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服務好下沉市場人群,平臺需要具備商品性價比高、品質有保證、供應鏈控制能力強、地推能力強等特點。”

圖片來源:unsplash
“在雙11期間,店鋪做了一些優惠活動,比如某款手機活動期間降價400元。”在曹縣莊寨鎮上經營手機售賣20多年的張玲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曹縣,隸屬于山東省菏澤市,以“板材之鄉”而為外界所熟知。目前曹縣已經形成了木材加工的專業鄉鎮及林木加工專業村,而莊寨鎮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以功能機、智能機來劃分,張玲玲前10年基本是跟功能機打交道,以雜牌機為主;從2011年開始與智能手機打交道,當前經營的品牌包括蘋果、華為、oppo、vivo。
手機的升級換代是中國鄉鎮、農村市場繁榮的縮影。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4978.5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農村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13642.3億元,同比增長4.8%;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3745.1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7.3個百分點。
最講究的是一個信任
“以前很多外地人來鎮上打工,占當地常住人口的比例約為40%,當時工人每個月的工資在300~1000元。”該店經營者張玲玲表示。
她是從2001年開始在莊寨鎮經營手機售賣,賣一臺手機可能需要講解4~5個小時,因為一臺手機1000~2000元對于當時的消費者薪酬水平來說有點高。
“2011年前后,智能機有超越非品牌機的趨勢,當時選擇做了vivo專賣店,把手中的雜牌機全部清庫存。”張玲玲表示,智能手機品牌有官網價,但畢竟在農村,農村人習慣與商家討價還價。比如一款官網價兩千元左右的手機,碰到熟人來購買,會適當讓一些(利潤)。2011年剛開始做智能機的時候,每月的出貨量約為70~80臺。。
在下沉市場這樣的熟人社會做生意,最講究的是一個信任。
“做生意的過程中,把顧客發展成朋友,紅白喜事都相互走動,很多顧客十幾年都在我這里購買手機。”張玲玲表示,只要是顧客需求,可以第一時間把手機送到顧客手中。售后服務提供包括導出資料、下載App、講解使用功能等,有些顧客即使不是在門店購買手機,也會提供相應的服務。
然而,張玲玲也有著自己的憂慮。比如,2014年開始賣某款手機,當時是從濟南的商家手中拿的散貨,但存在貨源不穩定、沒有專業的培訓和服務等困難。直到今年6月才拿下該品牌的授權門店資格。
“在沒獲得授權之前,因為我并不是授權店,消費者對我的信任會打折扣。”張玲玲表示,從品牌廠商直接拿貨,利潤有保證,售后也有保障。
今年9月,這家位于中國下沉市場鄉鎮地區的小店,與上述品牌全球門店同步開啟新品正式線下發售。
“當時安排的顧客有100多人,但到店的有40人左右,因為疫情原因,不敢讓太多人聚集。很多人拿到手機就走了,不敢停留。如果放在以前的話,新品發售,即使不做活動,店鋪里面是擠不進人的。”張玲玲表示,目前與手機廠商之間都是現款現貨,基本上進來的貨,一兩天就賣完了。
回想過去20多年的經商經歷,張玲玲感慨萬千。
“當時只有不到20歲的年紀,考察了深圳、鄭州考察手機市場之后,就覺得售賣當時價格昂貴的諾基亞、摩托羅拉手機,是鎮上第二家開設手機店的,每天只有1~2個顧客,但還是堅持下來了。”張玲玲表示,剛開始是租的房子,每層150平方米,三層小樓,租期是10年,在合同到期后,與房東協商將房子以約合適的價格購買了。
爭奪下沉市場
如果說品牌手機拿下下沉市場依靠的是產品的質量,以及完善的服務體系,那么更多的競爭者則需要通過價格取勝。
在一二線城市消費趨于飽和后,近年來,各家電商平臺紛紛將目光盯上下沉市場。以拼多多、淘特、蘇寧為代表的傳統玩家依靠貨源優勢,吸引用戶涌入;而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新興玩家依靠平臺自身的內容營銷屬性,正在對傳統玩家發起挑戰。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過去一年,短視頻、電商等APP增量中,超半數來源于下沉市場。
電商平臺的核心在于聚集用戶。傳統電商平臺對于下沉市場用戶的獲取路徑大體相似,比如發放補貼、銷售性價比高的商品。
最先發起沖擊的是拼多多。在第二大股東騰訊的支持下,拼多多圍繞“社交+電商”的模式得以迅猛發展,如今增速開始趨緩。截至2022年3月底,拼多多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8.819億,較上年同期增長7%;2022年一季度,拼多多APP平均月活用戶數達7.513億,較上年同期增長4%。
今年雙11期間,拼多多全場商品每滿300減50,上不封頂,小米、美的、伊利、蒙牛、TCL等1000余家品牌也將在大促期間組團為拼多多用戶送上超額福利。與此同時,百億補貼頻道也將對品牌好貨、涉農產品提供至少470元額外券包,茅臺、iPhone、神仙水、家電家具等大件消費品加補千元起。
“在平臺和商家多項舉措的推動下,平臺全域消費在大促首日的表現均十分亮眼。”拼多多大促項目負責人表示,在大促正式開始的當晚11點,消費者的購物熱情達到頂峰,3C、家電、美妝、服飾、母嬰以及涉農產品等多個品類均大幅超過去年同時段的銷售額。
其中,手機仍然是消費者最為青睞的產品,成為最快破億的品類,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用戶訂單增幅最為明顯??諝庹ㄥ?、破壁機、電蒸鍋等小家電產品的表現仍舊亮眼,全品類同比增長超過125%。
阿里系的淘特也不甘示弱。為了能夠在下沉市場獲取用戶,除了線上獲客,淘特利用買菜業務的團點、快遞站點、零售通小店等阿里系業態觸及消費者。
過去一年,阿里內部遴選出220名鄉村振興技術官和專家志愿者,他們奔赴山西、四川、河北、湖南、陜西、云南6省的11個欠發達縣域,開展數字化志愿服務,涵蓋田野文物保護、智慧養殖、普惠技術教育等領域。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設計師團隊發起公益項目“尋找遠方的美好”,結合鄉村文化元素重塑農產品包裝,幫助土特產走出深山成為爆款,過去幾年累計幫扶成交7700多萬元。
“下沉市場用戶包括低線城市、中西部區域、大城市里面的非高端消費人群,這部分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收入相對較低。要想服務好這一類人群,平臺需要具備商品性價比高、品質有保證、供應鏈控制能力強、地推能力強等特點。”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告訴第一財經。
本文轉載自第一財經(ID:cbn-yicai),已獲授權,版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8月24日,CBNData歷時5個月、攜手27家數據研究機構、集合5031位受訪者、匯聚100+專家意見、沉淀【23萬字】的《2022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正式發售!
此外,掃描下方二維碼,還可進入專屬社群,領取10元白皮書直減券,解鎖群友專享價。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