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過后,露營企業真正的難題,還是如何從增量走向存量經營。

圖片來源:Pexels
露營爆火后,迎來第一個春天。
疫情三年,讓露營這一小眾項目持續出圈,搶占了不少民宿和酒店的市場份額,消費者心智也逐步被打開。
但隨著疫情結束,旅游業重振正在對2023年的露營行業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多位露營愛好者和露營博主告訴鈦媒體APP,“今年參與露營營地的次數有所減少。”
《2022中國文旅露營產業融合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露營經濟整體市場規模增速達到峰值,隨著疫情影響程度緩解和市場恢復,露營市場整體增速放緩并呈回落趨勢。
不過,露營市場整體增速仍較高,行業預計2023年國內露營市場總體規??蛇_1781.4億元。
自去年年底,國內頒發行業相關意見和政策后,今年年初,各大旅游景區開始增設露營項目。這也是“市場隊”的民營經濟資本反向帶動政府“國家隊”的一個表現。
在今年 ISPO Beijing 2023(亞洲運動用品與時尚展)展會上,有223家參展商的368個國內外品牌參展,較上年ISPO增長超50%。
不少露營品牌創始人告訴鈦媒體APP一個觀點,國內露營品類增長空間廣闊,至少有3~5年的增長期。
尤其在今年,國內露營市場走到了關鍵節點,即將迎來一個重新洗牌的轉折期。
“缺失”的露營地
露營火熱后,關于露營搶占民宿、酒店份額的爭議層出不窮。
酒店民宿與露營最大的區別在于,露營可移動,它并不會局限于某一個場景,民宿、酒店則是固定資產,需要翻新裝修、資產管理。
而露營地的運營更偏向輕量化。
一方面,營地一度成為露營行業最能賺快錢的一門生意。由于行業發展過快,監管標準規范不完善,市面上出現大量企業將營地生意定性為“圈塊地就亂收費”,這些“割韭菜”的行為還嚴重破壞了整個市場生態。
去年11月下旬,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應急管理部、林草局等十四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露營旅游休閑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主要對露營裝備發展提出了指導意見,明確了露營用地開發、如何運用管理。
但對標國外,國內基礎設施、相關政策和地政關系還未完善。
大熱荒野聯合創始人時正南接受鈦媒體App采訪時指出,“這直接導致用地的不穩定,原因是后續政策可能會出現變動。部委的指導意見出來,到各個地方落地,再到一些具體的管理措施出臺還需要一個過程。”
所以,國內露營地選址與建設還伴隨著快速生長存在隱性風險。
從商業層面看,營地運營并不輕松,僅僅是營地的選址標準,都會超過50個因素。企業還需要考慮營地租金成本、可經營時長天數等等。
大熱荒野聯合創始人時正南表示,從土地的平整,石子鋪路,停車場,消防安全,服務中心,到裝配式的集裝箱、洗手間淋浴等基礎設施,這些都需要營地自己來建設。
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決定了,營地的回本周期差異大,最快的兩周十天回本,慢則數年甚至虧損。
大熱荒野最先在線上獲取了第一波客人,最早在三亞和酒店聯合做的比較順利,時正南表示“因為沒有硬性的租金成本,他曾十天回本。”
大熱荒野營地復購的訂單量,更多來自輕戶外需求和佐餐場景。因為成本相對更低,“不過夜”的剛需套餐是訂單量和復購最多的產品線。
目前,整體上看,國內城市周邊高質的露營地數量稀缺。
“歐美的露營滲透率很高,每年有七八千萬人至少會玩一次,基礎設施方面,國內統計到的也就2000個左右的營地,而單單美國營地就有3萬個左右,其質量也比國內要好。”時正南告訴鈦媒體APP。
對露營地來說,消費場景的覆蓋率也遠比營地數量重要。
時正南認為,“今年國內營地品牌能做到100個營地起步的,不會超過5家。一個理想的狀態是,露營可以無處不在。當酒店、景區里的服務區、休閑區,也都能搭起一個互動的露營場景,每個人才都能享受到‘露營’這種第三空間。”
例如汽車露營也在涌現,理想、小鵬等多家車企將露營的概念本土化,打造出更多服務于家庭場景的功能,而露營企業與車企的融合也在加速。但露營市場又難在,不像十年前的國內咖啡市場,它不是產品,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商業化。
時正南向鈦媒體APP指出,露營本地化服務的生意現在只會有在某種特定的場景下才可能成功,就比如社群營銷的裂變。但是現在推出一個新的預定露營服務的平臺,還不太現實,畢竟使用頻次上遠低于外賣、打車等。
國內垂直戶外露營平臺此前也不是沒有出現過,但現在聲量大的寥寥無幾。
露營這個細分賽道很難做出一家平臺級公司,用戶獲客很難通過自建的系統去下單?,F階段,市面上已經很少有垂直領域的平臺去做整個露營產業相關的事情。
在這之中,盡管出現了露營社交產品覓野CAMP這種為數不多的平臺組織,但即將面臨的也會是來自各路的競爭者,這包括已在特定時間占領用戶心智的飛豬、攜程、抖音,小紅書等大流量平臺,和業務較小的、但能精確運營的小平臺。
對比歐美和日本露營市場發展,當露營品牌和產品成熟后,才會出現一些成熟的露營信息平臺。例如打造了露營地預定平臺的HipCamp,能夠為用戶提供更精細化的露營地搜索,現在被稱為“露營版Airbnb”。顯然,國內露營信息平臺還處在初級階段。
玩家越來越進階,國內產品還沒跟上
資深露營玩家小于告訴鈦媒體APP,大多數露營愛好者玩露營的一大心理是“進階”,成為裝備黨,越來越考究露營裝備和工具的改裝、升級與細化。
一部分玩家正在越來越進階,但國內露營市場的產品力其實還沒跟上。
中國的特色優勢在于優秀的供應鏈及其履約能力,在這之下,可以看到國產露營產品尤其是戶外儲能類產品更新很快。但在戶外用品行業,產品長期以來缺乏生產標準,大量露營裝備被吐槽模仿抄襲。
“在少數資深玩家之外,絕大多數消費者并不了解這個行業產品的功能性特點,消費者能夠感知到產品本身的差異點并不容易。很多進階的露營產品,也只有在極端環境的使用場景下,才能讓消費者體驗到功能差異性。”KingCamp創始人徐國慶告訴鈦媒體APP。
徐國慶是國內最早一批做戶外露營的企業家之一,他創立的KingCamp于2002年就開始做家庭露營裝備,擁有40余項專利科技。疫情前主要針對海外市場,出口46個國家,如今將目光放在了國內。
徐國慶對鈦媒體APP表示,“今年最頭痛的,是對產品團隊方面的規劃,尤其是招聘產品經理。”因為露營行業在國內過于小眾,人才過少,更多產品經理只能通過他自己內部培養。
露營行業的產品設計人才緊缺已成共識。新戶外生活方式平臺一帳Camplus創始人Tiana告訴鈦媒體APP,“在露營行業,一個好的設計人才又很容易轉向別的行業。”
但,做露營產品的企業,即將迎來淘汰賽。走到最后,誰都想做下一個“lululemon”,從產品到生活方式品牌,逐步升級。
當然,露營產業也出現了屬于自己領域的“蜜雪冰城”。比如,在國產戶外露營品牌營收排行榜前十里的原始人,產品主打性價比,價位針對大眾市場,2022年銷售額同比上年翻倍。
原始人創始人酈鵬程告訴鈦媒體APP,原始人的定位類似于做國內戶外裝備領域的小米。今年已加大在行業展會“展露”,做品牌升級。
國內露營,其實才剛剛開始
與歐美2000年前后露營市場就開始成熟規范,2010年前后品質升級的階段相比,中國露營市場于2020年才處于形成消費潮流的階段。
KingCamp創始人徐國慶表示,疫情之前,中國戶外品牌已有上千家,但實現年營收上億的不超過10家。實際上,當前的露營市場還處在非常早期的發展階段,至少還有3—5年的增長期。
艾媒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2年中國露營經濟產業現狀及消費?為數據研究報告》表示,2022年中國露營市場規模同?增長18.6%,達354.6億元。
一些跑得快的頭部品牌和廠商已在投資露營下游企業,牧高笛投資了大熱荒野,帳篷廠商義務博庭旅游投資了嗨King野奢營地。
有投資人對鈦媒體APP指出,露營市場是一個非常分散的市場,單一品牌的市場規模有限。舉一個形象的例子,露營市場或許會跑出一個像華住集團一樣多個子品牌集合的管理集團,但很難出現一個市占率和規模很大的品牌。同時,露營企業也一定會跟隨著流量平臺一起發展。
“分層”是對露營市場未來發展預測的關鍵詞,整個露營行業很快會進入到新的洗牌期。
以日本露營發展史去看國內露營市場格局,日本一些頭部露營品牌占據了10%左右的市場份額。目前在國內露營市場,還沒有一個企業能夠達到這樣的市場份額。這意味著露營市場還存在涌現頭部企業的機會。
這將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階段。
外企已在布局,日本星野集團旗下的星野度假村,去年在國內開始做酒店加營地模式。
去年10月,日本戶外生活方式品牌 Snow Peak(雪諾必克)宣布與仁恩(北京)國際商業管理有限公司、中信聚信(北京)資本管理有限公司(Citic Trust PE)合作,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雪諾必克自然(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商品銷售和體驗服務等,預計于2023上半年開始營業。
有前大型戶外企業高管告訴鈦媒體APP,現在房地產、酒店集團想做一個連鎖營地并不難,在他看來,露營現在其實還在等待一個真正有資金、懂營銷的大佬沖進來。
從渠道上來看,因為露營產品品類多、資金重門檻高,大多數國產露營品牌還未自建工廠。眼下,露營品牌的線下渠道也還在發展早期。
KingCamp創始人徐國慶表示,因為疫情影響線下實體經濟,KingCamp曾把國內幾百家線下門店關閉,但現在他重新在考慮,是否再鋪設線下渠道。
原始人創始人酈鵬程告訴鈦媒體APP,今年重點布局線下渠道,而展會和抖音在成為線下渠道拓展的重要方式。
在品牌、營地、平臺之外,更新的商業模式走在了路上。為品牌提供全案營銷解決方案的一帳Camplus出圈,創始人Tiana告訴鈦媒體APP,團隊前身是全案營銷公司,現在則定位為聚焦內容+場景的新戶外生活方式平臺;開集合店、把戶外露營零售放進生活提案的戶外生活方式品牌ABC Camping創始人孫金旦曾提出,露營和美妝產品類似,都是做集合店比單品牌更有效率的品類,也都是非剛需的生活附加值、個性化產品。所以在市場并不大的背景下,企業入局優先考慮了做品牌渠道。
對露營玩家來說,風口過后,年輕人單純通過露營地獲得樂趣不太容易。一部分逃避城市生活而選擇BC露營的群體會持續存在,而對另一部分城市精致露營用戶而言,他們的娛樂選擇只會越來越多。
今年可預見性的,紅利期后,露營市場即將淘汰第一批選手。
風口過后,露營企業真正的難題,還是如何從增量走向存量經營。真正的挑戰,也將在疫情復蘇后逐漸顯露。而在更遠的未來,存量的低谷,往往才是突破和創新的源頭。
當大部分人不再跟風,只剩下純粹的玩家,露營,其實也才剛剛開始。
本文轉載自消研所trendmakers(ID:trendmakers),已獲授權,版權歸消研所trendmakers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年伊始,CBNData(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Yigrowth(應極數字)發起“歸流·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年度觀察”項目,結合調研問卷、流量平臺數據與資深從業人員的觀察視角,最終輸出《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
報告歷時3個月,調研350+線上營銷從業者,走訪、研究數十家品牌機構,沉淀8萬字實操干貨,深度拆解內容種草、直播帶貨、私域運營的實操策略,以期為品牌、MCN機構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應對線上營銷挑戰的有力參考。
更多獨家觀點及實操建議將在《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紙質版中完整呈現。隨書附贈3份“認知圖譜”,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