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人造肉在國內的形勢還有待觀望,但植物基制品和昆蟲蛋白,正在悄悄成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根據歐睿國際預測,到2023年,中國植物肉市場的規模將接近840億元。
但魔鏡獲悉,某融資數千萬元人民幣的植物肉品牌悄悄清算。遂即魔鏡搜索了該品牌的天貓淘寶店鋪,發現已然注銷。該品牌的微信公眾號,最近一篇推送停留在2021年8月。該品牌的微博官方賬號,最近一篇推文也停留在2021年8月。
植物肉作為近兩年植物基類產品的現象級風口,外資巨頭搶灘登陸中國,本土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對比去年隔三差五就有新品發布,今年植物肉頂著“叫好不叫賣”的壓力,聲音小了許多。
植物肉在中國的未來會怎樣?本文以電商數據為基礎,為您解讀植物肉產品的前進方向。
植物肉在替代誰?
如果討論植物肉這個現象級風口,其更準確的名字應該叫人造肉,植物肉賽道目前已經從人造肉1.0版本進化到了人造肉4.0版本。
細胞肉的培養流程大致為從動物身上提取活體組織——分離出目標細胞——初步培育目標細胞——將細胞群置入帶有培養液的大型培養容器培養——經過10-12天的培養——分離提純得到細胞培養肉——最終烹飪加工形成終端產品。
由于細胞肉培養過程涉及到了組織收集、基因工程、抗生素、生長介質、支架、收獲點、擴大生產、生產成本、安全性考慮、產品成分、環境&動物福利和健康影響、上市時間表、標簽、消費者接受度等一系列技術問題和市場問題,目前國內外上市的嘗新產品還是植物肉(plant based meat)。
從植物肉興起的原因看,包括用植物肉來解決人口增長帶來的環境和農業壓力;植物肉0膽固醇、0激素、0反式脂肪酸和0抗生素的安全性;以及滿足素食主義者、環保人士、動物保護人士、擁有宗教信仰的人士等特殊人群需求。
從天貓淘寶平臺價格看,植物肉要比普通肉稍貴,但也不是吃不起的價格,從價格判斷消費者接受度,不太準確。
2020年初,Impossible Foods CEO帕特·布朗說過一句讓人聽不懂又帶有嚴重偏見的話,“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里就冒出了一股煙”。
可見,一旦涉及利益,大佬也會無腦噴。
事實上,中國無論是在人均肉類消費量,還是在人均碳排放量上,均低于世界主要發達國家。
魔鏡認為,極致健康的需求更切合于亞文化群體,成為大眾市場的可能性比較小。東亞文化整體來說事比較克己的,但克己之下需要有發泄的出口。比如日本,日本傳統文化一方面重視規則,另一方面又是享受肉體愉悅,比如飲酒、泡澡、藝伎。對于中國人而言民以食為天,這種現象在孫隆基先生寫的《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里有大量論述。所以在吃這件事情上,吃好既包括健康維度的好,也包括好吃維度的好。
推廣植物肉,并不是倡導大家不要吃肉。國內一家植物肉品牌的CEO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植物肉只是給消費者在吃肉時提供一個新的選擇」。
嘗鮮心態是用戶購買植物肉的重要原因
國內人造肉企業已有數十家獲得融資,但品牌在天貓淘寶平臺的銷量較低,主要依靠餐飲服務渠道銷售。
魔鏡對生鮮類目下植物肉商品的電商評論進行抽樣采集,時間跨度為2021.01-2022.01,共計959條評論。其中正向聲量占到總聲量的95.5%,負向聲量占到總聲量的4.5%。
我們發現消費者對于產品的味道(20%)、物流(9%)、口感(7%)反饋聲量最高。在負向聲量中,消費者反映口味一般、不像肉、物流慢、太辣、不好吃。
從評論中發現,不少用戶是嘗鮮購買。作為新生事物,植物肉對于市場的沖擊更多停留在投資和科研圈,無論是技術上的成熟度還是產品的量產、口味,目前都是挑戰。
站在環保和經濟的角度,植物肉的未來價值是充滿想象空間的。但站在人性的角度,植物肉的中短期市場前景堪憂。預計隨著植物肉技術的不斷發展,可能會逐漸成為主流飲食結構的一個小的補充。
植物奶&寵物食品或是替代蛋白市場的新機會
目前國外興起的替代蛋白,除了人造肉外還有植物乳和昆蟲蛋白。在國內,Otaly大火帶來了植物乳賽道的熱度,從天貓淘寶平臺看,植物乳的銷售情況一路走高。
而昆蟲蛋白,可以作為寵物食品的新成分,2011年,在歐洲就已經有初創企業研發農場用昆蟲原料制作高品質的天然蛋白飼料,用于水產養殖的飼料和寵物營養食品。今年3月,全球最大的農業生產、加工及制造公司ADM宣布,與法國昆蟲養殖初創公司InnovaFeed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InnovaFeed公司將向ADM寵物食品部門提供黑水虻蛋白,以創造具有優質營養的寵物食品。國內目前也已有多家初創公司在研發利用昆蟲實現資源轉化的產品。
業內展望:替代蛋白的未來
雖然人造肉在國內的形勢還有待觀望,但植物基制品和昆蟲蛋白,正在悄悄成長。
ADM發布了2022年替代蛋白領域展望,有需要的讀者朋友可以參考下:
1.新的蛋白質來源,從細胞培養到真菌以及空氣蛋白:除了細胞培養蛋白外,國外的研究機構和初創企業早已開始研發真菌蛋白和空氣蛋白。
2.發酵即服務(FAAS)商業模式的到來:發酵公司擴大發酵產能,并在服務食品、飲料和保健品牌的新模式方面進行創新,為這些領域的公司和品牌提供支持,特別是對加工、實驗室服務,以及食品級發酵工藝的咨詢。
3.下一代植物基全肌肉解決方案:重現動物全肌肉,不僅在混合植物肉和細胞培養肉方面進行研發,還在質構材料和支架技術方面進行創新研發,為植物肉產品帶來全肌肉的質地。
4.從種子到餐桌的創新和透明度:增加信息透明度,讓消費者更清楚食物來自哪里,怎樣保護動物福利,為氣候解決方案做出了哪些貢獻。
5.細胞培養肉制品成本降低:成本不斷降低,使實驗室技術成為一項可行的商業計劃和規??蓴U展的技術。
6.兒童友好型產品的興起: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開發新產品。
7.植物基的傳統特色菜肴:酸奶、披薩、通心粉、乳酪,食品行業開發出了一系列符合消費者飲食習慣的植物基產品,未來將會開發更多消費者期待的產品。
本文轉載自魔鏡市場情報(ID:gh_4cb26cb5ab0a),已獲授權,版權歸魔鏡市場情報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