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向港交所遞表、最終完成“流血上市”的粉筆科技,到底還是趕上了“互聯網”和“公考熱”這兩股時代的東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粉筆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粉筆科技”),這所成立7年的教育培訓服務提供商,借著近幾年考公考編的熱潮,業績一路高歌猛進。
招股書顯示,粉筆科技自2019年以來,營收連年增長,2022年上半年收入14.51億元,毛利6.89億元,毛利率達到了創紀錄的47.5%。但同時,粉筆科技的凈利潤已連續虧損兩年半,其2021年的虧損更是高達20億元以上。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在總規模達到千億元的中國職業考試培訓市場,粉筆科技以4.3%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
亮眼的數據背后,凝聚著眾多“考公人”的生計和夢想、光榮與失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象,既催生了中公、華圖、粉筆等一眾公考機構的繁榮,也難免讓人感嘆競爭之激烈。兩度向港交所遞表、最終完成“流血上市”的粉筆科技,到底還是趕上了“互聯網”和“公考熱”這兩股時代的東風。
年輕人的“考公神器”
“比較擅長考試,或者擅長待人接物的,我都推薦他們去考編。”
2022年9月,吉林人小光順利入職浙江杭州某區縣事業單位,拿到了朋友口中人人稱羨的“鐵飯碗”。許多人還抱有一絲不平衡:小光只是下載了粉筆App學習其中的免費真題,沒有報名任何付費課程,就一路勢如破竹,成功“上岸”。
小光的女朋友就沒那么順利:她在3年前報名參加過粉筆科技的封閉培訓班,最后還是與公務員崗位失之交臂。
小光對此也毫不諱言:“我的目標就是不用花錢。”他在粉筆App上找到了浙江省各個區縣的考試真題,“職業能力測驗”和“綜合應用能力”兩大科目都有,即使只包含免費內容,題庫也較為細致。“不用我再去買那種一張一張訂起來的卷子,感覺比較方便。”
已經成為基層公務員2年的大腳,對待公考的態度則更加審慎。
他參加了粉筆科技的省考系統班(基礎課),價格980元,雖然全程均為線上視頻課,但課程能反復觀看,賬號可以分享給朋友一同學習,課程直播時還可以在公屏上提問,性價比很高;缺點是需要較強的自制力,不自律的人很容易落下進度。“當然這是我的缺點,不是課程的缺點。”大腳笑著說。
線上課程細致、題庫全、界面清爽,是粉筆科技為不少人稱道的優點,也符合年輕一代互聯網用戶的使用習慣。
打開粉筆網首頁,大量招考信息和考試時間最先映入眼簾,包含了各省市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及國企崗位。“課程”頁面中既有免費的資料解讀和熱點梳理,也有高達29800元的事業單位考試系統班,號稱“筆試不過退25600(元),面試不過全退”。
據報道,粉筆科技于2015年成立,最初脫胎于猿輔導的職業教育板塊業務,兼具互聯網血統與教培基因。其創始人張小龍出身貧寒,半工半讀完成高中學業后,填報了貴州大學學費最低的哲學系專業。讀研期間,張小龍曾在華圖教育、猿題庫兼職,最后在單獨拆分出的粉筆網擔任CEO。
張小龍的勵志人生,為粉筆科技蒙上了一層傳奇色彩;但這名CEO的口無遮攔,也多次惹來爭議甚至法律糾紛。幸好這并未影響粉筆科技的融資計劃,2021年,它以3.9億美元A輪融資,創下在線教育行業全年融資數額的最高紀錄。
教培界新銳要上市
盡管如此,臨到沖刺上市的關頭,粉筆科技的表現仍然比想象中坎坷一些。
2022年2月和9月,粉筆科技兩度向港交所遞表,終于在12月7日成功通過上市聆訊。資料集顯示,其公司名稱從“粉筆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粉筆有限公司”。
據招股書披露,2019年至2021年,粉筆科技的營收分別達到11.6億元、21.3億元、34.3億元。2022年上半年,粉筆科技營收14.5億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8.8億元。
按業務線劃分,在線培訓業務在近三年為粉筆科技貢獻了6.5億元、9.8億元、13.9億元營收,占到總營收的近五成;從考試門類來看,公考培訓是毫無疑問的“頂梁柱”,超過事業單位、教資、財會考試等收入的總和,占到培訓服務類收入的七成以上。
說年輕人的考公熱潮支撐起了粉筆科技的IPO之路,并不夸張。
與連年攀升的營收額相對,粉筆科技近3年的凈利潤卻始終為負數,其2020年虧損高達20.46億元,直至2022年仍未能走出虧損泥潭。招股書中解釋,這是粉筆科技為了和老牌培訓機構爭奪線下市場,在各地設立營運中心所導致的支出。
“燒錢換增長”的教培界后起之秀,如今終于要迎來上市。
公考這條熱門賽道,曾涌入過腰果公考、筆航公考、格燃教育、縱橫公考等大量玩家,歷經洗牌后,最終形成了中公教育、華圖教育、粉筆科技三足鼎立的局面,這三者也被外界戲稱為“公考三巨頭”。
許多經驗豐富的“考公黨”還曾寫下長文,從教材、師資、價格等角度剖析了“三巨頭”的優劣勢:中公的教材知識點更全面;華圖適合快速入門;最年輕的“新銳”粉筆科技,則以高質量的線上課程見長,這或許要歸功于其濃厚的互聯網基因。
捧起“鐵飯碗”之后
公考機構的“諸神之戰”已近尾聲,但年輕人的“考公考編熱”仍有愈演愈烈之勢。
數據顯示,共有250萬人報名參加2023年國家公務員招錄考試,最大競爭比達到5872:1,這已是國考報名人數第14年超過100萬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隨之催生的中國職業教育培訓行業將在2026年達到1.11萬億元規模。
編制——這一“考公黨”眼中的終極歸宿,在不同語境下有著不同的解讀。
大腳是本地人,渴望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他從政府部門的“合同工”干起,始終不曾放棄考編上岸的努力。大腳坦承:基層公務員的待遇可能比不上互聯網大廠甚至一些中型企業,“但我個人更看重35歲以后的工作內容和保障。”
對家境相對優渥的小光來說,進入事業單位更多是為了滿足好奇心和體驗感。“我比較好奇體制內是什么樣子,就選擇去試一試。”同時他也聲明,“穩定、清閑”是大多數人對體制內工作的第一印象。
在小紅書和豆瓣“國考省考公務員上岸吧”小組,“求上岸”是幾乎所有用戶的最終愿景。有人炫耀:“2022年公務員順利上岸了,有問題可以問我!”有人調侃:“出走半生,歸來仍是50多分。”有人焦慮:“年紀大了,沒幾年時間了,一定要在35歲之前上岸。”有人哀嘆:“感覺自己不適合考公,可是啥都不會,不考公也沒有別的出路……”
意氣風發也好,行險一搏也罷,求職者對“穩定”的追捧,確實支撐起了一眾輔導機構的繁榮。
但誰也說不準,繁華背后暗藏著怎樣的隱憂。粉筆科技連年虧損,流血上市;中公教育2022年上半年營收下滑超5成,凈虧損8.91億元;試圖借殼登陸A股的華圖教育,已經有兩年未傳出消息;腰果公考等玩家,更是早已退出歷史舞臺。
還留在牌桌上的“公考巨頭”們,在為年輕人夢中的彼岸鋪路搭橋之余,也勢必要面臨來自市場的重重考驗。
*文中受訪者為化名
8月24日,CBNData歷時5個月、攜手27家數據研究機構、集合5031位受訪者、匯聚100+專家意見、沉淀【23萬字】的《2022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正式發售!
此外,掃描下方二維碼,還可進入專屬社群,領取10元白皮書直減券,解鎖群友專享價。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