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鍋燉火在濾鏡巧奪天工的種草時代,沒理由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身為在北京打工第三年的東北人,我感受到今年北京冬天有兩點:比東北還冷,比東北人還愛鐵鍋燉。
我那日常出入四葉日料的leader,已經反復念叨燉大鵝近一個月。
而如此強烈的癡迷在幾位東北籍同事看來大驚小怪了。鍋包肉是生命之光、欲望之火,而鐵鍋燉頂多算最熟悉的陌生人。
回想上一次吃柴火燉雞,還是4、5年前回老家不情愿地被我媽拉去參加她小姐妹的飯局。
無論如何鐵鍋燉被短視頻種下的草開遍全國各地,時常刷到“集美們,我在北京/長沙/武漢/成都吃到最正宗的鐵鍋燉啦”,但啥是最正宗的鐵鍋燉,東北原住民也說不出來。
鐵鍋燉,火了
鐵鍋燉有多好吃?順著某點評好評最高排序,我約了東北朋友直奔第一的那家店。事實證明我們沖動了,以為馬上就能被熱情的老板娘招呼進去,結果被告知至少排隊一小時。
想起上次我倆排隊倆小時只為吃到被網友封神的“吉林駐京辦”,期待值拉滿然后在咬到干癟的鍋包肉之后瞬間抽干。我們果斷決定搜索最近的鐵鍋燉,人在餓急眼的時候吃什么不香?
盤著頭剛紋眉的老板娘、收銀臺擺滿掛著紅綢子的招財竹,這家鐵鍋燉店面不大但一些細節還是相當“東北風”的。
鐵鍋燉點菜根本用不著菜單,公雞、大鵝、排骨的排列組合的分量對于兩個妹子來說已經是沉重的負擔。
下單公雞燉排骨套餐后等菜間隙,欣賞著墻上幼兒園畫風的鄉村愛情,中間是吃鐵鍋燉大補的健康宣言。
我看東北姐妹欲言又止,她湊過來:唉你覺得這個格局像不像老家農村的豬圈?嗯,抹上水泥更像。
師傅推著裝滿套餐的小車走過來,醬油色的雞塊和排骨混雜在大鐵盤里已經看不出來是啥物種了,仿佛一只上古克蘇魯神獸被抓來當食材。
師傅迅速地下鍋爆香蔥蒜大醬,肉、菜一股腦倒進半米深的鐵鍋里,一壺清水蓋上鍋蓋。3分鐘后師傅瀟灑轉身:等15分鐘。
香氣、水氣交織在一起,沁人心脾。迫不及待第一口下肚,空蕩蕩的胃被一大口排骨和土豆包圍,我們是幸福的。
以迅雷之勢大戰半小時后我倆都乏了,撐是真的撐,麻也是真的麻,按照我們的食量絕非正常。拎著大半鍋打包的燉雞走出門,我倆都陷入了沉思:是我太狂了?鐵鍋燉都不香了。
誰還在吃鐵鍋燉?
鐵鍋燉火在濾鏡巧奪天工的種草時代,沒理由的。
鐵鍋燉“單調”的咸香口味打不過會整活的網紅餐廳。而在品類更多元的川菜、食材更講究的粵菜等其他菜系面前,相對匱乏的東北菜也只能無奈得當小弟。
是亂燉,也可以是黑暗料理
鐵鍋燉將社恐拒之門外。有人在某鐵鍋燉評論區問老板:量多大,一個女生能吃嗎?但一人食的鐵鍋燉失去了靈魂。
烤肉、火鍋都進行了一人餐改革,鐵鍋燉卻不能。人太少吃鐵鍋燉寧可別去吃,沒有搶食的熱烈氣氛。
不過憑借“萬物皆可大”和“萬物皆可燉”,鐵鍋燉在社交平臺上混成了網紅。
鐵鍋燉絕對能滿足充饑飽腹的第一剛需,就著熱氣囫圇吞棗,有肉有菜有餅子帶來最原始的滿足感。在飯桌上架鍋,則實現了現煮現吃的即刻性。
這個冬天微博熱搜給過鐵鍋燉兩次排面,一個是《風味人間》紀錄片展現了“東北人用鮑魚做鐵鍋燉”的豪橫和凡爾賽。在收復查干湖大江魚、村中一霸大白鵝之后,鐵鍋開始征服大海。
還有一次是“吃鐵鍋燉吃出了仙境感”,可能是這家門店的排風系統不完善,鐵鍋燉煮產生的水蒸氣散不開,反而給了網友發揮想象力的空間。
回溯源頭,灶臺鐵鍋是東北農村的廚房標配,張同學的一口鐵鍋養活了屏幕前的觀眾和鄰居二濤。
老一輩人說用鐵鍋炒菜對身體好。在《東北鐵鍋燉的前世今生》的文章里提到東北老人習慣用鐵鍋燉肉燉魚,被油脂滋潤的鐵鍋泛著光澤,甚至不會上銹。
大鐵鍋底下燒的是木柴或者秸稈,在老家點爐子是門技術,火燃起來了就什么都好說。鐵鍋需要泥土作成的灶臺,埋汰、占地方,城市居民樓容不下這個神器。
食材放進鐵鍋里最適合燉,樓房里的小鍋只能做炒菜,“做不出鐵鍋燉的磅礴氣勢”。
東北農村的鐵鍋燉的食材也是土生土長的,雞是散養的笨雞,魚是鑿開結冰的小河撈上來的。土豆白菜豆角是秋天園子摘的,囤在小倉房或者地窖里。
平時在家用鐵鍋燉燉豆腐白菜,招待客人,少則殺雞,多則殺豬,豬肉切成拳頭大的片和酸菜血腸一起煮,臨走前熱情的女主人還會分給每個客人一條五花或者肋排。
在東北之外的城市,鐵鍋通常燉縮小了鍋的尺寸,裝修風格盡量靠近傳統農家樂,屋子里掛滿塑料苞米、用綠底紅花的被面當墻紙,營造出民風淳樸、煙火氣十足的氛圍感。
被短視頻種草鐵鍋燉的,大概率是被尺寸夸張的鐵鍋、熱乎乎的炕頭、肉菜碳水齊全的氛圍感圈粉。
在短視頻平臺競爭最激烈的美食探店賽道,近景高清大特寫的大鐵鍋在前3秒就能產生獵奇的效果。網紅餐廳的盤子再花哨,最終還是輸給了直勾勾的生猛勁。
反而位于東北,一些鐵鍋燉商家在裝修風格上做出革新制造差異化,打破了翠花上酸菜的土味標簽。
比如在小橋流水西南民俗風,以及中式美學極簡風的熏陶里,你都能吃到鐵鍋燉。
鐵鍋燉火了,跟張同學的走紅有異曲同工之妙:對北方人來說是懷舊,對南方人來說是奇觀。
吃鐵鍋燉的東北老鐵越來越少,能搖到的人在慢慢離開。
東北三省連續7年的人口凈外流、生育率趕不上全國平均的一半,冬天的城市籠罩在灰霾顯得衰敗。能走的飛去海南、西雙版納尋找第二故鄉,“天南地北哪兒都能見著東北人,除了東北”。
同學跟我吐槽元旦回老家一時興起想吃鐵鍋燉雞,最后湊到兩個人只能作罷,同齡人各奔東西,要聚只有離開東北。
鐵鍋燉東北人心中的懷舊符號和集體記憶,锃亮的鐵鍋、匱乏的食材是被時代拋棄和封存起來的記憶。
段義孚在《戀地情結》里說:一旦人類社會變得復雜與精致起來,人們就開始關注和欣賞相對質樸的大自然。對鄉村的喜愛具有浪漫色彩,也反襯出了城市代表的權勢與財富。
鐵鍋燉真正吸引人并非口感驚人,是現在生活不曾擁有的質樸氛圍。
本文轉載自Vista氫商業(ID:Qingshangye666),已獲授權,版權歸Vista氫商業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