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較于突破業務邊界,如何將盡可能多的“羊毛黨”轉化為付費用戶,或許是當下更需要解決的問題。

圖片來源:pexels
1月8日,202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筆試在全國各考點舉行。本次國考計劃招錄3.71萬人,比2022年增長約6000人,增幅達18.75%。同時,共259.77萬人通過用人單位資格審查,報名人數再創新高,與錄用計劃數之比約為70:1。
近幾年持續的考公熱,不僅讓公務員、事業單位等編制崗位的競爭趨于緊張,也壯大了一眾職業教培公司。其中,尤以中公教育、粉筆公考為甚。就在國考舉行的前一天,1月7日,粉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粉筆”)CEO張小龍,在社交媒體發文,簡單兩字:“上岸”。
上岸,如今多形容考生在公務員、研究生等招錄考試中被錄取。而張小龍的上岸,其實是指主營公職人員、事業單位雇員考試培訓業務的粉筆,即將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1月9日,粉筆以9.9港元每股開盤,盤中一度漲逾22.02%,最終收漲11.1港元,市值232.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01.9億元,在行業內僅次于當前市值為302.2億元的龍頭“中公教育”(以下簡稱“中公”)。
成功上市,創造一系列財富神話之外,公司公開的財務數據,也給了社會窺探逐年升溫的考公熱又一重視角。透過財報,我們看到一些頗為反差的事實——
考公人數近幾年穩定增長,公考培訓需求旺盛,但中公、粉筆反而一度虧損;定價動輒萬元甚至數萬元的協議班(一般指學員完成課程但未能如協議所規定通過考試,即可退回部分或全部學費的課程)報名者絡繹不絕,考生看似舍得花錢;但財報顯示,付費用戶在機構的諸多課程、產品上的平均花費并無顯著增長,甚至部分有所下滑;與此同時,公考講師收入確實不菲,頭部講師年入數十萬甚至百萬,未必有夸大成分。
累計980萬付費用戶,年營收超30億元
時至今日,學生參與到考公這件事中,有著堪稱系統的全套方案可參考。這從社交媒體如小紅書、豆瓣上考生分享的相關經驗即可見一斑。
而機構提供的公務員考試培訓,也順勢發展為一系列高度標準化的服務。粉筆招股書如此描述:通過直播或錄播形式的在線培訓課程,輔以在線自學資料及工具。具體分為在線學習產品中的會員權益、新手訓練營;線上下培訓課程如系統班、精品課、專項課等。這些服務,一一對應粉筆的營收結構。
2019年粉筆收入人民幣11.60億元,2020年增長83.7%至21.32億元,2021年增長60.8%至34.28億元。不過,對比中公同期的69.12億元,仍有較大差距。
以2021年完整財年為例,粉筆在線學習產品會員、新手訓練營貢獻1.47億元營收,占總營收比重僅4.3%。對粉筆而言,這兩款用戶平均年付費僅為46、146元的產品,配合門檻低至1元的推廣課,實質接近于引流單品,為粉筆累計貢獻了約670萬人次的付費用戶,約占累計總付費人次980萬的2/3。
一手平板、一手教材 備考人的標配
“其實很多人都是像我這樣,主要用粉筆刷題、看答案解析、錯題分析,以及一些免費的職業解讀課,不太花錢。不過在看完一些免費課程后,也有花1元、2元去買所謂的沖刺課程。我個人感覺這類沖刺課程不太會考到,但老師水平還是不錯的,節奏很好,能吸引到人。”粉筆用戶“wendy”對記者介紹她對產品的使用情況。
至于賺錢,主要靠線上培訓課。2021年,粉筆在線培訓課程一項收入13.96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為40.7%,貢獻約7.16億元毛利潤。不過,這一賺錢主力,也始終面臨著盜版泛濫的挑戰。
付費用戶較多的產品
主要用來引流,創收價值有限
“網上全是粉筆的考公課程資源,尤其是那個980元的系統課有大量的盜版。”wendy表示,而在小紅書上,以“粉筆”為關鍵詞,匹配的第一個搜索推薦即是“粉筆980百度網盤”。盜版資源之鋪天蓋地,用戶對知識付費的意愿仍有待提高。
張小龍曾直接談及這一問題,“初期一些用戶認為在線不該收費,聽盜版很多。對此粉筆為直播課程配套了高質量圖書資料,以及針對性的答疑服務等。”不過,從目前盜版泛濫的現狀來看,收效未必符合預期。事實上,也有用戶在社交媒體呼吁考生購買正版直播課程,稱講師的實時解答是盜版課程無法提供的價值。但下方的高贊評論中,用戶反而稱實時解答價值有限,一般都看回放,這樣自己可以快進、選擇性觀看。
2021年3月,粉筆完成了堪稱職業教培行業最大的單筆融資,金額高達3.9億美元。彼時,張小龍致信表示,狂飆的一年,員工從千人走向萬人規模,收入規模也要從十億走向百億。但他也坦言,資本的加入意味著對增長提出了新要求。但公考培訓行業規模有限,天花板不高,如何突破業務邊界是很大的挑戰。
成功上市的粉筆,目前年營收規模徘徊在三十億級。而相較于突破業務邊界,如何將盡可能多的“羊毛黨”轉化為付費用戶,或許是當下更需要解決的問題。
天貓抖音都有開店,老師上得好給50萬工資
另一營收主力是線下培訓,不過,2021年該項仍處于小幅虧損。截至2022年的前6個月,營收5.23億元,毛利潤1.9億元。不過,毛利率僅為36.3%,遠低于同期線上培訓的60.3%。財報解釋,主要系線下開展了較多的低價推廣課,降低了盈利水平。
張小龍曾回憶推廣課的初衷。“有父母說他們家小孩大學快畢業了。我說想做什么?他說他想考公務員。我說你們上沒上培訓課?他說沒錢,上不起。然后我就打開我們的APP,我說幾十塊錢可不可以?他說可以,就愿意給他小孩報。然后我第二天就坐著火車回來,我說繼續搞,這個事情是可以干的。”
不過,彼時推廣課更多用于線上引流。借助線上規?;瑔慰头粘杀緲O低,即便虧損,幅度也有限。如今切換到線下,以2021年財務數據為例,線下正價課,每個用戶平均年付費接近1.1萬元。而同樣需要提供講師、上課場地的推廣課,用戶平均年付費僅為73元,粉筆介紹,在線下大規模舉辦推廣課,帶來了巨額的成本。不過,粉筆此舉本也意在用虧損換線下用戶規模。
復盤歷史,粉筆在2020年5月大范圍推出線下課程,線下中心數量從2019年年底的31個,迅速增至2020年的214個,到了2021年擴張至363個。
有業內人士認為,粉筆選擇在2020年5月迅速擴張,或是考慮到彼時受疫情影響,商鋪租金普遍較低。但它也低估了線下經營的難度,截至目前,其線下中心已收縮至276個。這一規模對比中公的1440個直營中心,體量仍差著幾個量級,但也因為更小的線下比重,讓粉筆在疫情三年里沒有傷筋動骨。反觀中公,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總虧損金額已超30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粉筆在被網民調侃為“人均編制”的山東擁有22家線下中心,為全國最多。其次是江蘇,21家。而在年輕人眾多的北上廣,其總計僅3家線下中心(北京2家,上海1家,廣東省無)?!峨娚淘诰€》分析,這或許與中公、華圖等同行的線下布局有關,即背后可能有錯位競爭的考慮。
總體來看,自2019年盈利1.75億元以來,因線下激進的擴張,粉筆此后兩年連續錄得虧損,金額分別為3.63億元和8.22億元。這一虧損規模,遠高于粉筆此前的盈利。雖然有巨額融資托底,但粉筆也開始“降本增效”,以尋求現金流的安全。
雇員開支(主要由講師工資構成)是教培行業普遍的最大支出,2019年、2020年、2021年,粉筆雇員福利開支占同期總收入的29.2%、55.0%、79.3%。截至2019年年底,粉筆講師還僅為716名,有用戶介紹當時很多課都是張小龍親自上的,他一直就是粉筆最著名的老師。不過到了2020年年底,粉筆講師數量就來到了6552名;2021年收縮至4520名;2022年上半年,再度收縮至3796名——講師規模的大起大落,與線下中心的數量變化幾乎同頻。
裁員帶來了降本增效,以及一系列輿論壓力。社交媒體上有用戶稱收到粉筆的offer(一般指錄用信),下方隨即有自稱是員工的用戶表示,一直在裁,你還敢去?據該用戶稱,彼時不少3個月以下的新員工都遭到了裁員。2021年內6月初,“粉筆裁員”話題就曾登上微博熱搜。同時,財報顯示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粉筆科技向被裁雇員合共支付補償1.69億元。其間公司亦與102名雇員發生勞資糾紛,尚有18項糾紛截至最后可行日期仍待解決,涉及金額約230萬元。不過,張小龍的微博上,也有一些被裁的粉筆員工前來留言,稱即便被裁,對過去的工作經歷仍十分懷念。以心直口快、敢說話著稱的張小龍,在老員工心中印象似乎仍頗佳。
了解雇員開支的另一維度數據,是“平均每名講師的收入”一項。粉筆財報顯示,2020年其線上講師平均年收入高達59萬元,線下講師為39萬元,2021年這兩項數據也分別為48萬元和54萬元(財報介紹,該數據按照期間課程總收入/全職講師數量計算得)。
可以佐證這一數據真實性的,是“粉筆公考”早在2017年,就發布過如年薪30—50萬元招聘筆試教師的相關公告。知乎上,也有用戶詢問做筆試兼職教師能賺多少錢。得到“朋友做了8天,發了差不多2萬元”的回答。
當然,和任何行業一樣,公考老師的收入同樣“參差”。腰部乃至踝部講師,更多只是被手握海量生源的名師們“平均”。據一些學員觀察,粉筆的流量趨于中心化,較多的還是會集中在“名師”的教室里。直播模式讓優秀講師可以面向數以萬計的學員進行授課,強化了對優秀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但也使得部分資歷較淺的新講師得不到鍛煉的機會,時常面臨無課可講的尷尬。
線下上課程之外,粉筆的圖書銷售是營收的最大貢獻。據財報,粉筆銷售其內部開發的教材、輔導資料,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分別創收1.48億元、2.59億元及4.15億元。占同期總收入比重始終在12—13%之間。這些書籍借助粉筆App、粉筆圖書天貓旗艦店、粉筆教育京東旗艦店等渠道進行銷售。也有布局抖音、快手等新興電商平臺。“很多付費課程也是送他們自己的書的,畢竟教材本身和課程就是結合、捆綁的。”wendy對記者解釋。
可作為圖書銷量參考的是,粉筆的天貓店擁有120萬粉絲,從公考資料到教資考試資料,多款教材月銷量過萬。
張小龍治理粉筆,過去一直被認為有一些理想主義。他曾公開稱粉筆盡量不裁老員工,此時出去工作也不好找。他也強調粉筆本質上是一家人才公司,所以不希望用太多量化的方式去考核員工,不會末位淘汰。
他還曾宣稱公司沒有打過一個騷擾電話,沒有發過一條垃圾短信,不采買流量。對此,wendy站在用戶角度,表示確實沒有在粉筆上看到太多的營銷味,引導消費的感覺并不明顯。而單從“銷售及營銷開支”這一項來看,粉筆近年來收入規模增長的同時,該項占收入比重也還算穩定,大致維持在20%水準。
不過,我們也看到隨著巨額融資,及成功上市,步入資本市場的張小龍似乎做出了不少妥協。這從大規模招聘又大規模裁員、線下中心的速生速死中,均可見一斑。后續,張小龍將如何在他的追求、原則與資本要求的增速、規模之間平衡。讓“慢工出細活”的職業教培行業,不被資本趕著跑,值得我們繼續觀察。
本文轉載自電商在線(ID:dianshangmj),已獲授權,版權歸電商在線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8月24日,CBNData歷時5個月、攜手27家數據研究機構、集合5031位受訪者、匯聚100+專家意見、沉淀【23萬字】的《2022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正式發售!
此外,掃描下方二維碼,還可進入專屬社群,領取10元白皮書直減券,解鎖群友專享價。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