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正耀“砸錢”庫迪,其大手筆不光體現在高薪挖人、擴充團隊上,還體現在加碼體育營銷以實現品牌認知與口碑的雙升。

圖片來源:Pexels
庫迪咖啡(Cotti Coffee)——陸正耀的最新力作,繼今年10月22日開出福州首店后,截至12月5日,該品牌已進駐27城(北京、上海、長沙、成都、重慶、大連、福州、貴州、合肥、合肥、臨沭等)。
在11月15-25日之間,庫迪咖啡還以“十天進駐十城”的速度開出了12店。
一位接近庫迪咖啡的行業人士向「零售商業財經」透露:“庫迪在內部將萬店目標調整至2023年6月30日前,甚至開出了高于瑞幸雙倍的薪資從老團隊瘋狂挖人。”
肉眼可見的是,超越“瑞幸速度”的庫迪咖啡,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包括品牌命名、供應鏈運營、全國省市布點等事項在內的組織架構搭建,核心人員配置也不乏曾經并肩作戰的老將,包括瑞幸創始人、前CEO錢治亞,原“神州系”高管張鈞等。
「零售商業財經」認為,陸正耀攜庫迪而來,是在創業,也是在復仇。
這個曾經被大鉦資本掃地出門、被渾水機構做空、領教過資本市場的殘酷與不確定性的男人,其終極目標大概率是把瑞幸打殘再買下,因為沒有人比他更懂瑞幸、更渴望續寫瑞幸的新篇章。
神州系+瑞幸系,庫迪還是相信“自己人”
為了讓團隊快速成型,“高薪挖人”早已成了陸正耀再創業的常規操作。
瑞幸咖啡在去年曾被爆出人員流失嚴重,很多人被挖去了陸正耀新的創業公司。
為此,瑞幸不得不大幅漲薪,據稱,瑞幸很多員工的漲薪幅度超過了50%,一些關鍵崗位的薪資直接翻倍,甚至更高。
從陸正耀餐飲創業項目“小面日記”中可以看出,其籌備人員為老神州系(神州優車、神州租車)以及瑞幸咖啡的原班人馬,其中包括瑞幸咖啡原CEO錢治亞、瑞幸副總裁李軍、瑞幸副總裁周斌等核心骨干人員。
顯然,彼時的陸正耀已經成功挖走了原瑞幸咖啡一部分核心骨干人員了。
說白了,恰如此前互聯網大廠的挖人策略,陸正耀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挖、以雙倍高薪招攬老部下并不令人意外。相反,那些為感謝陸正耀知遇之恩的員工,也更愿意跟著陸老板干。
其次,瑞幸從0到1、從1到上市僅用了18個月,創造全球最快上市紀錄的同時一次次刷新著外界對于速度的認知,也讓彼時作為創始人的陸正耀更具傳奇色彩。
如今陸正耀創立庫迪一如當年創立“瑞幸系”那般野心勃勃,老員工對陸正耀知根知底,見證了瑞幸的神話,自然也信任其能力、膽識與格局。
再者,瑞幸已經從粗狂式發展進階到精細化運營的2.0階段,對于瑞幸老員工來說,也許待遇沒變,但考核項目變多了,工作的爽感被繁雜冗余的規章制度逐漸消磨。
趨于成熟的瑞幸善于負向激勵,而庫迪這類新的創業公司更善于正向激勵,這無疑給“瑞幸系”老員工們帶來了在庫迪施展拳腳的新空間、獲得更高職級的希望與機會。
另一方面,瑞幸咖啡的前車之鑒讓陸正耀知恥而后勇,庫迪咖啡是陸正耀贏回資本市場信任的關鍵,某種意義上也是幫助其翻盤、留名中國咖啡商業史的正名之作。
打殘瑞幸庫迪的“低價包抄戰”
北京庫迪咖啡首店不僅售賣著與瑞幸王牌產品同名的“生椰拿鐵”“生酪拿鐵”,還用了“全場9.9元暢飲”的低價打法,甚至打出了“前瑞幸創始人,傾力打造,全面升級”的宣傳標語。
圖源:庫迪微博
在公司生命周期(起步、爆發、穩定、衰落)的四大階段,庫迪在起步期所采用的價格戰策略,是處于穩定期、且追求降本增效的瑞幸所無力還擊的。
從去年年底開始,有不少關于瑞幸咖啡頻繁提價的消費者吐槽,包括瑞幸咖啡的外賣價格每杯漲了3元,厚乳白、澳瑞白等產品外送從一杯29元漲到了32元等。
今年5月,甚至還有媒體發現瑞幸在全國多地存在“同品不同價”的現象、涉嫌殺熟。
更有網友直言:太貴的話還不如喝星巴克,圖便宜還不如喝7-ELEVEn、幸運咖。
知乎“瑞幸咖啡為何越喝越貴?”的話題下,高贊回答提到:“燒錢、價格戰、壟斷競爭……都是中國企業這幾年的通病。”
圖源:知乎
不同于陸正耀再造“新瑞幸”的行業觀點,「零售商業財經」認為,庫迪與瑞幸雖是“親兄弟”,但陸正耀絕無再造瑞幸的可能。
今時不同往日,市場環境變了,各要素變了,市場蛋糕被做大的同時,入局者、跨界玩家也一擁而上。
跨界企業來自各行各業,除餐飲企業外,包括中國鐵路、中國郵政等大型企業,它們的加入共同助推了咖啡賽道的熱度。
企查查顯示,截至11月中旬,2022年咖啡品牌融資數量達到13起,占整個咖啡賽道融資總數的近八成。
萬億咖啡賽道從一條康莊大道變成競爭者眾多的羊腸小道,這也意味著,即便陸正耀重回咖啡賽道的邏輯與眼光無誤,可如果完全復制瑞幸的打法,庫迪將必死無疑。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今的劉強東能再造一個京東嗎?答案呼之欲出。
當然,庫迪“起飛”、甚至“包抄”瑞幸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只需在瑞幸的基礎上,把性價比、品價比做到極致,可以使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行業人士表示。
奶茶咖啡雙向“互卷”,從瑞幸、喜茶開放加盟,奈雪不斷降低的市場動作中我們看到,下沉市場大混戰變得異常激烈。
只可惜,低線市場前有蜜雪冰城“幸運咖”,后有庫迪破釜沉舟搞加盟,與它們在下沉市場兵戎相見難以避免。
值得一提的是,庫迪為了快速鋪店,不惜以低門檻、大優惠吸引加盟商,并拿出了“免加盟費,抽毛利的15%左右”與“虧錢給補足,為加盟商虧損兜底”兩大誘人政策。
“為虧損兜底”無疑是給加盟商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此外,瑞幸咖啡“起死回生”后,門店增長迅速,且在今年實現盈利,這點也給加盟庫迪的信心來源做了背書。
陸正耀與大鉦從恩人到仇人
“我做任何事情都不會輕易出手,一旦出手,我一定從糧草、彈藥到部隊,全部調集完畢,發令槍一響,比賽就結束了。”
陸正耀曾給自己總結了一套資本運作的萬能公式“陸式資本術”——抓住風口、找對賽道、成立公司、巨額融資、燒錢擴張、急速IPO。
如果說瑞幸進入到市場能力測試階段,需要給消費者提供“喝瑞幸的意義”,那么庫迪所面對的,不是來自消費端的質疑,而是來自“陸老板究竟是老實搞錢,還是要搞歪路子”的資本拷問。
陸正耀與資本的愛恨糾葛,多半與這兩個男人有關:愉悅資本創始人劉二海、大鉦資本董事長黎輝。
在過去的數年間,“資本鐵三角”親密無間,劉二海、黎輝先后投資了陸正耀的創業項目神州租車、神州優車和瑞幸咖啡,并將這三家公司送入資本市場。
不過陸正耀重利益、輕情誼,對“自己人”并不友善的處事風格,給他與劉、黎三人間的嫌隙早早埋下了伏筆。尤其郭謹一這種老部下的倒戈加速了郭謹一、劉二海、黎輝合力針對陸正耀的反殺之路。
財務造假風波后,陸正耀出局、大鉦資本入主。黎輝曾毫不避諱地談及自己對瑞幸咖啡項目的參與度。“除了資本,包括在戰略上,應該說我們都是一個深度合作伙伴,甚至可以說是這家公司最早的創始團隊成員。”
某種程度上,大鉦是看著瑞幸犯錯并最終暴雷的始作俑者之一,只不過它卻成為了最終的利益既得者。
瑞幸“起死回生”前,陸正耀嘗試過趣小面以及正處于風口期的預制菜“舌尖英雄”,項目失敗以及瑞幸“重生”給了陸正耀重回咖啡賽道的希望。
時代變了,陸正耀的策略也變了。
一個最直觀的表現是,不同于以往神州租車、神州優車、瑞幸咖啡直接狙擊中心城市戰場的業務打法,庫迪咖啡在下沉市場開啟大規模人員招聘,開啟了一條從野蠻擴張到登堂入室的反向包抄之路。
這背后的原因無外乎,以往僅作為城市消費的咖啡,已經開始沉下去了。
「零售商業財經」認為,陸正耀做庫迪的終極目標,大概率是把瑞幸打到奄奄一息的時候再買下,因為沒有人比他更懂瑞幸、更渴望續寫瑞幸的新篇章。
換句話講,陸正耀知道瑞幸的所有,對瑞幸的底牌了解的一清二楚,但是瑞幸不知道陸正耀要打出什么牌。
即便大鉦資本在資本市場上無懈可擊,但在經營管理上、團隊狼性文化建設上是不如陸正耀的。
這盤棋,瑞幸是守、庫迪為攻。
最好的進攻就是防守,如果瑞幸能守住庫迪兩年時間,庫迪必死??勺顗牡慕Y果是,瑞幸連六個月都守不住。
本文轉載自新零售商業評論(ID: xinlingshou1001),已獲授權,版權歸新零售商業評論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8月24日,CBNData歷時5個月、攜手27家數據研究機構、集合5031位受訪者、匯聚100+專家意見、沉淀【23萬字】的《2022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正式發售!
此外,掃描下方二維碼,還可進入專屬社群,領取10元白皮書直減券,解鎖群友專享價。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