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牛的成績不用贅述了。只是在2018年沖刺A股時,公牛遭遇了專利糾紛。那也是公牛第一次被放到聚光燈下審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有個段子:有團隊創業出去做智能插座,有人想支持一把,買回來發現上面還有公牛的商標沒有被徹底抹去。
在插座這條賽道上,公牛是無法繞開的存在。這家企業的成功,在于從一開始他們就篤定了要做好產品。在整個市場的插座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的情況下,公牛的創人最先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和審視,在認定“在座的都是垃圾”后,自己動手開始設計了更好用的產品。這種產品基因,一直貫穿這公牛的始終。深潛atom之所以對公牛感興趣,核心還是在于,公牛這樣的產品思維是良幣驅除劣幣的成功案例。
在過去的商業模式中,我們見識過太多劣幣驅除良幣的典型。按照博弈論,在同一個緯度的競爭中,比壞確實更占優勢。但是商業的創新,則需要不斷的升維,用新的維度避免空耗。
公牛的成績不用贅述了。只是在2018年沖刺A股時,公牛遭遇了專利糾紛。那也是公牛第一次被放到聚光燈下審視。
悶聲發大財的時代已經過去,公牛需要現代化轉型
公牛誕生于一個草莽時代,專利意識幾乎是天方夜譚。只是覺得別人做的這么差都可以有銷路,那么努力做到單品第一,肯定能出類拔萃。公牛的經營理念看上去很笨拙,但是卻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這恰恰是商業良性發展的底層邏輯。
但是公牛始終帶著家庭作坊生產和管理的色彩。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公牛集團每年的利潤都在十數億以上,但他們卻并沒有選擇擴大再生產,而是大量進行了投資理財,而且投入金額都在十幾億的規模。
從股權結構來看,阮世家族是公牛集團的絕對控股者。阮立平、阮學平兄弟合計持有集團股份95.876%,其姐妹阮亞平、阮小平、阮幼平通過凝暉投資持有0.754%的股份,五人合計持96.63%股份。
股權結構上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不利于企業進行有絲分裂,開拓新的業務和擴張。如何從家族企業進化為現代企業,這是公牛管理體系的重大挑戰。所以,一方面公牛在插座領域算國產品牌的頂流,另一方面卻沒有拓展市場和品類的決心和銳氣。
公牛這些年也進軍和布局了照明和數碼配件等業務。但整體來說,還是沒有擺脫用戶對于“公牛插座”的品牌認知。用優秀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和經驗,這些新業務本來都可以成長為更強的板塊,但卻沒有擺脫“公牛”的品牌光環。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光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還不夠,重要的是轉型科技企業
公牛的產品質量叫好,但這并不意味著公牛沒有競爭對手。比如,一直強調性價比的小米和小米生態鏈產品,都對公牛造成了某種壓力。尤其是電子產品進化到今天,插座的產品形態和需求,早就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公牛當然也在緊跟時代步伐演進,但是作為一個傳統企業,品牌意識和用戶意識的匱乏,才是最要命的。
而這個板塊,恰恰是像小米這樣的對手最擅長的。即便公牛的產品質量靠譜,但公牛整體還是在一個科技含量很低的賽道上在和對手競爭。這本質上是一個工業手工業的范式,產品靠譜,規模也很大,但是整個系統依舊不是現代化工業化的。
公牛除了管理模式的升級,最亟需做的是產業升級。需要從一個插座、照明、數碼配件廠家轉型為有一定科技屬性和科技含量的企業。比如,針對手機快充和手機周邊配件,誕生了一系列的公司,但這些公司始終在品牌和市場聲量方面都非常弱勢。這一方面是因為它們大部分走線上渠道,另一方面是因為銷量很好,所以營銷就相對被淡化了。
但這正是公牛這種有技術積累的老廠的機會。但公牛并沒有在這方面有實質性的變革。在常規的品類上做到第一,也不能重新定義一個行業,這是公牛的悲哀和局限。
銷售體系和壁壘,正在遭遇新環境的挑戰
公牛過去的成功,除了產品定位和調性的成功,相當程度要歸功于其搭建的銷售系統的成功。公司在創新性地推行線下“配送訪銷”的銷售模式,已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75萬多家五金渠道售網點、12萬多家專業建材及燈飾渠道售點及25萬多家數碼配件渠道售點,這些渠道將銷售網點拓展到城市、鄉村的門店、賣場、專業市場等各種場所,形成了較難復制的線下營銷網絡。而且基于對于自己產品質量和口碑的信心,公牛對代理商有極強的控制能力。
同時,公牛也建立了專業化的電商直銷業務運營團隊和具有較強實力的線上經銷商體系,目前公司已全面入駐天貓、淘寶、京東、唯品會、拼多多等領先電商平臺,有效開拓了數十家線上授權經銷商,并積極開展數字化營銷,借助各流量入口, 實現“站外導流、站內銷售”。
但這看似四平八穩的布局,卻也隱藏著巨大的隱患。首先,隨著行業整體的生產工藝和水平的提升,原來公牛引以為傲的產品力,被追趕的可能性就越大。比如,在早些年,跟三星相比大部分國產手機都存在明顯的品質和技術差距,但是經過這么長時間的追趕,國產手機已經基本追平了和三星手機的差距,甚至在用戶體驗上還有很多創新。
其次,各大電商平臺也越來越側重對于新品牌的扶持。新品牌從研發到浮出水面,到在消費市場聲名鵲起的時間周期已經變得越來越短。如果有其他的和插座、充電相關的有實力的廠家也押注公牛的賽道,那么公牛的壓力就會很大。比如,小米插座,從上市以來,市場份額也一直在攀升。而且,以小米生態鏈的特點是,它可以圍點打援,本身的韌性極強。其他的廠商,也都開始涉足這個,比如360和華為,也說明,這個行業本身的利潤空間可以,但生產難度并不大。只是這種體量的巨頭,沒有像公牛一樣把插座當作一個拳頭產品來打,而只是一個添頭。
踏踏實實做事,悶聲發大財,似乎也沒什么錯。但對于企業而言,發展并沒有一招鮮的打法。最核心的是要不斷突破自己,不斷升維,既鞏固好自己玩剩下的,又要開拓出別人還沒有涉足的,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公牛的故事,其實也是一個搭乘時代電梯上升的故事。和公牛一起突飛猛進的,是如雨后春筍一般拔地而起的城市和鄉村,這些建筑的生長催生了對于插座、照明元件的巨大需求。但經過這么多年的建設,現在這個浪潮眼看就要減速了,下一步是如何提升智能化,如何發掘顆粒度更細的需求了。
公牛插座的背影,是一個老農固守農耕的背影,而不是一個現代企業開拓的姿態。
本文轉載自深潛atom(ID:deepatom),已獲授權,版權歸深潛atom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