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就像是所有互聯網公司的救命稻草,從抖音快手,到知乎小紅書B站,如今分眾也上來摻一腳。

圖片來源:unsplash
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對電梯廣告應該不會陌生。一句句洗腦的廣告詞,在封閉的電梯空間里循環,讓人不免想起被腦白金支配的恐懼。就在不久前,一句“打老婆的人不借”的電梯廣告文案,將小貸公司“還唄”送上了熱搜。還唄背后的電梯廣告公司分眾傳媒,也因此再度被公眾討論。
賣電梯廣告有多賺錢?
作為全國最大的電梯廣告公司,分眾2021年全年凈利潤預計達61億,超過A股90%上市公司。三季報顯示銷售凈利率達39.85%。作為對比,茅臺同期銷售凈利率為53.02%。“傳媒茅”名副其實。
「電商在線」發現,分眾不僅賣廣告,最近還做起了電商的生意。
近日,在長沙部分居民小區的電梯里,出現了“分眾精選”的海報廣告。海報標題為“電梯里的奧特萊斯”,熟悉的梯廣文案風。下方展示各種性價比商品,整個設計,幾乎沿襲了多年前超市發放的導購傳單。最醒目的,還是海報中間的小程序二維碼。
創始人江南春曾在2021年年初稱,“分眾已經覆蓋了4億城市主流人群,實現了10億次日曝光量。”但做電商不僅需要流量,還得搭建貨品供應鏈,配套支付,物流,售后等基礎設施,臟活累活一大堆。已經有了賣廣告這樣的好生意,分眾為什么還要擠進電商賽道搶蛋糕?
失去想象力
江南春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說過:“中國市場在2003年之后迎來了一次高潮,我覺得是黃金時代,大概到2015年之后,人口紅利和流量紅利都消失了。”
今年分眾業績看似增長強勁,但這是因為過去兩年受疫情影響,基數低的緣故。如果將時間線拉長到5年,會發現分眾的廣告點位數量5年里翻了至少1倍,凈利潤卻幾乎沒有增長。而目前分眾的78萬塊智慧屏,170萬塊電梯海報,已經將國內一二線城市核心商圈覆蓋遍了,這也就意味著流量見頂。
曾經餓了么、美團、滴滴等互聯網公司,以及高途,作業幫,猿輔導等在線教育品牌的推廣,都伴隨著在電梯間里不停歇的廣告宣傳。但如今互聯網行業低迷,教培退場,都讓分眾丟失了一部分手握大筆投放預算的優質客戶。
資本市場看重現在,更看重未來。在他們眼中,分眾似乎失去了想象力。所以它目前的股價,距離今年最高點接近腰斬。
不僅內憂,還有外患。電梯廣告的生意能做多大,看的基本是電子屏幕及海報的點位數。雖然2018年至今,電梯媒體的刊例花費是各媒介廣告刊例花費(主要為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影院視頻,不包括互聯網廣告)中唯一保持增長趨勢的。但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放緩,人口紅利消失,電梯廣告市場的增速必然放緩,進入存量博弈。電梯廣告行業老二新潮傳媒,今年預計扭虧為盈,赴港上市在即。得以在二級市場融資的新潮,未來無疑會對分眾造成更大的威脅。說來巧的是,新潮的主要投資方是京東,而分眾背后站著阿里。
總之當下形勢,已經逼得分眾必須找到新增長了。
電商就像是所有互聯網公司的救命稻草,只要業務出現瓶頸,或是營收承壓,就不斷有各種公司揣著流量來打電商的主意。從抖音快手,到知乎小紅書B站,如今分眾也上來摻一腳。
借來的供應鏈
電商是一門重資產生意。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阿里經營多年的供應鏈,背后是在阿里媽媽、阿里云、菜鳥網絡上面持續的技術資金的投入,京東自建物流體系,投入已超百億。曾經和淘寶合作的抖音,還在和京東合作的快手,如今也都開起了各自的小店,走上了自建供應鏈的道路。但分眾兜里的幾十億現金,恐怕經不起燒。而上面提到的幾個內容平臺,目前也還沒有完全告別賣流量的廣告平臺本質。
有分眾傳媒投資者就分眾精選(原分眾特賣)詢問公司董秘時,得到的回答是:這是公司與合作伙伴,基于線下場景的新的業務嘗試。
兩個關鍵詞:合作伙伴,業務嘗試。
分眾的合作對象叫“夢餉集團”。很多人可能不熟悉夢餉,但它旗下的兩大業務,餉店和愛庫存有一定的知名度。夢餉對標唯品會,主打“大牌尾貨清倉”。分眾和夢餉的合作,相當于分眾通過電梯廣告為夢餉帶來流量。夢餉做了分眾的供應商,提供低價庫存商品。
「電商在線」對分眾精選小程序進行一番體驗后,發現和逛唯品會的感覺類似。全場沒有白牌,以服裝配飾、運動潮流和美妝為主,穿插零食、快消品。
服裝大多是過季款式,低于官方旗艦店,在價格上和餉店一致。比如阿迪達斯的一雙金標貝殼頭女鞋,在分眾精選給出10元新人優惠的情況下,餉店359元,而唯品會以及品牌官方旗艦店的標價在479元。
新人特惠專場放在了首頁第三欄位置。低價,有時是吸引消費者下第一單的驅動力,但這個專場只有十幾件商品,主要是紙巾、碗筷、洗衣液等日用消費品。
綜合來看,分眾精選在價格上具備一定優勢,但產品功能還比較簡陋,消費也有諸多局限:
當千人千面成為幾乎所有主流平臺的基本動作時,分眾精選呈現給不同用戶的主頁都一樣。「電商在線」猜測,這是因為目前平臺提供的品類和商品選擇相對有限,以及平臺的數據技術尚不支持千人千面導致。
同時,分眾精選在支付方式上缺乏多樣性的選擇,受限于微信小程序,目前只能用微信支付,分眾自己的消費貸業務“還唄”也沒有接入。
線下流量的局限
江南春口中,分眾的價值在于引爆品牌的能力。分眾的頭號客戶,包括寶潔、聯合利華、農夫山泉等世界500強。而如今善于營銷的新品牌,比如“奶酪就選妙可藍多”、“高級女人,用高級的,ULIKE藍寶石脫毛儀”、“年輕人的紅酒,奧蘭小紅帽”等洗腦廣告詞,都誕生于分眾的廣告屏幕,甚至就出自江南春手筆。
通過電梯空間內強制性的曝光,在消費者心中形成品牌認知。就像腦白金,鉑爵旅拍,BOSS直聘一樣,是一個長期洗腦的過程,考驗的是流量的覆蓋度和重復性。但帶貨,考驗的是流量的精度,這是分眾線下流量的短板。而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在電梯里掏出手機對著海報掃碼,也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當然,選擇尾貨庫存商品,標榜電梯里的奧特萊斯,海報設計接地氣,率先投放長沙居民小區,而非北上廣的CBD。這些舉措,不排除分眾意圖在于開拓低線、下沉市場。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廣告點位,對分眾而言一直有些“雞肋”,人流密度不足導致價值有限,所以從2018年至今,分眾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廣告點位一直在做“拆除”工作,海報近三年總共撤了近10萬張,屏幕也下了3萬張。如今借助電商,嘗試搶救一下低質流量也不無可能。
分眾精選的帶貨邏輯成立與否,仍有待時間檢驗。作為分眾的頭號銷售,江南春每談成一次合作,都會在個人微博上宣傳一番。令人玩味的是,這次自家的分眾精選,反而沒能得到老板的親自站臺。
本文轉載自電商在線(ID:dianshangmj),已獲授權,版權歸電商在線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