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輕量化戶外的熱度持續高漲,國內戶外行業在經歷了近十年的調整后,再次迎來高速增長。

圖片來源:unsplash
戶外大周期,在后疫情時代,首先以運動的形式蔓延進我們的生活。
戶外周期低谷反彈
現代戶外運動的概念最早在90年代引入中國,最初以登山探險等為主,專業性較高,且對裝備、場地、技巧都有要求,因此只屬于小部分人群和圈層。
第一波戶外運動的熱潮發生在2003年左右,非典過后,戶外運動品牌、俱樂部、各類賽事紛紛涌現。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又進一步激發了大眾參與戶外運動的熱情。
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戶外用品分會(COCA)數據顯示,2003-2013年國內戶外用品零售額從5億元井噴式增長至接近200億元,這十年也被稱為“中國戶外用品行業的黃金十年”。
轉變出現在2020-2021年。不斷偶發的疫情,使得出國游、國內長途旅行等旅行方式的難度、復雜程度成倍上漲,而露營所擁有的短途、短時、親近自然等天然優勢讓它成為年輕人休閑娛樂的大熱之選。
這直接帶動了國內戶外裝備產業迅猛發展,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露營企業注冊量為1.4萬家,2021年注冊量為2.2萬家,同比增長了55.2%。
隨著大量玩家入局,裝備價格不斷下降,極大地降低了露營的入門門檻。
露營的大熱是戶外運動市場繁榮的縮影。根據中國登山協會統計,2018年我國戶外運動人口為1.5億,參與率約為10%;根據《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數據,截止2021年底,我國戶外運動參與人數已超過4億人,疫情后,戶外參與率迅速上升至28%以上。
然而,Outdoor Foundation數據顯示,發達國家如德國、英國、美國和法國的戶外參與率都在50%以上。對比歐美國家,我國戶外運動參與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輕量化”概念橫空出世
得益于輕量化戶外的熱度持續高漲,國內戶外行業在經歷了近十年的調整后,再次迎來高速增長,精致露營、飛盤、陸沖、槳板等新興玩法輪番上陣,挑動著大眾的戶外神經。
抖音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戶外生活板塊,與運動相關的短視頻播放量超過3700億次,點贊超過92億次;2022年“抖音921好物節”期間,抖音電商運動戶外相關商品成交額同比增長156%,飛盤的成交額同比增長883%,露營相關成交額增長1596%。由此可見,戶外生活正在影響互聯網用戶的日常生活,并真正有效地將需求轉化為消費。
輕量化戶外消費向“品質”進軍
在輕量化戶外運動中,露營、槳板、滑雪、飛盤等小眾、潮酷的玩法最為出圈。根據南都民調中心調查數據,騎行、徒步、登山作為傳統戶外運動項目,參與人數最多,但由于基數龐大,增速上不如露營、槳板、飛盤、陸沖等新興項目亮眼。
觀察近年爆火的戶外運動,其共性均未離開我們前述對輕量化戶外運動特性的總結。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戶外運動休閑化的轉變,戶外消費趨勢也在向高品質、高顏值的戶外裝備投入靠攏。
“精致露營”就是在這一趨勢下霸屏社交媒體的。除去基礎的帳篷、防潮墊、睡袋之外,餐飲系統(爐具、茶具、咖啡機)、娛樂系統(音響、投影儀、桌游)及收納搬運系統(小拖車、置物架)等時尚精致的產品被廣大消費者所喜愛,展現出了極強的“氪金”屬性。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2021年中國露營消費者平均在露營器械上的花費金額為6995元,花費金額大于5000元的占47.6%。
而這一消費趨勢還將繼續深化。根據巨量算數的百大興趣族群在運動戶外行業的分布數據,戶外運動的破圈思路在于新青年與新中產圈層,而他們正是追求時尚與品質的主力軍,戶外運動在這些圈層中的不斷擴展將為戶外消費打開更多想象力。
整體來說,根據《健康中國行動》可知,國家全民健身運動更針對于20-59歲成年人,戶外運動適宜成年人群總量大約在8.2億人,艾瑞消費研究院統計輕量化戶外統計人群占比27.4%,當前日常不參與戶外運動,但未來對參與輕量化運動表現出極高意愿的人群總量約有2.3億人。
他們對生活有著健康、品質、體驗感需求的圈層,是戶外消費的重要力量,有著較大的消費潛力。
這些增量戶外用品消費者預計在未來會把91.5%的金額投入到輕量化戶外用品的購買上,輕量化戶外市場將迎來平穩增長。
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戶外運動常態化
疫情過后,戶外熱潮似乎也并沒有褪去,隨著我國正從政策體系和基礎設施兩方面快速推進戶外運動供給側的完善,有理由相信戶外運動常態化正在到來。
政策端,政府多個部門聯合印發的《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將更多自然資源向戶外運動用戶開放,到2025年,戶外運動場地設施持續增加,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參與人數不斷增長,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
基礎設施端,“露營地”相關企業數量爆發式增長,2020年新增8千余家,2021年新增2.1萬家,截止目前現存5.2萬家,預計我國營地數量未來將快速向歐美追趕。
但市場對于疫情后戶外運動留存率及參與頻率是否會持續依然存在爭議。對此,觀潮研究院認為:盡管疫情加速了戶外的“大反彈“周期,但隨著戶外運動政策、基礎設施、文旅支持等的不斷完善,戶外運動的體驗感、吸引力均較以往有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已將戶外運動作為日常社交、親子活動、親近自然、強身健體的一種“常態化生活方式”。
根據上圖戶外運動產業發展驅動因素分析,我們有理由相信戶外運動將真正成為一種“載體”融入生活的各個領域。
中國戶外品牌迎來歷史機遇
發展初期,高端市場幾乎被海外品牌壟斷,多數國內品牌集中在中低端市場。
高端市場基本被海外一線品牌所占據,如始祖鳥、土撥鼠等有著悠久歷史的國際老牌,品牌溢價較高。中高端市場主要是國外二線品牌,如北面、哥倫比亞等,近年來國內品牌如牧高笛、探路者憑借不斷提升的產品力和品牌調性,來逐漸提升他們的價格帶,由此躋身中高端市場。大眾市場則需要兼具品質和性價比,國內知名品牌駱駝、思凱樂等扎根其中。
被疫情催生并延續的“輕量化戶外熱”,成為了本土企業絕佳的歷史機遇。政策上,《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指出,到2025年,我國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戶外運動龍頭企業。
先知先覺的牧高笛——
牧高笛作為國內露營帳篷代工及品牌龍頭,同時經營OEM/ODM及自主品牌業務,自主品牌分為主打專業露營裝備的大牧及主打泛戶外鞋服的小牧。公司年報顯示,2021年后疫情帶動露營火熱,公司步入加速成長期。2021年公司收入9.2億元(+44%),歸母凈利潤7861萬元(+71%),其中代工/品牌業務收入分別為6.2/3.1億元,同比增長28%/90%。2022年公司收入14.4億元(+55.5%),歸母凈利潤1.40億元(+79%),其中前三季度外銷/內銷收入6.3/5.2億元,同比增長22%/152%。
先知先覺把握精致露營趨勢是牧高笛完美承接了此輪紅利的重要原因之一。牧高笛深知高客單價和高銷售連帶率的“精致露營”產品,能夠有效提升公司業績;因此相繼推出“紀元”、“攬盛”系列帳篷,始終占據銷量前列,并且持續豐富睡眠、廚房、收納、客廳等品類矩陣。
盡管海外品牌具備歷史底蘊的優勢,但受限于供應鏈和渠道數量,在國內快速爆發的市場中,難以迅速占據大部分增量市場;然而,國內頭部品牌無論在性價比、供應鏈反應速度、電商運營能力還是新媒體營銷上都“卷”過這些老牌品牌不止一個量級,以此迅速占據增量市場份額。牧高笛暴漲的業績,也證實了這一觀點。
跨界入局的超級網紅蕉下——
蕉下成立于2013年,最初以防曬傘進入市場,之后隨著戶外運動的爆火推出輕量化戶外產品防曬服、面罩、袖套等。短短幾年,蕉下成為國內防曬代表品牌。
蕉下的業績十分亮眼,其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蕉下總營收由人民幣3.85億元增至24.0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50.1%,凈利潤由1970萬元增長至1.3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62.6%。
蕉下采用“精選單品方法論”,包含防曬、保暖、家居和運動系列在內的服裝產品占據主要收入。近年來露營、飛盤、槳板等各類戶外運動受到熱烈追捧,蕉下也順勢推出新品,例如輕戶外系列的緊身褲、搖粒絨打底衫、漁夫帽等。
此外,國內有許許多多為整個戶外運動行業蓬勃發展而努力的企業,他們在行業的上中下游相比以往都有了更大的話語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成長起來的龍頭企業,能夠幫助中國戶外行業走向世界舞臺。
本文轉載自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已獲授權,版權歸觀潮新消費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年伊始,CBNData(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Yigrowth(應極數字)發起“歸流·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年度觀察”項目,結合調研問卷、流量平臺數據與資深從業人員的觀察視角,最終輸出《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
報告歷時3個月,調研350+線上營銷從業者,走訪、研究數十家品牌機構,沉淀8萬字實操干貨,深度拆解內容種草、直播帶貨、私域運營的實操策略,以期為品牌、MCN機構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應對線上營銷挑戰的有力參考。
更多獨家觀點及實操建議將在《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紙質版中完整呈現。隨書附贈3份“認知圖譜”,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