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走向大眾,成為城市消費者們繼野餐之后的又一個“新鮮”選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露營是什么時候開始,從“硬核”的戶外愛好者當中“破圈”的呢?
傳統的露營,作為戶外運動的一部分,主要追求功能性與輕量化。它重在探索與挑戰,在大眾看來它或許是粗獷且艱苦的。
而時下流行的新式露營,有人稱之為“glamping(Glamorous Camping的簡稱,國內譯作野奢露營、精致露營等)”,也有人定義為更強調審美表達的“風格露營”。從棉質帳篷、天幕、充氣床,到蛋卷桌、月亮椅、瓦斯氣燈,裝備不斷做加法,以求更舒適的體驗。
小紅書上關于“露營”有超過55萬篇筆記。數據顯示2021年1-5月,小紅書上露營的搜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428%。據天貓消費洞察,今年6月1-3日“精致露營”增長了130%以上。而根據《阿里巴巴2021“十一”假期消費出行趨勢報告》,9月天貓平臺露營類商品銷售同比增長超50%,飛豬平臺上,帳篷、露營預訂量環比漲超1400%。
露營走向大眾,成為城市消費者們繼野餐之后的又一個“新鮮”選擇。
露營的魅力,“去過才會懂”
而受疫情影響,露營的需求被進一步激發。宅不住的消費者們一方面因為長途及境外旅行的欲望受到抑制,故轉而尋求城市周邊的出游地,另一方面則是更加希望親近自然,擁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自然之外,還有人的維度。
除了solo camping(獨自露營),大多數露營都是多人出行。一起搭帳篷,一起去釣魚、燒烤、吹風,一起圍爐夜談,這些過程也能滿足人們的社交需求。根據淘寶聯合Soul發布《2021 Z世代露營式社交白皮書》顯示,露營社交質量更高,有78%的95后表示露營交的新朋友相處更長。
如今想到露營,或許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便是置身于山水間令人神往的畫面,人們坐在天幕下喝著手沖吹著微風,夜間圍在篝火邊取暖,躺在星空下進行直抵內心的交談……媒體們將這種精致露營稱為“一夜烏托邦”式的社交,“小布爾喬亞式”的生活方式。
盡管這很可能帶著濃重的濾鏡加持,擁抱自然的背后需要面對蚊蟲蛇蟻的侵擾,看似優雅的照片背后可能已經汗流浹背,還需忍受諸多不便。所以如果要問人們為什么要去露營,依然是見仁見智。
跳躍式的“露營熱”
美國戶外協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參與過戶外活動的美國人占總人口的48.4%,平均每人每年參加82.5次,其中露營是潛在戶外運動者最感興趣的項目。露營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推廣,教育性的露營活動更在上世紀便在中小學當中逐步展開。
日本的露營文化也是從小就開始培養,學校經常組織開設露營課程,普及露營知識,也培養青少年的自理能力與合作精神,親子露營亦是許多家庭的選擇。此外,日本的FUJI ROCK音樂節、GO OUT雜志等通過一場場活動將露營與演出、市集、吃喝等結合在一起,吸引年輕人們參與其中,推動著露營發展出更多元的形態。
以太格有物、一帳Campus、山系文化等為代表的內容平臺或媒體,均從時尚潮流、生活方式等角度推廣露營。小紅書也在今年夏末推出“露營公社”項目,為露營商家提供官方推薦、營地物料、流量傾斜等服務,包括大熱荒野、ABC Camping等品牌入選。
露營作為一大戶外場景,的確是許多不同類型內容的理想載體。從戶外的生存技巧、露營文化、自然景觀,到各種營地、露營品牌,都可以在露營相關的內容當中呈現。
而這些內容的流行,也將更多入門級玩家帶到“露營圈”,加速露營的破圈。比如日本動畫片《搖曳露營》,不僅講述了五個熱愛戶外的女高中生的故事,也介紹了諸多露營入門的知識與文化,這部動畫片的火熱更是帶動了其原型山梨縣的游客暴漲,露營地人數增長三倍,創收8000萬日元,也讓國內的觀眾們對露營心馳神往。
國產品牌紛紛入局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2.6萬家露營相關企業,其中超6成露營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成立于2020年之后。僅2020年就新增超8400家露營相關企業,增速高達86%。
不少新露營品牌就圍繞glamping的場景推出體驗套餐,不僅代理國外的戶外品牌,還組織各類營地活動。營地的選址也頗有講究,它需要與城市有一定距離,但又不能完全脫離于城市。大熱荒野的創始人黃立曾介紹,他們會盡量避開荒野,選擇有完善設施的露營地,比如酒店、景區、高端民宿的露營地。不過國內的營地建設尚處在起步階段,數量和分布上都無法滿足需求,同時其提供的服務也相對較為單一與同質化。
露營裝備方面,國產戶外品牌如牧高笛、挪客、自由之魂等,針對消費者對顏值的需求升級,推出風格化的產品系列。此外,與露營場景相關的產業也迎來增長。數據顯示,露營也帶動了無人機、咖啡壺、飛盤等相關產品的消費。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國內新式露營在社交風潮下迎來的發展是近乎跨越式的,但當下的“精致露營”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符號:它剝去了戶外運動“野蠻其體魄”的那一層自我挑戰,余下更多的是與城市生活異曲同工的娛樂與休閑;同時又附加了用以彰顯個人品味意趣與身份地位的“符號消費”——人們熱衷于“精致露營”,不光是為親近自然的體驗買單,更為這一戶外休閑的符號價值買單。
而消費風口過后,露營行業是否會邁入更加穩步發展的階段,以露營為代表的戶外文化是否能夠深入大眾群體的心中并逐漸成熟,都有待時間給出答案。
作者:夏鯊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