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已經成了國產可樂的代名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則“天府可樂破產清算”的消息,將從公眾視野消失已久的國產可樂重新拉了回來。
2022年12月29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發布的一則公告顯示,天府可樂集團被申請破產清算。
很快,天府可樂對外澄清,這是個烏龍,被破產清算的公司實際上屬于天府可樂的前身,而天府可樂集團作為最初注冊的公司,已于2018年將品牌、商標、配方和生產等逐步移交傳承至天府可樂(重慶)飲品有限公司,不會影響天府可樂正常發展。
并未破產是件好事,但天府可樂仍然活著,更讓人意外。
心酸,已經成了國產可樂的代名詞。
從1953年率先模仿美國可口可樂生產的嶗山可樂,到80、90年代先后現身的天府可樂、少林可樂、汾煌可樂、非??蓸返龋瑖a可樂曾經有過短暫的“黃金時代”。
時至今日,貨架上已經重新被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所占據,兩家加起來90%以上的市場份額,讓國產可樂只能存在于國人的回憶里。
包括天府可樂在內的眾多國產可樂落到如今田地,這兩家可樂巨頭恰恰起了不小的作用。
與百事的恩怨情仇
如果問,天府可樂發展史上,讓它最心痛的一個名字,恐怕非百事可樂莫屬。
從1981年誕生到現在,四十多年里,天府可樂有近一半的時間,活在百事可樂的陰影之下。
天府可樂誕生之初,曾經被視為國內汽水創新的重要突破。與普通的碳酸飲料最大的差異在于,天府可樂打出了“健康”的口號,其中一種重要的原料是中藥白芍。
由于天府可樂口味清甜,一定程度上又有護肝解毒的功效,在1985年被定為國宴飲料。“川渝特產”、“一代名飲”等名號逐漸幫助天府可樂打開了品牌知名度。
1988年可以說是天府可樂的巔峰,在全中國建有108家聯營廠,在中國可樂市場占有率達75%,創產值3億多元,利稅達6000多萬元。更是在兩年后,走向海外。
但從1994年與百事建立合資公司開始,直到2013年重新討回商標,天府可樂在近20年的時間里,被百事可樂的陰影所籠罩。
按照當時引進外資改造國內企業的思路,天府可樂拿出了最優質的資產和最優秀的員工進入合資公司,原企業只承擔了剩余的負債。
天府可樂的本意是聯合做大,但誰也沒想到,被收購的結果,竟然可以看作是一部民族品牌被外資品牌利用和打壓的血淚史。
按照當時的方案,天府可樂公司將自己的土地、廠房及生產設備作價入股,占百事天府公司40%的股權,百事可樂方面以現金出資的方式,占合資公司60%的股權。
這對百事可樂的影響是,它輕而易舉獲得了全國各地天府可樂的聯營廠,此外還擁有了天府可樂覆蓋全國的銷售渠道。
至于天府可樂,在玩透了市場規則的外方面前,成了不斷吃虧的那一個。
比如按照收購條件,雙方約定,合資公司生產的天府可樂應不低于總飲料產量的50%。盡管百事一方在起初一兩年并未違反這一約定,但卻利用當時國產品牌廣告尚未形成風氣、廣告許可機制尚不健全的時機,在銷售、廣告等方面全力推廣百事品牌的飲料,打壓天府可樂的生存空間。同時,天府可樂的原配方也被合資公司廢棄。
隨著天府可樂原有口味被廢棄、知名度下滑,訂單量逐步減少,加上百事一方后來拿到了利用天府可樂產能生產百事飲品的許可,便在之后順理成章地縮減天府可樂的產量和銷量。
原天府可樂創始人李培全曾說,合資之后,天府可樂飲料銷量驟降,合資第一年還能占74%,到第二年就成了51%,第三年下降到21%,到2007年僅占0.5%。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合資不久,百事可樂就在重慶市場占有率最高達到八成以上。
但在百事一方看來,這不過是“市場的選擇”。
以優質資產入主合資公司,但卻被大股東“盡廢武功”的天府可樂,自然不可能在合資公司中再賺到錢。不僅成立的第一年虧損1000多萬,到第四年累計虧損了7000多萬。天府一方不僅得不到任何分紅來反哺原公司,反而不斷背負更大的負債。
2006年,徹底支撐不下去的天府可樂將持有的所有股權以1.3億元的價格出售給百事公司,天府品牌幾乎徹底消失在大眾的視線中。
李培全曾引用“駱駝與羊”的故事來回顧天府與百事的合作歷程,站在雪地里的駱駝對屋里的羊說:“外面太冷,讓我把頭伸進去避避寒吧,羊同意了”;過了一會,駱駝又對羊說:“脖子太冷,讓我一塊伸進屋吧”,羊又同意了;又過了一陣,駱駝又對羊說:“這屋子能容得下我們兩個,我干脆進屋吧”;羊猶豫了半天還是點頭同意了,最后駱駝用它那高大的身軀,終于把羊擠到了冰天雪地里。
國產可樂去哪兒了?
有著相同遭遇的,不僅天府可樂。
1994年,與天府可樂同步,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分別收購了天府、嶗山、少林等7家國產飲料品牌。由于7家品牌先后均遭遇被吞并的下場,后來被稱為“水淹七軍”。
按照當時的思路,是希望引進外資,幫助國產可樂做大做強。但對兩家外國巨頭而言,國產可樂從配方、產品到品牌,對它們并無吸引力,有吸引力的,只是國內企業遍布全國各地的產能和分銷渠道。
當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兩大巨頭牢牢掌握了中國市場之后,選擇與它們合作的國產可樂,只能無奈接受消失的命運。
1953年我國自主開發的第一種碳酸飲料嶗山可樂,也曾在中國市場稱霸一時。1980年到1990年,嶗山可樂一直供不應求,連獲省優、部優的稱號,年生產能力達到8000萬噸,全國聯營的生產廠家就有一百余家,青島市場的占有率穩占80%以上。
在天府可樂被百事可樂收購的同一時期,嶗山可樂選擇投入可口可樂麾下,可口可樂用了同樣的招數,只注重發展可口可樂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一點點將嶗山可樂邊緣化,1997年嶗山也逃離不了被停產的命運。
有些企業選擇做出反抗。比如,不甘心就此落幕的天府可樂在2008年拿起了法律的武器,開始向百事可樂追討天府可樂配方及制作工藝歸屬權,并于2010年成功拿回配方及工藝。2013年,“天府可樂”的系列商標最終也被天府可樂集團公司通過司法途徑討回。
嶗山可樂比天府可樂幸運一些,2004年收回了配方和商標,迅速購進設備,將可樂進行重新包裝,再度上架。只是,由于嶗山可樂的口味太過特殊,很多新消費者無法接受,甚至變成了網友口中的“奇葩飲料”。
天府可樂等七家企業被吞并之后,也有國產品牌試圖再單獨站出來與百事、可口掰掰手腕。
1998年誕生的汾煌可樂是其中之一,靠著影星成龍的代言與重金砸下的國內電視廣告,其一度成為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之后最大的國內市場份額擁有者,但短短數年之后,便因為渠道和資金的劣勢大量減產,敗下陣來。
娃哈哈是最后一個站出來的企業,它旗下打著“中國人自己的可樂”旗號的非??蓸罚俏ㄒ挥袡C會與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抗衡的存在。
1998年一經投產,非??蓸费杆俦粐私邮?。2001年,非常可樂占到國內碳酸飲料市場12%的份額,到2006年底,非??蓸吩谥袊妓犸嬃系氖袌稣加新室呀浱嵘?6%-17%,而在二、三線城市的占有率則達到了30%左右,坐穩了可樂第三的位置。
但好景不長,在面臨轉型時,非??蓸纷隽艘粋€錯誤的決定:繼續扎根農村市場,妄圖以低價取勝,而忽略了可樂中的“新潮”文化,錯過對接年輕消費者的最佳時期。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一二線城市被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包圍的消費者,自然而然地容易把非??蓸樊斪?ldquo;山寨貨”,當非??蓸芬庾R到問題時已經晚了,銷量直線下滑,后期一直不溫不火。
2022年,非常可樂曾經借助央視春晚亮相,在央視春晚開場前后的廣告中,均出現了非??蓸返纳碛?,試圖提升形象,但其低端形象根深蒂固,在幾天熱度之后,又不見了蹤影。
毫無疑問,可樂雙寡頭結局已定。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9年在中國碳酸飲料市場,可口可樂的市場份額為59.5%,百事可樂為32.7%。
元氣森林們,正成為新國民飲品
辟謠了破產傳聞之后,天府可樂試圖向外界釋放“我們活得很好”的信號。
天府可樂表示,2023年,公司將投入120畝土地和廠房用于飲料生產,目前已完成一期PET、RB生產線建設并投產,接下來將啟動二期廠房及新生產線建設。
1月5日,天府可樂董事長蔣林也在直播間中表示,“天府可樂需要堅持。”
不過,四十年后的市場已經不是天府可樂以為的市場,它所面對的對手,不僅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這樣老對手,更是傳統碳酸飲料市場逐步萎縮、新飲料品牌不斷涌現的新格局。
2016年天府可樂復出之際,以元氣森林為首,一批通過互聯網手段擁抱新消費的新飲料品牌也在橫空出世,并在日后借力電商渠道飛速發展。
2020年,擅長在新的流量渠道做營銷的元氣森林,通過抖音、快手、小紅書等許多新平臺廣泛“種草”,已經和天府可樂等傳統飲料拉開巨大差距,一個銷量低迷,一個卻在天貓飲品類銷量排名榜首。
互聯網思維,正是天府可樂和一干老汽水品牌極度欠缺的。同樣是“健康飲品”,天府可樂用“中藥”二字,勸退了不少年輕消費者,相反,“0糖、0脂、0卡”的元氣森林就能輕松避開雷區。
元氣森林的秘訣是用使用“赤蘚糖醇”,這是一種填充型甜味劑,微甜,有清涼感,零熱量;不被酶所降解,只能透過腎(易被小腸吸收)至尿液中排出,不參與糖代謝和血糖變化。
市場如法炮制,外星人電解質水、農夫山泉氣泡水等網紅飲品也跟隨元氣森林現身。他們與天府可樂誰更養生,恐怕各有說法。但說到底,“養生”不過是附屬品,誰又真的是為了變得更健康喝飲料?
除此之外,2018年新茶飲賽道高速發展時期,有業內人士表示,新茶飲的主要受眾是年輕消費群體,未來飲料市場會受到街頭新式茶飲沖擊。
首先,新茶飲填補了傳統飲料沒有場景和內容的空缺,“分享”“打卡“”顏值高”等關鍵詞制造了流量,品牌順勢通過產品社交優勢打響知名度,引領起年輕人的消費熱潮。
其次,新茶飲品牌原材料多用新鮮水果,現買現做,在消費者心中,更符合健康型飲品需求。
最后,喜茶、奈雪、蜜雪冰城等頭部品牌背后都有資本撐腰,利用快速擴張的模式,遍地開花,推進企業發展,擴大營收效益,短時間就在業內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在多方對手包圍下,本就被動的傳統企業跟不上互聯網節奏,不能探索新型互聯網推廣手段和數字營銷策略,變得岌岌可危。而天府可樂也一直沒能琢磨出門道,股東的耐心也漸漸被耗盡。
2022年,輕紡集團根據發展轉型戰略的需要,逐步退出啤酒飲料等相關業務,轉讓所持有的天府可樂股權。同年7月,重慶產權交易網曾發布項目公告表示,輕紡集團擬轉讓天府可樂(重慶)飲品公司11.8784%股權。
據天眼查顯示,目前天府可樂(重慶)飲品公司股權結構為:唐德江持股88.1216%,海南廣恩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1.8784%。
這意味著,重慶國資已完全退出天府可樂飲品公司。
本文轉載自鳳凰WEEKLY財經(ID:fhzkzk),已獲授權,版權歸鳳凰WEEKLY財經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8月24日,CBNData歷時5個月、攜手27家數據研究機構、集合5031位受訪者、匯聚100+專家意見、沉淀【23萬字】的《2022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正式發售!
此外,掃描下方二維碼,還可進入專屬社群,領取10元白皮書直減券,解鎖群友專享價。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