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總是循環的,對洞洞鞋來說,這個循環的周期是15年。

圖片來源:unsplash
時尚總是循環的。對洞洞鞋來說,這個循環的周期是15年。
關于洞洞鞋,消費者在審美上的反差極大,喜歡的人極致喜歡,討厭它的則覺得“丑得可怕”。兩極化的評價,讓洞洞鞋的翻紅沖上了微博熱搜。
誰在對洞洞鞋“真香”
伴隨今夏洞洞鞋的爆火,#買了洞洞鞋之后這輩子就定型了#話題沖上熱搜。
“買了洞洞鞋之后,你就會發現,任何場合你都會穿洞洞鞋。”在這條微博下面,集合了“洞門”之人。有的評論道:“洞洞鞋算是黏在我腳上了。”有的說:“除了冬天,一直都是洞洞鞋。”有的不解地問,“只有我不理解嗎?”還有的談論起洞洞鞋的品牌,稱Crocs是洞洞鞋的OG(元老)... ...
在北京從事互聯網工作的小俠,在入“洞門”之前,甚至是“鄙視”洞洞鞋的。“我總覺得那雙鞋看起來不正式,工作場合不合適,出去旅游又是個拖鞋,不舒服。”
隨著6月份北京酷暑的到來,小俠發現自己身邊很多年輕人開始穿洞洞鞋上班。“我后來才知道,洞洞鞋上面還能買各種裝飾,可以DIY的非??犰?,而且穿起來是真的舒服。已經入‘洞門’了,現在甚至不想脫下來。”小俠調侃道。
留學生阿飛則在很多年前就擁有過一雙洞洞鞋。“我記得應該是6、7年前,洞洞鞋有陣子特別特別流行,那個時候一雙就要小500元呢,我就收到過一雙是嬸嬸送我的禮物。”阿飛回憶道,初見這雙“破破爛爛”的粉色鞋子,自己勉強維持尷尬不失禮貌的微笑,稱喜歡這份禮物。結果,鞋子一上腳,阿飛立馬“真香”了。“別的不說,真的舒服。”
從此阿飛感受到了什么叫“一入洞門無止盡”。“我個人的穿衣風格其實是比較港風的,經常穿長裙啊,工裝啊,原本我覺得洞洞鞋是無法融入到我的時尚品味的。后來我發現,洞洞鞋可以無處不在。長裙配洞洞鞋,主打一個混搭,方便也好看。”
“洞洞鞋今年忽然再次出圈,我蠻興奮的。前幾年洞洞鞋幾乎不見蹤影了,但今年很多品牌出了各種DIY掛飾和各種款式的洞洞鞋,我又可以重入‘洞門’了!”阿飛說。
00后的紅紅,則是最近被小紅書刷屏了“洞洞鞋DIY”后“入坑”的。“我本來是對洞洞鞋沒什么興趣的,但是看到小紅書上的博主各種曬如何DIY自己的洞洞鞋,我真的心動了。”紅紅開始去電商平臺搜索各種洞洞鞋配飾的價格,她介紹道:“Crocs官方的配飾稍微會貴一些,單個有四、五十元的,成套的都要150元起。相對來說,其他商家自己配的配飾價格就會便宜很多,一些5件套、7件套也就40-60元。我入手了一雙鞋和兩套配飾,就已經花了小千元了。”
火熱,也反映到了Crocs的財報上。其 2023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33.9%至8.84億美元,主品牌Crocs貢獻了6.49億美元,同比增長19.0%。其中,Crocs品牌在亞太地區收入達1.4億美元,同比增長46.1%,超過了同期北美和歐洲、中東等地。
因此,若論這波洞洞鞋翻紅,贏家之一必然是洞洞鞋的OG品牌——Crocs。
洞洞鞋OG的辛酸史
洞洞鞋很早就出現了。2002年,Crocs創始人憑著自己的營銷能力,才開始了“洞洞鞋”的傳奇故事。
Crocs在2006年上市的時候,可謂“當紅炸子雞”,創下納斯達克鞋類企業首日股價上升最高紀錄。并且在2006-2007年,其股價從15美元/股一度飆升至67美元/股,翻了4倍不止。
卡駱馳股價走勢圖。圖源:老虎財經
不過,Crocs的“高光時刻”并沒有持續很久,2008年時,很多問題就開始接踵而至。
例如,任何火爆的時尚單品都難逃“被抄襲”的宿命。雖然Crocs在美國和秘魯都給洞洞鞋申請了設計專利,但各種各樣“改良版”洞洞鞋還是無處不在。到現在,知乎上還專門有“大神”細扒如何繞開Crocs的專利來做洞洞鞋。
圖源:知乎
而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消費疲軟等問題,加上其他種類洞洞鞋的推出,Crocs在2008年和、2009年的年營收分別同比下降15%和11%。其股價也從頂峰時期的67美元/股暴跌至1美元/股,甚至面臨退市。連鎖反應下,縮水的營銷導致了更高的庫存積壓和更少的現金流,公司在最困難的時候裁員超過2000人。
而彼時的Crocs面對這些困境做出了一個調整——跳出單一單品,實現產品多元化。
Crocs開始擴張產品線,推出服裝、長靴、雨靴、高跟鞋等產品。但是,并不是所有推出爆品的公司都能很好地堆起產品的金字塔。Crocs其他類型的產品并沒有大賣,反而因此無法減少市場、營銷費用;而被很多產品堆砌的Crocs,也因失去對洞洞鞋的“情有獨鐘”,而失去了最初的格調。
痛定思痛的Crocs在2014年接受了外資Blackstone的介入,并且開啟了重組。接下來,Crocs縮減生產線、關閉低效門店、下架部分其他產品,重新回到了主攻洞洞鞋的爆品策略。再之后,Crocs宣布正式關閉所有自有工廠,改為全部外包。
2018年開始,經歷低估的Crocs營收開始反彈,從2018年到2022年,卡駱馳全年營收連續5年正增長,且增長幅度從6%擴大至67%。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
當Crocs掙扎在危險邊緣的時候,“黑粉”們仍然持續表達著對洞洞鞋設計的厭惡。2006年,就有名叫“I Hate Crocs ”(我討厭Crocs)的網站存在,而后Crocs甚至被《洛杉磯時報》評為“地球上最難看物體之一”,就連美國前總統小布什,都因穿上洞洞鞋而被網友們嘲諷。
不過這一次,Crocs并沒有因為這些聲音再次自我懷疑,而是堅定了洞洞鞋單品的策略,后來公司也在采訪中表示,經歷了這些,Crocs終于感受到了自己品牌的獨一無二。
這屆年輕人實現“審丑自由”
Crocs能夠“起死回生”,是因為堅持了“丑”這個定位,而洞洞鞋的翻紅,離不開年輕人的“實用主義”和“審丑文化”。
“審丑文化”帶動的消費,不僅有翻紅的洞洞鞋。淘寶的“年度丑東西大賽”,成為反映年輕人消費觀的一個窗口。在淘寶上,如果搜索“2023年度丑東西”,會出現“啤酒肚腰包”“鹽焗雞水杯”“中分頭狗狗”等奇奇怪怪的小商品,從廚具到飾品、擺件到掛件,應有盡有。
在國貿上班的金融從業者金金告訴價值星球:“自從這個系列推出我就想買,結果次次都顯示售罄。前幾天好不容易同事點外賣的時候看到還有貨,我就趕緊下單了。”
金金是一個對“丑東西”上癮的用戶,究其原因,她表示:“可能我的審美跟大眾審美不太趨同,我覺得這些東西很可愛,但經常被周圍人吐槽。不過,我能感受到環境對多元審美的包容,幾年前如果我帶一個印著‘如花挖鼻屎’的手機殼上班,可能還會給同事留下這個人嘩眾取寵的印象,但現在大家頂多是說說笑笑,并不會過多評價。”
新消費觀察員林貝貝告訴價值星球,隨著90后、00后逐漸成為求職主力軍,同時伴隨互聯網衍生出的娛樂、游戲等行業發展,突進職場著裝和上下級關系在逐漸變得輕松,很多公司趨于扁平化管理,這就讓職工更有意愿和可能性來表達自己的不同。而一些單價幾十元、小一百元的“丑東西”,可以讓年輕人用很低成本來滿足這種展示個性的心理。另外,由于產品調性特殊,又具備很高的社交屬性,也符合Z世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
資深公關經理Leo則表示,從公關角度來看,“審丑經濟”的出現其實符合“反差理論”。這指的是,當大家都趨同于追求“美”的時候,品牌就通過追求“丑”,打造反差來出圈。“所以,也可以說是商家的營銷創新創造了‘審丑經濟’,‘審丑經濟’又滿足了不同追求的消費者,最終循環實現了‘審丑自由’。”
2023年伊始,CBNData(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Yigrowth(應極數字)發起“歸流·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年度觀察”項目,結合調研問卷、流量平臺數據與資深從業人員的觀察視角,最終輸出《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
報告歷時3個月,調研350+線上營銷從業者,走訪、研究數十家品牌機構,沉淀8萬字實操干貨,深度拆解內容種草、直播帶貨、私域運營的實操策略,以期為品牌、MCN機構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應對線上營銷挑戰的有力參考。
更多獨家觀點及實操建議將在《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紙質版中完整呈現。隨書附贈3份“認知圖譜”,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