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絨服、咖啡、直播帶貨,下一個是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雙減”落地后,校外培訓機構面臨巨大的裁員和轉型壓力。許多網民編排出千奇百怪的段子。有從業者戲言,要“轉行賣烤面筋”:
還有段子稱,一個校長改行做了飲品店,通過“掛羊頭賣狗肉”,只為了能繼續上課。
如今,這些夸張而荒謬的段子,似乎正在逐漸成為現實。
今年國慶節過后,猿輔導被爆出準備投身羽絨服行業。有人在某招聘軟件上看到,猿輔導新增服裝設計總監/主任、面料采購主管、供應鏈助理等多個崗位;其中,服裝設計師等職位最高月薪達2.5萬元,要求5年以上專業經驗。
猿輔導有關人員隨后回應稱,開展羽絨服業務的業務主體并非猿輔導,而是集團新投資設立的消費類子公司,由獨立團隊運營;猿輔導還是以教育為主業。
盡管如此,還是有網民開始為猿輔導出謀劃策:
“試想一下,以后給自己孩子買一件羽絨服送一套最新的模擬題。”
“不務正業”的教育公司不止猿輔導。更早之前,學大教育還要跨界餐飲做咖啡。
今年7月底,學大教育宣布成立集團新業務事業部,全面負責集團新業態戰略布局、規劃、拓展。其中,事業部下設的咖啡餐飲中心尤為引人注目。
在此之前,學大教育已經啟動在咖啡板塊的布局。企查查數據顯示,學大教育在6月底成立了一家名為“琢器咖啡”的子公司,并100%控股。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為學大教育資深管理人員朱晉麗。
有網民調侃,學大遍布全國的400余學習中心,擁有大量的教室和自習室,做咖啡和餐飲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假如學大教育再努努力,利用周末、節假日做一個“共享自習室”也不是不可能。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把直播帶貨視為重要突破口。他在9月中旬的一場高管會議上表示,“薇婭一年能賣一百多個億,我帶著幾十個老師做直播,是不是一年也能做上百億?”
俞敏洪此前已經在抖音等平臺多次直播,但并未大規模商業化,主要是做公益分享。但在打糧食的巨大壓力下,俞敏洪有可能效仿曾經的下屬羅永浩,投身帶貨大潮。
本周,一張來源不明的聊天截圖顯示,新東方開出百萬年薪,招聘私域流量負責人,工作內容包括俞敏洪直播帶貨的抖音快手流量承接、用戶增長和復購等。
字母榜就此向新東方有關人士求證,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實際回應。
猿輔導、學大教育、新東方們的“無厘頭”跨界,折射出校外教培機構在歷史轉折中的尷尬。
教育公司向陌生業務轉型,頗有“急火攻心”的味道。但值此危急存亡的時刻,轉型或許姿態不甚優雅,但說不定能闖出新的活路;不轉型,就很有可能重蹈無數倒下的同行的覆轍。
所有校外培訓從業者均已看到,在空前嚴格的監管新政面前,存在猝死風險的絕不僅僅是那些腰部和長尾公司。
8月底,成立27年的老牌教育機構巨人教育宣布倒閉。一個多月后,巨人教育的核心股東精銳教育也宣布破產,創始人張熙傾家蕩產的新聞一度登上熱搜。
面對慘烈的現實,教育公司為了轉型,各出奇招:猿輔導賣羽絨服,學大教育盯上咖啡,新東方俞敏洪做直播帶貨……下一個“不務正業”的教育公司會是誰?
盡管已經有人切入咖啡、羽絨服等新賽道,但除了跑路、倒閉的企業之外,目前存活的大多數教育公司,基本還在固守領地,圍繞教育轉型,職業教育、素質教育、智能教育硬件、To B業務等成為重點方向。
今年6月以來,新東方天津、蘇州、長春、連云港等地的分校紛紛變更經營范圍,增加藝術、科技、體育培訓,以及幼兒園、中小學校外托管等符合“雙減”規定的內容。
好未來除了變更經營范圍外,先后推出多個子品牌。例如成人教育板塊的“輕舟”,主要提供考研、托福雅思、出國留學等方面的培訓;“彼芯”切入課后托管場景,為中小學生提供放學后做功課的場所和輔導,目前已在北京開設兩家校區。
此外,好未來旗下原有品牌也在調整業務范疇。據《21世紀經濟報道》,今年暑假,學而思開始推廣書法培訓班,涉足素質教育;而英語教育品牌勵步正在改造6歲前兒童課程,新的形式包括戲劇等,力爭符合監管要求。
網易有道則在8月推出了少兒變成、圍棋、科學、機器人等六款素質教育產品,豐富素質教育科目的品類。
成人教育方面,7月19日,高途集團上線新版高途APP,覆蓋語言培訓、大學生考試、財經、公考等多類職業教育。
此外,To B業務也成了企業的新方向,主要是幫助政府與學校做教育信息化系統。
今年6月,新東方成立教育服務品牌“東方創科”,為To G方向業務。猿輔導推出To B新品牌“飛象星球”,進校業務成戰略重點,為公立學校提供智能教育平臺及產品,以及提供課后三點半服務,都成為了教育企業的突破口。
教育硬件也成了教育企業發力的方向。
例如,猿輔導推出墨水屏硬件設備“小猿智能練習本”、斑馬邏輯思維學習機、AI指讀機和小猿搜題A4打印機等,網易有道這些年先后推出有道翻譯王、有道口袋打印機、有道詞典筆等十余款產品。
然而,教育公司的這波轉型并不容易。
以各家公司最為看重的素質教育為例,它的效果難以量化,同時又要擠占學科教育的時間,讓不少家長望而卻步。而相對高昂的課時費,也讓低價試聽課的轉化效率明顯低于K12課程。
多位業內人士向字母榜透露,無論是傳統的美術、音樂等藝術類課程,還是近年來備受推崇的體能、編程等新品類,往往需要搭配各類賽事活動,尤其是能夠在電視媒體上曝光的項目,想方設法幫助孩子“出成績”,才能打動家長付費。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政府關于教育的“禁令”也包含素質教育課程。廣東省就下發了包括“素質教育”在內的補課禁令,教育巨頭想指望靠素質教育翻身也很難。
成人教育面臨的問題是,它和各類考試的關聯過于緊密,學生目的性很強,能否通過考試往往會成為培訓效果的唯一衡量標準。而是否對考試通過率做出承諾,十分考驗教育公司的教學和經營能力。
此外,成人教育早已是一片紅海。比如考公考研,中公教育、粉筆公考已經做了很多年;對于一些以K12起家的教育公司來說,成人教育的新業務和原有的K12業務的用戶重疊較少,基本上算是要重新獲取流量。
再說硬件,K12教育機構轉型做硬件,有師資、生源和行業了解度等先天優勢,對內容把控較為擅長,但其硬件實力、數據分析能力也與大廠和硬件廠商存在較大差距,不少互聯網大廠如字節、騰訊都已入局硬件賽道,一場激烈的競爭無可避免。
這也意味著,教育公司的轉型注定是一場長跑。在適應新環境、培育新業務的過程中,誰的資金彈藥越充裕,誰的成功幾率就會大一些。
目前,幾乎所有教育公司都在虧損,要想撐過轉型期,必須找到資金支持。在這種情況下,羽絨服、咖啡、直播帶貨這種門檻較低、來錢更快的業務,自然而然進入了教育公司的視野。
俞敏洪去年在直播間說,“我50多歲了,還在期待新東方更偉大的變革。”,想不到,一年后新東方就迎來了變革,但此變革顯然并不是俞敏洪想要的那種。
總而言之,“雙減”政策逼迫眾多企業放棄舊有商業模式,向陌生領域下注,甚至從頭開始創業。對于手握流量和品牌的學科類機構來說,危機或許也是契機,就看誰能先發現和開辟出新的綠洲了。
參考資料:
《教育行業“變天”后,K12公司開始做「知識劇本殺」了》,運營研究社;
《取消小初學科類培訓,新東方將何去何從?》,芥末堆看教育;
《北京學而思培優155個線下校區只剩26個還在開課,將轉型線上和素養教育》,21世紀經濟報道;
《高途裁員上萬人,資本逃離K12,“雙減”政策下教培行業保命自救》,中國企業家雜志;
《58同城將家教包裝成保姆,記者調查:英語周末也可教,“有檢查就說在講故事”》,瀟湘晨報
本文轉載自字母榜(ID:wujicaijing),已獲授權,版權歸字母榜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