你的連接越廣、連接越厚,你的價值越大,這也是純信息社會的基本特征,你的信息含量決定你的價值”。于是乎,互聯網成了趣睡的“主戰場”。
2016年開始,趣睡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創新家居產品的互聯網零售。
具體來講,生產前期,趣睡借助大數據技術,將用戶數據、競品反饋、市場走向等資料收集,找到人群的痛點,來進行產品開發。
生產上,采用外包生產+互聯網銷售的輕資產模式。這種模式相對靈活,品牌可以根據需求隨時調整供需,相較于傳統的流水線生產的固定模式,調節更方便。
銷售上,改變傳統多級分銷模式,以線上方式觸達終端消費者。截至目前,趣睡已經涵蓋小米有品、京東、天貓、蘇寧、拼多多等電商平臺。
最后在對接消費者上,趣睡使用便捷輕巧的包裝,打通國內物流渠道,減少接收端的“沉重煩惱”。整個流程的互聯網化,成為趣睡科技從大量巨頭的夾縫中脫穎而出的重要一環。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趣睡科技實現營業收入4.8億元、5.52億元、4.79億元,對應凈利潤分別為4387萬元、7392.98萬元、6787.95萬元。其中,占據半壁江山的床墊產品,三年來的收入分別為2.34億元、2.56億元與2.22億元,占比分別為48.70%、46.35%與46.39%,接近五成。
從招股書披露的資料來看,近年來趣睡科技著力打造8H產品,企圖用智能技術加持“睡好覺”。
所謂“8H”指的是8小時好睡眠,也是趣睡科技和睡眠經濟聯系最密切的產品項目。
在知乎上以“8H”作為話題進行搜索,共有160 關注,390人討論,主要涉及8H床墊的材質、效用、高技術應用等方面。以討論較多的新品“8H七分區天然乳膠床墊R1”為例,德國直采天然乳膠、雙層內芯抗菌防螨、舒展脊柱全身放松、七區按摩密度均勻等特點成為產品著力宣傳的賣點,幾乎囊括了消費者所關心技術層面的多數問題。
根據泛家居網發布的《2017 中國寢具名企大數據報告》顯示,消費者最喜愛的前五大床墊材質依次是乳膠(73%)、獨立彈簧( 52%)、記憶綿( 41%)、山棕( 22%)和凝膠(16%)。
借助科技帶來健康睡眠的概念,趣睡科技也依靠宣稱的四大爆款“乳膠床墊 M1、深呼吸床墊 M3、乳膠靜音彈簧床墊M3Pro 、成人雙面護脊黃麻床墊 MH”,成功打進了睡眠經濟的市場。
背靠小米好乘涼?
“小米生態鏈”的標簽,成為當下眾多科技產品走向市場的背書,趣睡科技也不例外。
2015年,趣睡科技開始參加小米眾籌,眾籌總金額超過5000萬元。從小米眾籌平臺開始,借助小米“投資+孵化”的幫扶機制,趣睡一步步成長起來。
趣睡科技的線上銷售額在總銷售額中占比98%,其中在小米平臺上的銷售總額多年來一直位列第一,超過京東平臺7倍。
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趣睡科技通過小米平臺線上產生的收入分別為3.8億元、4.2億元、3.3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9.81%、75.56%、68.20%。雖然受到疫情影響,營業額有所降低,但是小米平臺依舊是趣睡重要的“后背”支撐。
但值得注意的是,趣睡營銷對“互聯網”的鐘情,也讓小米成了身邊一個隨時會爆的“定時炸彈”。如果沒有小米,趣睡怎么辦?
2019年小米商城開始減少對非米家系列產品的采購,趣睡科技的銷售收入開始下降。此外,由于小米平臺對賬回收周期拉長,直接導致公司2020年現金流同比減少51.68%。
尤其是2017年初,雷軍為助趣睡順利上市,將股權進行了一系列轉讓,從27%降到目前的12%。而有意思的是,雷軍轉讓股權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趣睡科技的“競爭對手”喜臨門——“中國床墊第一股”。
這又牽出趣睡科技在生產上的另一個特點:外包機制。
趣睡科技本身并不從事生產,所有產品均為外包代工。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趣睡科技前兩大供應商正是喜臨門和寧波夢神,采購額分別為2.84億元和2.94億元,采購總額占比分別為62.71%和73.27%。
生產上“靠他人”,趣睡科技也“白瞎了”小米給的“技術金湯匙”。
招股書中顯示,截至2021年2月28日,趣睡科技共獲得128項專利,但細分看來,僅僅是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而且全面皮、咖啡紗、石墨烯、防螨布等新材料科技門檻并不高,無線充電模塊的實木床頭柜、能恒溫斷電保護的石墨烯眼罩等產品在市場上也不乏少數。
趣睡科技的科研投入較低。2018-2020年,趣睡科技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8.85%、18.94%、19.53%。而同期研發費用率僅分別為1.11%、1.14%、1.28%。
相比而言,2020年喜臨門研發費用率為2.22%,夢百合研發費用率為1.69%,均高于趣睡科技。
此外,2020年趣睡科技共有142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為39人,占比27.46%。而喜臨門、夢百合、顧家家居、水星家紡等公司分別為427人、135人、534人和213人,數量差別大。
隨著小米生態鏈上的企業一個個走向IPO“巔峰”,趣睡也開始沖刺上市,但顯然并不順利。
2020年7月,趣睡科技上市申請獲受理。2個月后,趣睡科技的發行上市審核中止。當時有媒體報道,中止審核原因可能是趣睡科技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勇持有的股份存在被凍結的情況,這或給趣睡科技帶來聲譽風險。
當年12月,趣睡科技完成財務資料更新后,深交所恢復其發行上市審核。五個月后,今年4月1日,趣睡科技因IPO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深交所再次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與華米科技、云米科技、石頭科技、九號機器人等已經上市的小米生態鏈上的其他公司相比,趣睡科技的上市路要坎坷太多。
“躺贏”睡眠經濟
睡不著,已成為了年輕人的常態。據Amazfit·米動大數據顯示,69.3%的年輕人表示23點之后才會睡覺,34.8%的年輕人入睡時間很長,半小時之內很難進入夢鄉。
睡眠障礙也不單單是一代人的問題,可以說,國民睡眠質量連年都在下降。當一夜好覺成了奢侈品,睡眠經濟正當其道。
由于城市化發展與現代化進程更快,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早已面臨“失眠”時代病癥。各類睡眠書籍、助眠床品、安神飲料、催眠軟件紛紛涌入市場,《時代》周刊曾估算,美國和日本睡眠創業市場的規模已超千億美元。
國內也是如此。前幾年電商、游戲、長短視頻等瘋狂搶奪著我們的睡眠時間,這幾年,睡眠產業一直也被資本競相追逐。就連床品、四件套等小細分,都誕生出不少知名的大公司。
趣睡科技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崛起,除了因為小米,也是趕上了睡眠經濟的風口。趣睡科技此前完成了7輪融資,投資方除了小米系、京東系之外,還包括喜臨門、華平投資、昆侖萬維等。
注重健康的年輕人和看到市場的企業一拍即合,趣睡科技利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床墊,得以在巨頭中生存。各自從需求出發,找尋“睡好覺”的出口。
李勇,也一直按照雷軍“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思想在運作。一個借助互聯網和技術崛起的家居品牌,雖不能代表整個家居行業發展歷程,卻在一定程度預示著整個正在發展的賽道方向。
但互聯網模式開局后,這幾年趣睡科技整體銷售并不太好。
數據顯示,2020年趣睡科技床墊銷量21.71萬張,同比下降10.95%,枕頭銷量164.70萬個,同比下降15.47%,沙發銷量2.69萬張,同比下降35.65%……由此帶來的也是綜合毛利率的大幅度下降。
對此,趣睡在招股書中解釋稱,疫情對于家居消費、物流運輸、送裝入戶等產生負面影響。
但反觀競爭對手,喜臨門和夢百合,都在2020年實現了業績增長。喜臨門營業收入增長15.53%,夢百合業績微增了1.31%。此外,喜臨門和寧波夢神也不甘于只是代工,已經開始反擊。
不管是被動失眠還是主動熬夜,睡眠問題已經成了當下年輕人的通病,人數可能遠遠不止3億。
李勇在招股書中表示:“未來,趣睡科技將在產品研發中持續使用高科技應用材料,打造一系列有競爭力的睡眠產品。”
科技無疑成為這個賽道打開年輕人睡眠市場的關鍵,智能睡眠也逐漸成為重要戰場。對科技立命、電商為根基的趣睡來說,優勢劣勢明顯存在,征程才剛剛開始。
本文轉載自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已獲授權,版權歸觀潮新消費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