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商場渠道占比,能否拯救倍輕松線下門店近4成的收入下滑?

圖片來源:unsplash
如果你是經常出差的商旅客群,你一定知道一個按摩儀品牌——倍輕松。
這個品牌最擅長的操作,就是在機場大規模開店——因為倍輕松發現,如果在一個機場只開一家店的話,那大概率是虧損的;但開到兩家,基本就能持平;開到三家以上就基本能保證盈利了。
這一策略,曾讓倍輕松賺得盆滿缽滿,但在疫情之下,“重倉機場”成了倍輕松的一大負擔。
經過大手筆的電商化轉型,如今倍輕松已有70%的收入來自線上,并重金聘請肖戰作為代言人,而它的直接競品SKG,代言人是王一博。
大規模的線上化,并沒有彌補疫情帶來的線下客流損失。
2022年Q1和Q2,倍輕松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虧損,股價較上市初期已經縮水了近4成,市值也蒸發了超80億。
倍輕松的董秘對剁椒TMT表示,業績下滑,主要是由于疫情之下居民消費意愿減少,再加上物流快遞運輸也隨之受阻,消費者對非生活必需品的購買欲望大幅下降。
隨著這輪疫情逐漸結束,擅長開店的倍輕松重新調整線下布局,一改過往直營店為主的策略,著力拓展加盟;另一方面,開始嘗試在高鐵列車上進行銷售,打造全新銷售場景。
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關于倍輕松產品“智商稅”的討論層出不窮倍——這家公司毛利率高達60%左右,也就是說,售價1200元的產品,成本不過四五百元。
倍輕松的逆襲之路,并不輕松。
提高商場渠道占比,能否拯救線下門店近4成的收入下滑?
創業初期的倍輕松,選址多位于書店旁。
2000年前后各地書店熱潮崛起,創始人馬學軍嗅到了商機,他與朋友共同開發護眼產品,僅一年時間,也就是2001年,倍輕松的首款眼部按摩器產品“問世”。
之后,隨著書店熱潮減淡,倍輕松把客戶群體從學生黨調整為職業白領,精簡了產品數量的同時,其價格也向上進行了調整,并將門店從書店轉向機場、商場。
然而,今年Q2,全國每月民航客運量分別為 0.08 億人、 0.12 億人和 0.22 億人,同比去年下降了 84.58%、76.35%和 46.7%。這也直接造成了倍輕松線下門店流量與營業額同步驟減。
近日,倍輕松交出了2022上半年成績單,截止6月末,倍輕松營業收入為4.59億元,同比下降15.65%;而凈利潤虧損3545.81萬元,和上年同期盈利4136.32萬元相比,凈利潤減少了185.72%。
這并不是倍輕松第一次賠錢了。今年Q1公司凈利潤就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共計虧損988.98萬元,同比下降188.84%。
而造成營利下滑的原因之一,則是線下門店的進半數的收入下滑。因為倍輕松的選址多為機場等交通樞紐處,受疫情的影響比較大。
不過,雖然疫情造成了收入下滑,但倍輕松并沒有放棄線下渠道的打算。
倍輕松認為,經過公司多年的布局與經驗積累,線下渠道已經形成了機場直銷為主的獨家優勢。公司一直希望,用門店數量來刷新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從而提高用戶的購買頻率。
但對于線下門店選址布局的優化已經開始。
倍輕松關閉了一些租金較高不賺錢的門店,并且降低交通樞紐門店整體占比。截至今年6月末,倍輕松線下門店為202 家,其中,線下直營門店 174 家,線下加盟門店 28 家。而在線下直營門店中,購物中心門店占比 61.49%,交通樞紐門店僅占比38.51%。
并且,倍輕松還計劃加大加盟店的布局,來彌補虧損。
公司董秘曾公開透露公司今年除計劃新開50家直營店之外,還將重點開拓加盟門店渠道。今年1季度倍輕松共完成了25家加盟店的開拓,2季度受疫情影響,僅開拓了個位數的加盟店。因此,3季度將繼續實行加盟店的開拓計劃,未來將努力提升加盟店的權重占比。
在6月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倍輕松表示公司去年年底就開始試點高鐵列車渠道,預計今年3季度會有部分線路渠道跑通。不過,高鐵線下門店是否延續機場群體效應的打法,目前還不得而知。
收入近7成的線上渠道,反哺線下形成流量閉環
除了線下門店收入下滑,占倍輕松收入近半的營銷費用,也讓公司利潤吃緊。倍輕松上半年銷售費用高達2.28億元,占總營收的49.7%。
而去年,倍輕松銷售費用為4.85億元,占營收的比重達到40.75%。對比其競品公司——未來穿戴(SKG母公司)同期2.15億元(占營收的20.24%)的銷售費用來說,倍輕松營銷的費用已經是未來穿戴的2倍多了。
這主要是因為倍輕松多為直營店的銷售模式,而且走的是大型商場、機場等高端線下店的模式,因此人工成本、專柜費用等支出比較大。而SKG走的是經銷路線,省去了人工成本,并且SKG目前店鋪規模也比較小,裝修費支出也并不高。
就拿2021年來說,公司4.85億元的銷售費用,有1.04億元為員工工資,并且專柜費用也有8000多萬。就單這兩項加起來就有1.8億元了,基本快和未來穿戴全年的銷售費用持平。而在推廣和廣告費用上兩家公司花銷也差不多。2021年,倍輕松的推廣營銷費用約為1.55億元,而同期未來穿戴的費用為1.6億元。
從品牌出圈程度上來看,倍輕松和SKG都各有千秋。
首先就是其代言人的選擇,倍輕松邀請了肖戰,SKG邀請了王一博?;诙涣髁棵餍窃凇蛾惽榱睢返暮献?,以及CP粉、唯粉的龐大粉絲基數,同品類的代言直接拉滿兩個品牌熱度,一些粉頭紛紛表示“沒想到選王一博還是肖戰的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
兩家公司也都十分看好直播帶貨。倍輕松之前曾請直播一姐薇婭,明星主播劉濤等為其帶貨。而SKG則找來當時的一哥李佳琦來起量。
另外,綜藝植入方面它們也沒落下,倍輕松選擇植入高口碑記錄綜藝《向往的生活》,而SKG則選擇了熱度持續不減的《浪姐》。
此外,雙方還積極布局新媒體渠道運營,如小紅書KOL合作等,打開小紅書里面有上萬篇倍輕松與SKG產品的開箱筆記,以及各路KOL達人的測評視頻。
因為按摩儀的屬性問題,提升復購率是公司發展的關鍵因素。一般來說,按摩產品只要機器不壞,就無需進行多次購買,所以兩家公司用小紅書把產品推至禮物營銷層面。小紅書中“父親節禮物”、“母親節禮物”、“新年禮物”、“實用禮物”、“辦公室送禮”等送禮指南都與兩家按摩儀產品密切相關。
通過上述方式,倍輕松在今年上半年其線上渠道收入為3.14億元,是線下的2倍多。事實上,從兩年前開始,倍輕松的線上營收就超過線下了。
目前,倍輕松計劃用線上渠道的流量,來反哺線下。
首先,倍輕松把線下直營門店批量進駐大眾點評、美團等本地服務平臺以及“京東到家”等 O2O 平臺,增加線上平臺的渠道數量。
其次,倍輕松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組建直播團隊,大力發展品牌自播。同時,為部分優秀線下門店在抖音開設賬號,將線下門店線上化。
然而,持續的燒錢營銷并不是長久之計,如何提高ROI,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打法,是倍輕松的當務之急。
高毛利率讓消費者“存疑”,小型網紅按摩器真的有用嗎?
高毛利率一直是按摩儀行業的通病。從財報數據來看,2021年,在倍輕松的5類主營產品中,毛利率在51.94%—63.57%區間。
在小紅書,“倍輕松智商稅”的詞條下有100多篇筆記和分享。今年6月,倍輕松產品成本300元售價高達1000多的話題更是沖上了微博熱搜。
小型按摩器的受眾多為年輕人,尤其是“Z世代”群體,能否堅持使用也會影響品牌的口碑。
消費者小花就對剁椒TMT表示:“我也不知道倍輕松護眼儀好不好用,因為代言人買的,沒有堅持用已經積灰了。”而此前,倍輕松還曾有過因產品不符合國家標準被罰款8.9萬的情況。
但它的擁躉認為,和店里一次上百的按摩、針灸服務相比,倍輕松幾百塊的針灸盒不貴。
并且,這里算的成本是沒有包括研發費用、宣傳費用、專柜費用以及人工成本等等,所以不少消費者認為,只要產品能立得住,較高的毛利率不會影響其購買意愿。
從同行業的毛利率情況來看,倍輕松的毛利率處于領先水平。
據上海證券調研報告顯示,目前,以倍輕松、SKG為代表、上市公司奧佳華和榮泰健康,共同組成了按摩器行業的第一梯隊。
相較于其他品牌來說,倍輕松具備更強的自主定價權。2019年—2021年期間,倍輕松各年綜合毛利率分別為60.93%、58.36%、56.73%;而同期SKG毛利率分別為 55.81%、58.31% 和 51.38%,雖然兩家均呈現下降趨勢,但倍輕松仍高于SKG。而同期奧佳華和榮泰健康的毛利率則在26%—37%之間,倍輕松是其2倍左右。
不過,公司加大對線上渠道的布局,也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毛利率的下滑。比如為吸引消費者而進行線上促銷活動等等,對比倍輕松去年同期數據,2021年公司毛利率水平為60.94%,而今年上半年毛利率則為52.96%,下降了7.98個百分點。
在發布2022上半年財報的當天,倍輕松官宣了任職5年核心技術大佬的離職。今年5月,任職15年的財務總監也從公司離職,并且兩人離職原因均為個人原因。
除了公司人員的變動,其股價的持續下跌也讓倍輕松遭到了股民的“拋棄”,截止目前,倍輕松股東人數和上市時相比減少了21.7%。
倍輕松這家“網紅公司”,未來能否繼續長紅下去呢?
本文轉載自剁椒TMT(ID:ylwanjia),已獲授權,版權歸剁椒TMT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8月24日,CBNData歷時5個月、攜手27家數據研究機構、集合5031位受訪者、匯聚100+專家意見、沉淀【23萬字】的《2022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正式發售!
此外,掃描下方二維碼,還可進入專屬社群,領取10元白皮書直減券,解鎖群友專享價。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