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內部發力還是外部合作,美團和抖音本地生活都在步入對方的地界。

圖片來源:unsplas
對于“美團外賣二樓”,整體的體驗觀感是,該功能目前還處于相對初級的階段。對比短視頻平臺上的花樣美食視頻,“美團外賣二樓”的短視頻內容呈現、拍攝手法、文案介紹都相對簡單。此外,“二樓”和美團外賣模塊的Tab2“吃啥”內容一致,兩者未來是否會有所區分仍有待觀察。
直播方面,早在直播熱度劇增的2020年,美團就已在大眾點評主頁、美團APP內的景點門票入口、以及美團外賣APP內上線直播入口。今年4月,美團上線了一款名為“美團直播助手”的產品。該產品是為商家和達人提供的免費開播工具,直播類目涵蓋了外賣、團購、電商等場景。
短視頻方面,據Tech星球報道,美團在今年5月內測了“短視頻”功能,彼時的短視頻入口叫“看視頻賺錢”、“視頻賺”。短視頻內容可跳轉到商家界面,玩法包括完成多日活躍任務兌換獎勵。此后,針對短視頻制作,美團還內測了編輯工具“美團皮皮蝦”。
盡管內容化動作時有傳出,但截至目前,直播和短視頻內容在美團APP內的存在感并不算強。確定性的消費和“交易”屬性,仍是這個本地生活服務龍頭在市場的主要心智。
而另一邊,抖音本地生活的探索如火如荼。
本地生活業務包含“到家”和“到店”兩個大類,前者需要有運力作為履約支撐,后者則天然適合以內容為載體。憑借平臺的娛樂消費心智,抖音本地生活正在“到店”業務方向上一路延伸。
根據晚點LatePost的報道,抖音本地生活業務2022年核銷后交易總額目標為500億,其中到店餐飲承擔目標約40%,非餐飲部分(包括到店綜合、酒店旅游等)承擔60%。這一目標約是市場測算的美團2021年到店、酒店及旅游業務交易總額的六分之一。
抖音本地生活向“到店”市場拓展的同時,相應的平臺工具和機制也在完善。今年6月,巨量引擎上線一站式營銷平臺“本地推”,旨在讓本地生活服務類商家更好地獲取和轉化流量。9月舉辦的抖音開放平臺開發者大會上,官方也針對到店團購領域制定了經營方案。
而對于“到家”業務,抖音本地生活同樣有野心。
今年7月,有消息傳出抖音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試水“團購配送”。在新京報對此的跟進中,抖音生活服務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臺嘗試為部分需求迫切的商家開放團購商品配送服務”。此外,還有一家上海的餐飲門店表示,今年3月就在抖音上線了配送到家服務,“10公里以內免費配送,由跟門店合作的達達進行配送。”
根據今年10月Tech星球的報道,抖音本地生活將在成都新建大本營,已成立外賣業務和團購配送業務,已形成到家團購、到店團購、旅行等多方位的業務版圖,并且餐飲外賣業務將在上海、北京、成都等地試點。
這些動作不可能不引起美團的警惕。
美團APP的優勢在于豐富的B端供給和扎實的線下履約能力,但流量匯集和內容供給并非其強項。除了自身發力內容化,美團也試圖從外部獲得助力,去年底,美團和快手達成了戰略合作。而在今年8月,抖音與餓了么也宣布達成合作。
兩場合作都是“各取所需”:抖音和快手有流量優勢和內容供給,美團和餓了么則擁有豐富的商品和高效的配送運力。
無論是內部發力還是外部合作,美團和抖音本地生活都在步入對方的地界。這種“相互侵占”的趨勢在電商領域表現的更加明顯——靠短視頻和直播闖入電商戰場后,抖音電商今年又緊鑼密鼓地搭起了“貨架”,而作為貨架電商的代表,淘寶也在內容化上越走越深,今年雙11,淘寶直播甚至“挖”來了幾位在抖音出圈的內容型主播。
與其說這是平臺之間的“對抗”,不如說這是強勢平臺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美團需要精細化運營、盤活存量,需要在用戶消費鏈路的上游有所布局(即“種草”),抖音則需要找到更多增長空間,為流量找到更多轉化場景。而在傳統商業場景都被移動互聯網逐步滲透的情況下,步入對方地界也是必然。
本文轉載自真探AlphaSeeker(ID:deep_insights),已獲授權,版權歸真探AlphaSeeker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8月24日,CBNData歷時5個月、攜手27家數據研究機構、集合5031位受訪者、匯聚100+專家意見、沉淀【23萬字】的《2022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正式發售!
此外,掃描下方二維碼,還可進入專屬社群,領取10元白皮書直減券,解鎖群友專享價。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