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瀑布冰美式抓住了消費者的挑戰心理,憑借難成功、成品好看快速出圈。

圖片來源:pexels
日前,一款名為“瀑布冰美式”的咖啡飲品,因網友復刻頻頻“翻車”反而大火,在抖音播放量已達1.9億次。
而上次有出現這種現象級自制咖啡還是“400次咖啡”。在小紅書上“瀑布冰美式”的話題瀏覽量也超過800W,相關筆記有2600多條。
形式大于內容的爆款
“瀑布冰美式”所需的食材、設備十分簡單,水、美式咖啡濃縮液、特制形狀的冰塊和一個透明的玻璃杯就夠了。制作方法屬于“一看就會,一做就廢”的那種。
簡單來說,就是將裝有咖啡濃縮液的冰杯放在水中,隨著冰杯融化,咖啡液從絲緞變成瀑布,最后傾瀉而下。
為什么瀑布冰美式能突然火爆,論原料、口感,明明就是很普通的咖啡飲品,依靠充滿儀式感的操作一下大家就紛紛模仿。或許就是因為這些過程復雜但原料設備簡單的DIY過程,拉近了咖啡與大眾的距離。
網友紛紛參與“瀑布冰美式挑戰”
對比咖啡館的美式咖啡出品,通常機器制作會讓普通人覺得這杯咖啡做起來很復雜。而瀑布冰美式的出現傳遞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其實做咖啡也能很簡單。
用現成的濃縮咖啡液、速溶咖啡就能做成,這些材料觸手可得,不需要機器,每一個人都能輕松制作出一杯讓自己賞心悅目的咖啡。
自制瀑布冰美式抓住了消費者的挑戰心理,憑借難成功、成品好看快速出圈。我們在社交平臺搜索自制飲品時,發現近一年原創67W條,平均每天有2000人參與發布自制飲品相關推文。
不過再往深里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瀑布冰美式”的熱度轉化成商機的范圍似乎并不廣闊。線上倒是被發掘出一些商機,在某寶界面搜索瀑布冰美式,能找到很多做瀑布冰美式的冰杯模具。再往外圍搜索,無論線上線下,就找不到多少有商業價值的東西上市。
沒有復購率的創新,只能活在網上
在部分小伙伴看來這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但是對于沒有接觸咖啡或少接觸咖啡的伙伴而言,是增加了一次認識、接觸咖啡的機會,也讓大家知道原來冰美式咖啡是高濃度的咖啡兌水制作而成的,不一定需要咖啡機才能做出來。
但一個現象級的爆款為什么一直流行于民間,沒能被飲品品牌發掘包裝成自己的流量產品?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還要弄明白另一個問題,這一波由瀑布冰美式引發的流量潮,是否意味著咖啡創新走偏?滿足好奇心之后,消費者還是否會繼續買單?
成功的瀑布冰美式
很多爆款咖啡紅極一時之后,又馬上銷聲匿跡。這些看上去新穎新潮、賣相好看、適合拍照打卡的網紅飲品,如果最終不能回歸到味道本身,那么消費者會為其首次買單,卻未必會復購。
一杯咖啡的成功不止于咖啡本身的味道,而是制作咖啡過程的儀式感吸引了人們關注咖啡、購買咖啡。就像手沖咖啡一樣,大家會想學手沖咖啡,更多的是被制作的過程所吸引。
現在很多咖啡的做法雖然看著很吸睛,又或者是多此一舉,但也正是因為這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也通過模仿互動,不斷拉近人們與咖啡的距離,讓咖啡變得更加的大眾化。
“咖啡+豆腐腦”們,是新賽道還是歧途
當然也不乏質疑聲,有人就質疑現在所謂創意咖啡,只能算是產品呈現上的創新,甚至僅僅是換了裝咖啡的器皿。這樣的創新雖然引睛但產品的品質并無多大改進。這樣創新產品逃不出“過把癮就死”的循環。
相比于精品咖啡吸引的是對口感、味道有追求的咖啡愛好者,茶飲品牌們的“輕咖啡”產品好喝、有趣,針對的是更廣泛的消費群體,也是“爆款”的潛在候選產品。
就像此前很紅的“荷花咖啡”、“豆腐腦咖啡”這樣的爆款,年輕的網友可以競相去打卡,但為產品口感、品質點贊的人多嗎?
與僅一二十年歷史的新式茶飲不同,咖啡畢竟是與茶一樣的經典飲品,已經形成非常穩定的消費習慣和文化。
咖啡新銳品牌搞創新可以培養一波還沒養成咖啡認知的新興消費者,但要想像奶茶一樣靠形式創新完成受眾的心智教育可能很難,最后還是要回歸到咖啡的味道上。
有人拿瑞幸靠“生椰拿鐵”等幾個爆款實現翻盤證明“咖啡+奶茶”式創新的成功,倒不如說是瑞幸創造了“奶咖”這個新飲品。
瑞幸“生椰拿鐵”的成功離不開其強大的科研實力、1/1000的新品篩選率等,“生椰拿鐵”依然離不開產品品質這一核心優勢的加持。而且,他們教育的是還不了解咖啡的那群人。
本文轉載自中國飲品快報(ID:zgypkb),已獲授權,版權歸中國飲品快報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CBNData行業社群會員免費招募啦!
人脈拓展 資源對接 情報分享 影響力打造 多重福利 ……
掃碼添加客服,加入精英社群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