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行業在經歷了過去一年的悲觀之后,今年春節迎來的開門紅無疑給了整個行業一顆定心丸。

圖片來源:pexels
來源:Vogue Business(ID:VogueBusinessChina)
作者:Junjie Wang
“排隊排到好像(奢侈品)不要錢一樣。” 有小紅書網友目睹了大年初三廣州太古匯香奈兒門店外的人流狀況后留言道。三年前,太古匯的愛馬仕門店曾以單日 1900 萬元的銷售額刷新紀錄,引發關注。三年后,當國人擁抱防控政策優化后的首個春節長假時,這股消費熱情似乎跨越了時空得以延續。
“Chanel 每天都要排個把小時,LV 也要大半個小時,”常駐廣州關注奢侈品零售的金融從業者的 Sheldon Xie 告訴我們。廣州太古匯的奢侈品門店銷售火爆現象似乎在全國都有所發酵。有在成都 SKP 上班的網友表示,大年初一那天是他們門店銷售賣得最多的一天;此外,也有網友表示當天春熙路太古里和 IFS 兩大奢侈品目的地都充斥著人流。另據四川當地媒體《紅星新聞》的報道,直到大年初九,成都 IFS 的路易威登和香奈兒門店外依然存在排隊現象。
而隨著防控政策的優化、跨省旅游也更為便捷后,上海等大城市成為許多周邊身份居民的旅游目的地。許多上海的奢侈品商場都在春節期間迎來人流和銷量的爆發式增長?!堵撋叹W》報道稱,上海奢侈品消費地標恒隆廣場在春節假日 7 天內,銷售額實現了 2 位數增長。此外,新晉奢侈品消費目的地上海前灘太古里,則在假日 7 天內實現了整體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 40%。
奢侈品行業在經歷了過去一年的悲觀之后,今年春節迎來的開門紅無疑給了整個行業一顆定心丸。而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之后,中國消費者正重返沙場。但這股勢頭能延續多久?在跨境游逐漸步入正軌后,曾經在境外瘋狂消費奢侈品的中國游客還會回來嗎?
排隊一個小時還不一定買得到貨
“要排一個小時隊等待 SA 接待。”大年三十那天去北京 SKP 進行消費的 Angel King 告訴我們,“多數情況就是,沒有預約不會接待。” 她原本預約了到店內試穿一件成衣,并計劃購買包包,“包沒法直接買,要提前預約,而且很多經典款包包都缺貨了。” 她最終在 Celine 買了一件大衣。
在她的觀察下,今年春節消費肉眼可見地火熱,排隊、斷貨和需預約的情況嚴重。“我覺得和疫情防控放開有關,許多以前可能會選擇錯峰消費的人這次也都在春節前后進行消費。” 她表示,自己以往都傾向于錯峰購買。
常駐上海的金融從業者Connie Zou 則在大年初六那天于上海恒隆購買了香奈兒的 Flap 系列手袋,“大概也排了 40 多分鐘的隊,經典款基本在店里看不到了,我這款還是提前和 SA 溝通幫我預留的。” 從事廣告行業的 Sasha Wu 也在春節前后購置了將近 6 件奢侈品,成衣居多,“主要為了迎接新年,而且慶祝全國 ‘解封’”。
“和前兩年主要節假日比的話,人流其實差不多。” Sheldon Xie 說道,“只不過從去年第二季度開始,就再也沒怎么見過這種規模的客流了,對比強烈一些。” 春節期間一直都是奢侈品消費的熱門時節,獎金發放再加上新系列上市的刺激以及送禮的需求,而過完年后也恰逢大部分奢侈品開始調價漲價的時候,這些因素都促使中國消費者養成了在春節進行奢侈品消費的習慣。
但今年對許多消費者而言,也是疫情政策優化后的第一年,這無疑給了消費者更多信心。其實早在春節前,奢侈品消費回暖的跡象已經凸顯。奢侈品購買常客 Sasha Wu 便說道,“其實從圣誕開始,上海恒隆一樓的許多門店就一直在排隊,Chanel 門口幾乎天天有人排隊。”
在農歷新年到來之前,歷峰集團的發言人就曾表示,中國市場的客流已經恢復,“正在經歷強勁的零售回升”。英國奢侈品品牌 Burberry 首席財務官 Julie Brown 也曾發言表示,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該品牌在今年一月份正經歷強勁復蘇,并表示中國內地消費者正前往澳門和香港等地消費。
擁有 Omega、天梭表、美度表等鐘表品牌的瑞士鐘表制造商 Swatch 集團就表示,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在今年 1 月已經超過了去年同期收入水平。這些跡象都已表明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已經在逐步反彈。
報復性出游才是這次消費熱潮的根源?
現階段,韓國個人奢侈品消費正迎頭趕上,根據摩根士丹利發布的報告,韓國人去年人均奢侈品消費達到 325 美元,超過美國人的 280 美元和中國人的 55 美元。但正如貝恩公司的預測,中國消費者正加速恢復其在全球奢侈品消費市場地位,并有望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成為奢侈品消費的主力群體。
除了奢侈品門店銷售排起長龍,因為旅游消費的復蘇,奢侈品快閃店也成為打卡熱門地點。比如 Dior 在吉林松花湖度假區開設的快閃項目在小紅書上都是熱門的打卡目的地。Dior 此前在吉林省松花湖度假區開設了一家冰雪主題的快閃咖啡廳,還揭幕了一座以其在巴黎蒙田大道 30 號的旗艦店為藍本的冰雕藝術裝置。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數據,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人次達到了 3.08 億,同比增長了 23.1%;另據攜程公布的數據,歷新年前四天的酒店、民宿和旅游景點門票預訂量已經超過疫情前 2019 年的同期水平。
常駐無錫的 Gwen Jiang 便告訴我們,正是因為疫情放開了,春節可以出市旅游了,“才在旅游逛街的時候順便買了(奢侈品)”。她分別在上海恒隆和前灘太古里購買了二十多萬的奢侈品產品,包括包包、鞋子和首飾。
而得益于入境隔離政策的取消,今年春節期間,出境游的趨勢已經開始抬頭。攜程的數據顯示,出境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超四倍,出境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超兩倍。
Burberry 的首席財務官 Julie Brown 透露,他們已經看到中國消費者正前往亞洲各地,雖然信號還很弱,但的確看到了一些苗頭。常駐新加坡的馬佑萱告訴我們,今年春節期間,大陸游客變多了很多,“加之那段時間新加坡有藝術展,也吸引了很多人來新加坡”。她也指出,一些奢侈品門店已經有了許多大陸游客,“但更像是報復性出游帶來的消費,因為現在國內消費很方便。”
至于這次春節的奢侈品消費勢頭能夠繼續延續,以及出境游恢復常態之后,中國消費者會保留多大的空間在國內市場消費的確是一個問題。但隨著奢侈品品牌在這幾年不斷對消費者服務的投入加劇,和奢侈品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加速擴張,加之海南免稅店業務的興起,出境進行奢侈品消費的優勢越來越不再明顯。
在北京、紐約兩地生活的 Angel King 就指出,現在海外奢侈品門店的購物體驗并不理想,“就美國而言,加入不疊加折扣,很多單品反而沒有國內百貨公司疊加會員活動的價格更便宜,而且消費體驗不理想,審美和品類單一。雖然像東京 Ginza Six 等百貨也會有優惠活動,但也需要排隊、預約,缺貨情況也常有。” 她認為,在這種消費體驗不穩定的情況下,她即便在出國旅行期間有預期購買奢侈品的打算,“也不意味著我會實際購買”。
另外,來自廣州的 Sheldon Xie 告訴我們,這幾年來,品牌和商場已經著力提升了門店購物體驗和服務,“比如像 LV、Chanel 和 Dior 都陸續開展了針對 VIP 的沙龍店,也在改善或者更新普通門店的展示效果,最近就有很多品牌門店集中翻新了門店。”
根據 VOGUE Business 之前的報道,自去年 12 月以來,便有包括 Louis Vuitton 、愛馬仕、Loewe、Versace 等在內的奢侈品品牌接連開了數家新門店,或者對舊門店做了翻新重啟。
“而且開放出境游對國內奢侈品的影響也因品牌而異,像愛馬仕和香奈兒這種需要配貨的品牌,影響可能依然有限,最多就是一些新客會嘗試出境購買,但對一些設計師品牌和腰部的品牌影響則會大一些。” Sheldon Xie 說道。
顯然,頭部效應在奢侈品行業已經形成根生蒂固的影響,而奢侈品在中國多年來的投入,和他們如今更加地道老成的消費洞察,也有望為自己創造一個更為明亮的市場前景。
本文轉載自Vogue Business(ID:VogueBusinessChina),已獲授權,版權歸Vogue Business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8月24日,CBNData歷時5個月、攜手27家數據研究機構、集合5031位受訪者、匯聚100+專家意見、沉淀【23萬字】的《2022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正式發售!
此外,掃描下方二維碼,還可進入專屬社群,領取10元白皮書直減券,解鎖群友專享價。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