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得最快的bosie,“無性別”服飾玩家追逐的頭號目標,必然成為眾矢之的。“無性別服飾”以不區分男女裝,自由表達的態度獲得不少擁躉,市場熱度高漲。3月7日,根據愛企查顯示,其中的代表品牌bosie獲得來自一億中流的新一輪戰略投資。去年9月,bosie完成B+輪1億元融資,由B站與五源資本領投,金沙江創投跟投。同月,相同賽道的Beaster完成A輪2億元融資,由渶策資本領投、華映資本和百麗消費基金跟投。當時,bosie對外稱“連續三年增長幅度在200%以上,累計銷售額已超過10億元”。近期,bosie宣布2021年銷售額將突破7億元,而Beaster則稱“過去三年平均增速265%,預計今年線上銷售額破十億元大關”。二者競爭持續白熱化。2021年還有多個主打“無性別”的服飾品牌獲得融資。多普文化、KNOWIN潮流實驗室、SoulSence、MILLY ROCK Group在內的6個無性別服裝品牌(含bosie、Beaster在內)獲得了融資金額超12億元,其中,bosie、KNOWIN潮流實驗室、Beaster三個服飾品牌融資金額均為億元級別,分別融資3億元、5億元、2億元。除bosie完成B+輪以外,其余仍然處于更早期的階段。圍剿bosie的序幕正在拉開。以bosie為代表的無性別服飾大火,實際上,整個服飾行業正在經歷新一輪的市場關注和升級轉型。據烯牛數據顯示,2021年,服裝配飾迎來新一輪融資小高峰,市場投資數量達到80起,其中B+輪及B+輪之前的達到48起,相比2020年的44起,以及B+輪之前19起,無論是總體數量上,還是關注早期項目上,服飾消費行業都有了進一步躍升。背后的原因離不開中國本土品牌不斷被市場認可,服裝消費行業也自然贏得了多個利好時刻。受新冠疫情、“新疆棉”事件等沖擊,H&M、ZARA、forever21等快時尚品牌在國內影響力斷崖式衰落,不少企業紛紛退出中國市場。據央視財經報道,僅2021年上半年我國出口服裝總額達715億美元,同比增長超4成,比2019年還增加了9%。另外,當不少品牌線上大促的數據與大牌持平之后,它們也將消費升級的火燒到了線下。上海淮海中路上不少新消費品牌扎堆,bosie的門店選在H&M的隔壁,蕉內落地在優衣庫斜對面,正面挑戰巨頭服飾品牌。在資本“賽馬”式投注下,服飾新消費浪潮仍未降溫,而bosie的戰爭剛剛開始。
競爭加速,bosie弱點顯現
2021年雙11,bosie和Beaster在天貓男裝的排名大幅提升,無性別服飾熱度持續升溫。去年初,小紅書發布的《2021生活方式趨勢關鍵詞》將“無性別穿搭”作為2021年的生活方式趨勢10大關鍵詞之一,其依據來自2020年小紅書相關筆記瀏覽量同比高達182%的增速。2021年京東發布618報告《Z世代時尚潮流消費9大趨勢》顯示,2021年以來,Z世代網購男女同款服飾成交額同比增長4.3倍,Oversized(男女通用/無性別)服飾成交額同比增長1.5倍。bosie為代表的無性別服飾品類從小眾逐漸走向大眾,市場潛力被發現之后,越來越多玩家開始進軍這一新興領域。作為bosie最強勁對手之一的Beaster,在2020年雙11期間,以超2億元的銷售額榮獲男裝類目唯一入選TOP10的新國貨品牌,Beaster目前已在全國7個一二線城市開設超過13家專賣店。除此之外,越來越多與bosie、Beaster一樣倡導年輕理念、瞄準Z世代善用“無性別”概念的新興潮流品牌開始加速爭搶“割地”。被王思聰相中的KNOWIN潮流實驗室于今年1月在上海新天地開設了全國第6家門店;潮牌孵化平臺MILLY ROCK Group創始人曾是北美規模最大的限量款球鞋買手店Solestage的聯合創始人,其個人抖音賬號“夏嘉歡Green”粉絲數超過317萬,其旗下有Autumn Daze(24K Goldn個品牌)等8個品牌所有權及運營權;SoulSense天貓官方旗艦店首頁推出男女同款的衛衣,訂閱數僅7萬,盡管比bosie仍有差距(天貓官方旗艦店訂閱數23萬)……另外,具備渠道等優勢的巨頭切入該領域,也成為無性別服飾崛起的重要標志之一,比如,無印良品(MUJI)曾計劃最早將在2022年春季實現50%的服裝(不包括襪子)采用男女通穿的設計,該計劃針對全球范圍。與一些競爭對手相比,bosie存在一定的劣勢,比如,定價方面,bosie產品定價偏高。以羽絨服為代表,大部分在定價在1000元~2000元,而同類品牌Beaster更加低價,在200~900元不等,SoulSense的幾款冬服也在價格在600~800之間,而相比定位更高端的MILLY ROCK Group,bosie缺乏龐大的品牌IP影響力。除了競爭對手的市場瓜分之后,bosie的未來發展還需要面對更大的難題。當bosie主打無性別標簽時,意味著弱化了更多可能性呈現。而“無性別”從小眾走向大眾,將面對更大的悖論——當追求“標新立異”的年輕人發現無數人穿著同樣的品牌在表達自我,甚至頻頻“撞衫”之際,或許到那時他們更愿意轉向其他新興、小眾圈層的設計師品牌,這也是bosie將要面對的難題。至于未來誰將走得更遠?或許還是要看資本流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