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點碰撞中,總能得到一些共性的、可以被參考的結論。

站在一年開頭,“趨勢”是被討論最多的詞匯之一。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所有人都希望從中抓住一些相對確定的機會。在商業世界尤其如此,率先看到一兩個趨勢,就意味著在競爭中能夠領先一步。3月份,關于趨勢的討論聚焦在女性這一重要群體身上。她們有哪些需求是沒有被滿足的?2023年,她們希望得到什么樣的產品與服務?她經濟經過多年發展,出現了哪些新的機會?
問題沒有唯一答案,每一位女性都會給出不同的回答,但討論必不可少。在觀點碰撞中,總能得到一些共性的、可以被參考的結論。為了更全面地洞察新一代女性對個人、對品質生活的理解,CBNData(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特別啟動「色彩發起人」計劃,邀請各領域優秀的女性先鋒,共繪「2023女性消費調色盤」。
本次計劃中,CBNData共邀請到來自6大行業的16位女性先鋒,通過超萬字的對談實錄中了解她們的消費色彩、品質生活定義、需求變化和消費趨勢前瞻,看到女性的多元色彩。「色彩發起人」上篇中,我們討論了女性管理者們對色彩、品質生活的理解,本篇為「色彩發起人」計劃的下篇,繼續討論2023年女性需求的一些微趨勢。
時代變了,她們的需求怎么變?
Q:請您分別從個人視角和品牌創業者視角,形容下2023年女性消費需求與趨勢的變化?
她們本身是消費者,深知女性需求的細微變化,同時她們作為品牌管理者,也能更全面深入感知她經濟的風向。從她們的回答中,我們或許可以捕捉到女性商業的變與不變。
Babycare首席品牌官Iris:我觀察到的女性消費需求和趨勢更“祛魅”了,不再有那么多盲目的追捧和歡喜,發生“向內求”的轉變,價值感知閾值提高,重視內心的被理解。品牌也是一樣的,與其追逐夢幻泡影一般的流量,還是要自身向內看。所以我們會花更多時間打造自己的內容,和用戶構建深度共振,用“真誠”走到用戶的內心。
夸迪品牌主理人枝繁繁:各行各業穩健復蘇,消費需求也同步升級,當面臨同一時間鋪天蓋地的宣傳時,我會反復對比、謹慎選擇,同時除了滿足基本的需求之外,更多的追求品牌所帶來的情緒層面的價值感。
CHALI CMO胡懿:女性消費者不再被消費主義綁架,消費觀更加趨向理性化和情感化:注重商品的實用性和功能性,在消費過程中追求更深層次的情感共鳴。從品牌創業者角度來看,女性消費從本質上來講就是為個人身份認同來買單。
潤百顏總經理楊君:就美妝行業來說,渠道、信息逐步透明,女性消費者的物質基礎水平和教育水平不斷提升,她們開始變得越來越專業、成熟;從“我需要”轉向“我主張”,女性消費行為在除了滿足基本需求之外,更多地尋求精神層面上實現滿足,表達某種情緒主張與自我價值。
正因如此,我認為,未來女性消費趨勢會持續朝著這三個方向不斷前進:在消費中,她們更加看重品牌的科技力能否滿足使用需求;更加看重品牌能否提供正向的情感價值,滿足自我價值的實現;在消費偏好上,她們更加注重悅己的自我主觀感受。
bebebus聯合創始人沈凌:2023年是女性覺醒、審美獨立、綻放多元自我的一年。
更具體的需求
伽藍集團公共事務總經理陳涓玲:以美妝行業為例,過去消費者注重概念、注重營銷,近年來科學護膚深入大眾消費觀念,“成分黨”“功效黨”“產品科技創新”成為消費新勢力,兼顧使用體驗與功效是化妝品市場的發展趨勢。
從品牌管理者視角來說,消費場景中的人、貨、場出現了新變化,即隨心所欲的人、觸手可及的貨、無所不在的場。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同時存在,消費分層現象越來越嚴重,超前消費人群正在回歸理性消費。
Minayo美那有創始人胡然:就個人而言,我更愿意在自己喜歡的細分品類進行消費,比如我對個人健康比較關注,所以在服用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的頻率與頻次上,相較以前有相應比例的提升。
CBNData首席商業分析師李湘:從個人觀察看,一些具體的細分品類會進一步增長。一是療愈類消費,香氛類的產品(香水香氛、個護類產品等)中,能讓人感受到放松療愈的味道更受認可,木質調香水受歡迎,且小紅書上寺廟香受熱捧。二是養生日?;?,“陽康”后對日常養生的態度更積極,傳統滋補品消費大熱。
自嗨鍋聯合創始人李世玲: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消費者將會選擇那些對身體健康有益的產品和服務,并且對品牌的社會責任感更加關注。女性也更加關注家庭成員的健康和生活的品質。
應帆科技副總裁姚貝貝:2023年將會是女性消費更具獨立判斷、更追求性價比和情價比,需求也會更加多元細分的一年。
美麗修行VP言艷花:2023年女性消費需求的變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健康與自我關懷的關注度更高,對保健品、健身器材和美容產品的需求更多;二是女性對智能家居和健康科技產品的需求不斷提升,例如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家電、智能化妝品等;三是女性更愿意購買使用環保材料、采用環保生產工藝的產品,比如可再生能源、有機食品、環保家居用品等;四是她們可能會更加關注品牌的社會責任和價值觀,并通過社交媒體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上海家化社交電商事業群負責人李進:我們會更有意識地衡量消費抉擇,審慎支出。靈活、便捷、有社交屬性的產品將成為重要的購買因素。產品是用來更好服務消費者,而不是讓我們去迎合產品。
同時,消費者渴望重新關注自身,品牌可以幫助他們探尋新的個性身份。消費者正在從品牌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品牌決策管理中的主動參與者,助力品牌成長。
永璞咖啡CEO毛栗子:作為消費者,我認為2023年女性消費會趨于理性,大家會更加清晰地意識到什么是自己真的需要的,選擇一些真正適合自己的產品;作為創業者,我認為消費者會更加在意品質,會回歸到產品本身。
全棉時代副總裁廖美珍:女性對品質的要求,對美、健康、舒適的追求始終不變。變化在于,她們的消費觀念更理性、專業,她們對安全、健康、顏值、體驗的綜合需求更加突顯,渠道選擇與場景更為多元,會選擇那些與她產生共鳴的品牌。
YIN隱品牌創始人&CEO武崟Ayur:過去幾年社會對女性的誤會變少,認可女性的智識與能力;但也新增一些誤解,比如女性是因為獨立所以買買買,和各種新型的物化女性方式。
品牌如何應變?
Q:這些變化對品牌及營銷最重要的影響是什么?品牌該如何應對?
CHALI CMO胡懿:品牌在營銷時,要以倡導者、見證者和陪伴者的身份,幫助女性尋找自我、表達自我、提升自我,與她們共同成長,比如用一杯好茶去連接當代消費者的喝茶儀式感和生活方式,讓她們更好地表達自我,傳遞愛與關懷。
Babycare首席品牌官Iris:真誠不是懸浮在空中的,需要依托于產品和服務,真正把產品打磨好,解決那些未被滿足甚至未被意識到的痛點。比如,我們曾經和國際新銳設計師聯名推出高定月子服,是觀察到媽媽們有自我的需求,想要一套時尚的月子服可以居家會客,而不只是強調方便舒適。
同時,品牌應置身其中,與新時代的女性站在一起,關心她們真實發生的煩惱,為她們發聲。比如,我們把做廣告的部分錢省出來做了更多的“愛的2平方”育嬰室,還成立專項基金資助準媽媽們無痛分娩。我們相信這些才是符合品牌理念,一以貫之在為用戶提供價值的東西。
潤百顏總經理楊君:第一,品牌應該持續加強對科技力的表達,與女性消費者進行理性溝通。就美妝行業來說,得益于直播、短視頻的興起,女性對于原料、成分、技術的研究遠超其它行業,這就注定了美妝品牌更需要圍繞產品科技力進行多種形式的內容塑造、傳播。去年末,潤百顏就圍繞華熙生物600余名科研人員打造了《一支次拋的答案》短片,讓潤百顏的科技力被更多人看見。
第二,要持續加強對情感力的表達,與女性群體進行感性溝通。女性的社會角色、生活態度因人而異,但都有著鮮明、響亮和獨特的情感價值主張。美妝行業的受眾主要是女性,必須主動彰顯她們的情感需求,關注她們的情緒,給予其向上的力量。
MAIA ACTIVE創始人&設計總監歐逸柔Lisa Ou:真實感與真誠是2023年的關鍵詞,現代女性自洽自愛,更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害怕去追尋。對于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消費者,唯一讓她愿意跟你做朋友的方式是讓品牌成為她可以感知的個體,所以營銷需要高度跟品牌內核一致化。內容本身與營銷手法要做到即使沒有品牌logo,消費者也能一眼識別品牌,感知到這是品牌一如既往所堅持的。
應帆科技副總裁姚貝貝:品牌在營銷上要更加敬畏消費者的認知力和甄別力,增強產品和體驗的競爭力,線上的爭奪將更加激烈,線下的超近距離體驗感或成為女性營銷的破局點。
YIN隱品牌創始人&CEO武崟Ayur:YIN隱經歷了100%女性 → 女性+LGBTQ群體 → 直男加入的逆向性別平等路徑,目前公司性別比例為女3:男1。有趣的是加入男性設計師和品牌部門同事后,即使他們已經是非常女性主義和平權的人士,依然會陷入對女性狹隘和刻板的判斷,也會有當代紳士和騎士精神 vs 會不會被誤認為是物化女性的碰撞。其實還是視角的缺失,而不是本身價值觀和意識的問題,所以我們非常鼓勵內部的交流和討論。女性視角上,YIN隱長期做過很多內容、campaign和社群活動等,與女性感受彼此支持的力量。
伽藍集團公共事務總經理陳涓玲:女性從“悅人”轉變為“悅己”,在消費中尋求自我表達和自我肯定,她們要尋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產品。隨著國潮興起,國貨越發受到年輕女性的追捧。自然堂也堅持通過自主研發、科技創新,秉持環保理念及女性精神,取得與消費者的共鳴。
Minayo美那有創始人胡然:女性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購買體驗,經常安利給身邊的好友,同時對產品也更為挑剔。品牌能否洞察、接收到女性消費需求的變化,根據變化挖掘痛點,通過產品創新來滿足痛點,成為23年各個品牌成長必須要面臨的首要問題。同樣,品牌是否在第一時間快速捕捉消費反饋,并采取措施應對,成為品牌長遠發展無法跨越的問題。
夸迪品牌主理人枝繁繁:從創業者視角出發,今年我們會用更深入的探索去做最珍貴的產品,用最簡單直接的話去講晦澀又美好的科技,贏得消費者反復的比較與安全感。
永璞咖啡CEO毛栗子:對于公司整體來說,我們依舊要將重心放在產品與研發上。在品牌營銷方面,或許對品質生活的主張依舊會影響消費者,但更好的產品就是更高效的營銷。
自嗨鍋聯合創始人李世玲: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我們將會更加注重創新和突破,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將產品的差異化和個性化突出,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美麗修行VP言艷花:品牌需要差異化和個性化,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例如環保和可持續性、科技與數字化、健康和自我關懷等方面;需要不斷創新,以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和趨勢的新產品和服務,并不斷改進現有產品和服務;重視品牌參與度,與消費者建立真實、互動和有價值的聯系,以提高品牌忠誠度和品牌影響力。
全棉時代副總裁廖美珍:產品層面,要精準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滿足對健康、美好生活的需求;渠道層面,采取全域經營模式,并保持同質同價,確保一致的服務體驗;溝通層面,更多是與用戶進行真誠的對話,真誠,不需要套路。通過真實故事真實情感真實宣傳,傳播正能量,用戶終究會理解你。
上海家化社交電商事業群負責人李進: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消費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追求品牌的多功能性。所有年齡階段的消費者都在努力感受自身的獨特性。這種需求會使得消費者增加對創新品牌的興趣。品牌應該思考如何服務好消費者,能夠給我們帶來無限制的需求。
bebebus聯合創始人沈凌:審美獨立意味著人群標簽更加多元,我們要抓住一波標簽人群重點營銷,越精準粘性越高,同時深化品牌形象,創造更多內容賦予品牌價值,讓消費者從情感上與品牌緊密聯系。
2023年伊始,CBNData(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Yigrowth(應極數字)發起“歸流·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年度觀察”項目,結合調研問卷、流量平臺數據與資深從業人員的觀察視角,最終輸出《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
報告歷時3個月,調研350+線上營銷從業者,走訪、研究數十家品牌機構,沉淀8萬字實操干貨,深度拆解內容種草、直播帶貨、私域運營的實操策略,以期為品牌、MCN機構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應對線上營銷挑戰的有力參考。
更多獨家觀點及實操建議將在《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紙質版中完整呈現。隨書附贈3份“認知圖譜”,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