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消費者的口味快速更迭,中式餐飲賽道仍在升溫,經歷過輝煌與平淡的綠茶餐廳是否還能拿出不落窠臼的新故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綠茶餐廳再一次停在了敲鐘前,但還是失敗了。
始終敲不開上市大門
綠茶餐廳的上市之路可謂是波折不斷。加上這次,綠茶餐廳已經是三次遞表、兩次通過聆訊后招股書失效了。
2021年3月,綠茶餐廳第一次遞交了上市申請,擬在香港主板上市。但該招股書被指出存在多處信息錯誤,例如出現財務單位矛盾,將“流動負債總額”寫成了“流動資產總額”等。
同年10月,綠茶餐廳再次遞交上市申請,并在2022年3月成功通過聆訊,但到了2022年4月7日招股書再次失效。一天后,綠茶餐廳第三次遞交了招股書,并于三天后通過聆訊,沒想到時隔6個月會再度失效。
來源:港交所官網
來源:綠茶集團招股書
與此同時,綠茶餐廳至今沒有開放加盟,門店全部走直營的重資產模式。這讓它的開店成本高于同業,單店投資成本在320萬至370萬,單店投資回報期在17.5個月,而類似于外婆家這樣的中餐館只需7.4個月,太二只需7個月。
再加上租金、人力等成本,綠茶餐廳采取的運作模式需要資本不間斷“輸血”。餐飲賽道競爭日益加劇,綠茶餐廳只能在上市路上孤注一擲,如果順利,說不定既可以解決現金流問題,又能增加抗風險能力,拓寬自身的護城河,挽回下滑頹勢。
不過目前來看,綠茶餐廳不具備很大競爭優勢,因此,它未能打動資本市場,無法得到認可。
經營陷入困境
來源:綠茶集團招股書
綠茶不再“年輕”
綠茶餐廳掉隊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這些年,越來越多新興餐飲品牌占據消費者眼球,而綠茶餐廳卻被詬病沒有跟上時代步伐,缺乏創新力、發展緩慢。
綠茶餐廳曾憑借做新式融合菜脫穎而出,像是面包誘惑、綠茶香酥烤雞等,但這些菜品制作簡單、易模仿,早成為各類中餐館的“通貨”。綠茶餐廳的爆款菜品戰略,突然就失效了。而相較于專注做地方菜系的其他網紅中餐品牌,綠茶餐廳又沒有突出優勢。
綠茶餐廳也為此掙扎過,這些年不斷“卷”出新品。根據招股書,2019年至2021年,綠茶分別推出120道、147道和178道新菜,已經達到兩天一上新的速度。但推陳出新的關鍵不在于速度,而是打造深入人心的爆款菜。
這些新菜并沒有達到意料中的口碑。在大眾點評等網站上,目前綠茶餐廳最受消費者推崇的菜品,仍然是初創時就推出的面包誘惑、石鍋豆腐等。誰曾想,十年前的招牌菜竟成了難以超越的經典。
大眾點評上綠茶餐廳推薦菜
綠茶餐廳還嘗試過在品牌上推新,試圖通過子品牌增強抗風險能力。王勤松先是創立西餐品牌Playking,開在北京。兩年后,又推出第二個子品牌“關東造”,定位燉菜,并且獲得了7063萬美元的戰略投資。
結果卻不盡人意,子品牌們沒能為綠茶餐廳的商業版圖添磚加瓦。2021年,綠茶餐廳宣布關停旗下所有子品牌。目前,綠茶旗下的餐飲品牌僅有綠茶餐廳一個。
年輕消費者的口味快速更迭,中式餐飲賽道仍在升溫,經歷過輝煌與平淡的綠茶餐廳再次來到十字路口,面向資本市場等待時機,焦慮且渴望。而資本市場也正在審視綠茶,看它是否還能拿出不落窠臼的新故事。
8月24日,CBNData歷時5個月、攜手27家數據研究機構、集合5031位受訪者、匯聚100+專家意見、沉淀【23萬字】的《2022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正式發售!
此外,掃描下方二維碼,還可進入專屬社群,領取10元白皮書直減券,解鎖群友專享價。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