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品類與購物中心八字不合的是,家具需要的是精準客流而非隨機客流。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精準客流之殤
當以小面積的門店進入市中心,宜家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從開發邏輯轉變為零售邏輯,租售比,尤其是租金的高低決定了零售品牌的命運。而購物中心租金的高低,除了面積、樓層影響外,和客流直接掛鉤。
從選址上看,宜家楊浦店位于的國華廣場,距離上海五角場商圈僅2站地鐵,直線距離不過1.5公里。根據贏商大數據,五角場商圈屬于成熟的市級商圈,有6個商業體、57萬方商業存量面積,2021月度日均去重客流均值在5萬~6萬之間。而僅2站地鐵之遙的國華廣場,離開了商圈的影響,2021月度日均去重客流在1.2~1.5萬之間,僅有商圈內的五分之一。
一個商場,有客流進場才能談門店轉化。宜家在國華廣場很難受到足夠的客流滋養,更大程度上依賴品牌效應。但同樣的品牌效應,距離楊浦店車程15分鐘左右的寶山宜家商場,也在一定程度上分了楊浦店的客流。
消費者進場之后,宜家的生死系于客單。
進入購物中心后,消費者去宜家的動機從目的式消費變為隨機消費,更偏好十幾元的干花、蠟燭等,很難產生像宜家商場規模的客單。但是和商場相比,宜家卻付出了更高的租金,提升了租售比。某行業人士也證實,該店的銷售確實不好。
除去首家小型商場店進入五角場商圈邊緣位置之外,宜家家居城市店卻擁有絕佳地段,身處靜安寺華山路南京西路核心,三層營業區域,SKU3500種。坐落于上海排名前五的南京西路商圈,僅一條馬路之隔的上海1788 Square首層租金約為670元/月/㎡,是國華廣場的1.5倍。
此外,宜家在上海徐匯的全球首家“未來家體驗空間”位于徐家匯商圈,從擇址市中心的門店來看,其租金成本均遠高大店所處的非核心區域。
宜家在2020年快速嘗試了3000㎡的城市店和8500㎡的小型商場店,比宜家商場的拓展節奏快得多。不難理解,宜家進市中心、開小面積門店的初衷,是想快速鋪開市場形成規模效應。但是家具品類與購物中心八字不合的是,家具需要的是精準客流而非隨機客流。
“你到紅星美凱龍里面去看,沒什么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場子怎么活。但是進紅星美凱龍的都是有買房裝修計劃的,客流都是精準的,所以成交量也可以。”某互聯網家居品牌的創始人曾向品牌數讀解釋過。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以“大店”揚名的宜家,在“小店”上折戟。
大象難轉身
小店折戟,宜家揚名的大店也不好過。
今年4月1日,貴陽的宜家商場關閉,總營業時間不到3年,這也是宜家首次關閉宜家商場。宜家在公告中說明,“在從全渠道的角度評估了宜家在貴陽市場的業務后,宜家中國決定自2022年4月1日起對其在貴陽市場的顧客觸點布局做出調整,即在現階段專注線上渠道,不再保留線下顧客觸點,以實現在本地市場的靈活性和健康的業務發展。”
類似的話術,類似的困境。近幾年,門店和銷售額的下滑,暴露了宜家的客流饑渴癥。數據示,宜家全球門店共接待顧客7.75億人次,低于上一財年的8.25億人次,門店銷售額下降了8%。
據艾媒咨詢報告顯示,在2015財年銷售額增速達到27.9%的頂峰,2017財年至2019財年,宜家中國的零售額增速分別為14%、9.6%與8.01%。從2016年到2018年,宜家中國的銷售額分別為117億元,132億元、147億元。
意識到增速放緩,宜家在2019年推出“未來+”發展戰略,宣布投資100億元針對渠道拓展、數字化體驗和居家生活專家服務三個方面的轉型。
轉型正酣的宜家,遇上了大環境蕭條。宜家所在的家居行業,本身具備復購低、客單高等特點,在零售行業的頹勢下難以逆轉。6月14日,阿里巴巴旗下精選家居品牌homearch全國首店將于7月15日起正式停止營業。
homearch全國首店與宜家楊浦店有諸多相似之處,跨上下3層的門店,總建筑面積6000㎡,店內展示3000+家居商品,通過數字化鏈接線上10000+云商品。該門店于2021年12月落地重慶星光68廣場,一年半之后,和宜家楊浦店一同成為行業的遺憾。
楊浦店閉后,宜家全國還有32家標準門店(宜家商場),1家城市店和2家體驗店。更重要的是,給宜家購物中心渠道、乃至宜家全國的渠道拓展轉型蒙上了一層陰影。
最終歸宿
“數字化體驗”似乎給宜家打開了新的局面。
2021年3月,宜家測試上線了宜家可購物微信小程序;5月宜家天貓旗艦店擴大覆蓋范圍,由之前的江浙滬皖地區拓展至301個城市和地區。
在今年3月貴陽商場關店公告中,宜家透露,“宜家在中國的覆蓋人群從1億人擴展到約10億人,從現付自提的模式轉變為真正的全渠道零售公司。”天貓旗艦店顯示,宜家有397.4萬粉絲關注。2021年,宜家中國線上銷售額同比上一財年增長了74%,宜家自有線上渠道在中國市場的訪問量為2. 3億次。
但線上并非行業空白,宜家也要面對互聯網公司的狙擊?;ヂ摼W模式改造家裝、家居行業方興未艾。前有阿里系列的探索,后有“我在家”等初創品牌入局。與純粹的互聯網公司相比,宜家擁有線下觸點的優勢,或許能夠在渠道融合上走得更遠。
作為同一批入華的品牌,宜家、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企業都難跨“三十而立”的坎。今年以來,沃爾瑪已陸續關閉廣州、廈門、南昌、合肥、綿陽、陽江、孝義、濟寧等城市10余家門店。家樂福頹勢顯現更早,2013~2015年,它關閉了內地的30家門店,其中2015年關店18家,去年亦超過20家。
除了向線上流量反哺外,沃爾瑪以山姆會員店打入高端市場,加速推動會員店店型的成熟;家樂福轉戰社區,首店門店“easy家樂福”定位生鮮店,面積430㎡,SKU約3000個。
子品牌和社區店,也都是宜家尚未嘗試過的道路。100億的中國投資,宜家可以更大膽一些。
CBNData行業社群會員免費招募啦!
人脈拓展 資源對接 情報分享 影響力打造 多重福利 ……
掃碼添加客服,加入精英社群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