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看來,老牌回力早已“病入膏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國貨之光”回力怎么了?
除了道歉,還有一些短視頻以“回力倉庫堆積如山”“國慶三折,店鋪卻一個人都沒有”等主題拍攝,由倉庫或店鋪畫面,配上凄涼的音樂,雪花紛飛的特效,這些視頻和道歉視頻如出一轍。而在抖音上發布這些視頻的正是被官方認證的回力品牌授權賬號。
在評論區,有不少網友表示會馬上下單支持國產品牌,也有網友直接指出回力近年來產品質量和設計完全落后于市場,這波短視頻完完全全是一場低級的賣慘營銷。
回力線下加盟商:散養為主,撐不死,餓不著
有回力經銷商向時代財經表示,這類短視頻營銷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回力線上線下授權體系是分開的,自己雖然并不清楚線上的情況,但是從線下銷售來看,現在屬于“撐不死,餓不著”的狀態。
一位在三線城市擁有多家回力門店的加盟商告訴時代財經,回力線下門店生意一直馬馬虎虎,但肯定沒有網上描述的那么慘。他透露,回力加盟成本較低,去年20萬元左右就能開一家專賣店,這其中包括店鋪租金、授權費用、貨款、保證金等,目前自家店鋪毛利率約在60%左右。
“不賺錢我也不會開店了,回力這個牌子應該還能火三、四年。”該加盟商對時代財經說,現在大家對國產品牌的好感度較高,線下產品質量也不錯,其看好品牌發展。
“一線城市可能需要40-50萬元加盟資金,二三線生意更好做一些。”楊莫是廣州老城區溢價回力專賣店的銷售人員,在他看來,回力在不斷下沉,一線城市做回力越來越吃力了。
在楊莫看來,這是一把雙刃劍,款式多意味著能滿足更多人的需求,但是品牌定位也逐漸模糊。老城區的街坊鄰里是楊莫店里的???,店里賣得最好的不是經典爆款膠底鞋,而是一雙適合中年男士的船鞋。
楊莫回憶,店鋪生意最好的時候是2017年左右,現在店鋪盈虧并不穩定,今年每月到手的工資沒有去年高,店里每天的固定成本約1000元,近幾個月大都是虧損狀態。“幾年前,沒有人說回力不好做,但近兩年聽說有老板在退出加盟商隊伍。”
多名加盟商對時代財經透露,回力對加盟商屬于“散養”。“沒有任何培訓和支持。純靠自己,能做好就做好,不能就關店。”楊莫說,據他所知,很多宣傳海報都是底層專賣店老板自發去印刷的,“底下的人比上面的人在更用心地維護這個品牌。”
時尚行業獨立分析師黃凱直言,“這很明顯是和成功的國貨代表品牌的管理理念背道而馳的,現在主流趨勢都是在收回代理權,增加自營比例,對經銷商也是嚴格管控。”在其看來,經銷商管理體系的漏洞將會消耗品牌本身的價值。
回力病了,打情懷牌的回力還能撐多久?
時代財經搜索發現,不少自媒體博主和球鞋愛好者都曾吐槽過回力的產品力太弱,設計抄襲、材料不創新不改進,更直指回力從“國貨之光”淪為“國貨之恥”。時代財經發現,在門店中,除了十幾個經典款膠底鞋,其他不少鞋款從鞋型到配色均借鑒了耐克、阿迪達斯、匡威、萬斯等知名品牌。
但好景不長,之后大量國外運動品牌涌入中國,國內民營鞋企崛起,回力沒能跟上時代,銷售業績逐漸下落,直至關閉旗下分廠與研究所。
2000年,“回力”系列商標轉至上海華誼集團保全,上?;亓π瑯I總廠也正式停產。隨后,回力鞋業所屬的上海華誼(集團)公司及時實施了老回力企業的破產方案,并由華誼集團和經營者群體共同投資,組建了上?;亓π瑯I有限公司?;亓τ缮a型企業變為品牌運營的貿易型企業。
2008年,回力以授權經營方式拓展產品系列和品種,從批發轉向終端專賣模式。同年“好萊塢明星穿回力鞋”事件掀起一股復古風潮。但是,回力的復蘇僅僅只是曇花一現。
由于自身沒有工廠,拓展全品類產品戰略下的回力以輕資產模式運營,網絡有消息稱回力授權出去的還有設計和銷售權限。有網友戲稱,回力就像現在的“南極人”,同時,這也給回力帶來了不少管理與產品質量漏洞。
近年,回力抄襲風波不斷,產品也曾多次因質量問題受罰。上海回力鞋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曾公開透露,回力產品雖多樣化,但品牌價值并不高,產品毛利遭受生產商和批發商的兩頭擠壓。
盡管回力在今年還官宣了流量小生龔俊為品牌代言人,想要擁抱年輕人的市場,但在不少人看來,老牌回力早已“病入膏肓”。
黃凱認為,回力想長遠走下去必須提升產品力,不然消費者的國貨熱情會消耗完,目前運動品牌都在大力投入設計和科技配置。王星也直言,如果回力再不在產品上下功夫,當回力只剩下“情懷”二字時,消費者就不再會傻傻買單了。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楊莫為化名)
本文轉載自時代財經APP(ID:tf-app),已獲授權,版權歸時代財經APP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