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即正義。這句看起來是玩笑話,在現實社會里真實發生。

圖片來源:pexels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也被視為植發的黃金周,植發機構迎來了客流高峰。假期首日,時代周報記者在廣州某家植發機構觀察發現,一個小時內有將近20人進出,當中不乏女性。
“假期前兩天來咨詢和做植發的人最多,每天進行十幾臺植發手術。”廣州某植發機構工作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年輕女孩子來做植發的很多,“十六七歲的都有,都是爸爸媽媽陪著來。”
脫發,不再是“男事”。
9月末,“當代女大學生掉發現狀”登上熱搜,閱讀量超1億。女網友們曬出隨手一抓掉一把頭發的圖片,直言掉得不敢洗頭了。還有女網友曬出假期到皮膚科就診的經歷,目的就是要治療脫發。
女性的脫發焦慮和植發意愿逐漸趕上男性。時代周報記者查閱百度搜索指數發現,近30天內搜索“脫發”的人群中,女性的比例(52.26%)高于男性,而“植發”的搜索人群中,女性的比例(41.17%)略低于男性。
忙碌植發
在這家植發機構里,每個推門而入的人都會經過長長的樓梯,兩側墻上掛著植發成功的案例,頂著濃密頭發的人在自信地展示笑容。
“糾結了很久,還是決定要做,哪怕貴、哪怕疼,為了美也是值得。”李莉(化名)坐在大廳等候面診。她指著一張照片,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希望能擁有同款發際線,“那就可以告別一成不變的齊劉海,做任何自己想做的發型了”。
同樣等著面診的張?。ɑ┰谄届o地刷著手機,她也想要在額頭植發。“生完孩子,脫發嚴重、發際線后移,總覺得自己變丑了。”因為焦慮,她一度覺得脫發更厲害,“我想回到生孩子之前的樣子”。
這邊,等著面診的女生們還在想象自己植發后的樣子,還有好幾個人換好了衣服等待手術。那邊,已經有植發成功的案例站在面前,為女生增強信心了——一個長發飄飄的年輕女生剛洗完頭頂血痂,伸手摸了摸頭上剛長出的小發茬,臉上是心滿意足的表情。
女生們想要這樣的效果,得先經過面診,經過毛囊檢測后才會進行手術。
面診室里放著一個插滿小發茬的女性模特頭,頭頂被馬克筆標記了不同生長特征的植發區域。“植發是皮下3毫米的小手術,和涉及到肌肉組織的雙眼皮手術相去甚遠。”咨詢師鄧醫生熱情地展示過往的成功案例,案例多為女性。
她們都有一個特征:額頭寬廣。從照片來看,有女生的發際線與眉毛的距離甚至超過10厘米,標示的植發區域至少能把原有的發際線前移2厘米。
這也是多數女生的植發需求——前移發際線、填補發縫和兩側額角。
那些用真實姓名命名的文件夾里,藏著女生變美的秘密。
過去關于脫發、植發的討論對象多為男性,甚至有網友將禿頭調侃為程序員的標配。衛健委數據也顯示,2020年國內脫發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數量分別為1.64億人、0.87億人,男性脫發比例顯著高于女性。
但現實中,女性的脫發焦慮和植發意愿卻遠高于男性。在B站、小紅書、微博、抖音等各社交平臺,以“植發”或“脫發”為關鍵詞檢索,能發現相關內容多為女性發布,評論區發言者也多為女性。
據新氧數據顏究院數據,某植發醫療機構在2008年的服務客群中,男性占比超過95%。但到2018年,植發的女性用戶占比已接近40%。這意味著,這10年間,女性植發用戶增長迅猛。
拯救禿頭
在出現玻尿酸墊直角肩、斷骨增高、精靈耳整形等奇葩的醫美項目后,容貌焦慮蔓延至頭發。零發縫、粗馬尾、發量蓬松形成的高顱頂、圓潤飽滿的發際線成為流行,愛美女性焦慮感倍增,選擇植發。
植發后第365天,22歲的陽陽(化名)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一頭濃密秀發,頭頂蓬松柔順,簡直就是“高顱頂美人”。不少網友直呼,“完全看不出來植發”。
這是她在過去20年的生活里未曾體會過的。
陽陽媽媽常用“聰明絕頂”夸贊她,因為她頂著一個锃亮的大腦門,但這也是她自卑的源頭。陽陽堅持留劉海多年,不是因為喜歡,而是能遮丑。每逢刮風,劉海只要被微微吹起,她都會下意識用手捂住額頭,生怕被別人看到。
“額頭太大了,丑了二十多年。”陽陽越發難忍自己的大額頭,她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為了植發自己攢錢、做功課,只想著趕快變美。
去年,陽陽終于完成了夢想已久的植發手術?;ㄙM3萬多元,從后腦勺移植了近4000個毛囊到額頭上。手術后一周,頭上密密麻麻的傷口痛得她難以忍受,只能吃止痛藥入睡。但一想到恢復后的樣子,咬咬牙也就熬過去了。
陽陽不是個例。網友@叫我tina小姐姐也在自己拍攝的短視頻中提到,小時候因為“大腦門”被長輩們夸聰明、有福氣。但長大之后“大腦門”就成了她羞于面對、感到焦慮的存在。
在容貌焦慮的推動作用下,越來越多女生點開植發視頻,也走進了植發機構。
B站博主“魔法少女烏塔”在2019年和2020年發布的兩條關于植發的視頻,點擊量高達118.9萬和44.7萬,創下她所有視頻中最高閱讀量記錄。在這兩條視頻下方,不少女性網友表示:“蹲一個后續,我也禿!”
“大家都愛美,在社會里,形象很重要。”在鄧醫生看來,植發顧客年輕化,這已經見怪不怪。很多女孩甚至連醫美都敢去做。相比之下,植發不過是美容外科里最沒有風險的一個小手術。
北京友誼醫院原皮膚科主任趙俊英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也表示,女性一般都是自己強烈要求來看醫生。她們往往面帶愁容,十分焦慮,覺得脫發影響形象,在治療上肯花時間、肯砸錢。
顏值消費
這是當今年輕人的自嘲,也是當代年輕人熬夜的真實寫照。2020年國家衛健委發布數據,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發,大批90后已經加入到脫發陣營。
植發不便宜。
以毛囊為單位,植發定價依據技術難度分為12元、18元和60元一個單位。前兩種需要把后腦勺處的頭發剃掉,分散著將毛囊種植到目標位置,標價最貴的一種不需要剃發。某植發機構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多數需要填補發際線的女性顧客需要移植2000到3000個毛囊,植發價格在24000元至180000元之間。
高昂價格、超大用戶群,催生巨大市場。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植發行業市場規模為57.0億元。2020年已攀升至208.3億元。
愛美女性琢磨起植發,植發機構也盯上了她們。
各大社交平臺以視頻、文字、照片等方式講述植發經歷的內容不計其數,部分植發機構還會以“分享植發經驗可以打折”鼓勵植發者推廣。這樣的宣傳極大降低了愛美女性心中的恐懼感。
在以“變美”為導向的植發選擇下,女性更注重的也是植發之后的美感。
網友@美妝小花表示,自己做攻略時,把成都植發好的醫生都找完了。對比下來,發現每個醫生設計風格都不一樣,最后才確定了最符合自己的審美的一位醫生。
為此,有植發機構為女性定制符合其審美要求的植發方案。要求發際線圓潤、種植美人尖、想要有小碎發等小心思,植發醫生都懂。
當下正火的FUE技術(無痕毛囊提取技術)和3D植發技術,更是基本解決了女性的無痕無痛需求。國內植發龍頭機構之一碧蓮盛的董事長尤麗娜曾說,NHT(不剃發)植發技術大幅度降低了女性的植發門檻。跟韓國等成熟市場對比來看,預計將來女性植發的比例會達到50%。
資本正在進一步布局。雍禾植發表示,公司未來發展規劃主要是通過募集實現新增50家醫療機構及60家醫學建發中心的門店擴張目標。
時代周報記者走訪了解,有植發機構專門為學生群體定制優惠項目,比如選擇12元/毛囊減1000元,18元/毛囊減2000元,60元/毛囊能直減5000元。
民間有言“一白遮百丑,一禿毀所有”。如今,越來越多愛美的女生正在把拯救禿頭的希望寄托在這些植發機構上。
本文轉載自猛犸工作室(ID:MENGMASHENDU),已獲授權,版權歸猛犸工作室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