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21 年 63 起跌至 2022 年的 29 起。盡管如此,美妝領域的交易價值規模在時尚和奢侈品領域僅次于汽車和服飾、配飾兩個類別,平均交易總價在 1450 百萬美元規模。

圖片來源:unsplash
作者:Junjie Wang
今年來兩筆大單交易凸顯了整個行業 —— 尤其是奢侈品行業 —— 對美妝領域的投資興趣。根據 VOGUE Business 的監測和統計,這一趨勢其實從去年開始就有所苗頭。比如去年西班牙美妝 Puig 收購估值 67 億的瑞典奢侈香水品牌 Byredo,盡管未有透露具體收購金額,但有消息指出交易約為 10 億歐元。
韓國美妝巨頭愛茉莉太平洋也在去年花費 8.5 億元人民幣拿下高端清潔美容品牌 Tata Harper,德國漢高則收購了日本資生堂旗下的專業美發業務。中國資本也沒有閑著,水羊股份在去年 7 月耗資 3 億元收購了法國貴婦品牌 Pier Auge;高端美妝品牌集團 Ushopal 則于去年 10 月收購了英國奢侈護膚品牌 Argentum。
圖片來源:VOGUE Business
根據德勤發布的《2023 年全球時尚與奢侈品私募股權和投資者調查》報告,時尚和奢侈品領域并購投資案件在去年有微幅增長,一共錄得 292 起,而美妝類別則相對有所下降,從 2021 年 63 起跌至 2022 年的 29 起。盡管如此,美妝領域的交易價值規模在時尚和奢侈品領域僅次于汽車和服飾、配飾兩個類別,平均交易總價在 1450 百萬美元規模。今年以來,美妝領域的投資并購趨勢則更為火熱,且交易金額依然維持高程度。
今年 1 月,寶潔美容部門便收購了美發護發品牌 Mielle Organics,而該品牌將作為寶潔的獨立子公司來運作。隨后便是 4 月,由歐萊雅集團出手拿下的美妝領域近年來收購金額最大的一筆交易,以 25.25 億美元一舉拿下澳洲高端護膚品牌 Aesop;在同一月,嬌韻詩持有者 Courtin 家族通過名下投資公司 Famille C Participations 以 1.2 億人民幣價格收購了 Pai Skincare 的多數股權。
德勤的報告同樣指出,腕表珠寶類別和美妝香水類別是最抗通貨膨脹風險的兩大類別。根據歐萊雅集團發布的 2023 財年第一季度財報,該集團美妝類別同比增長了 30.6%,遠超消費品和專業產品類別(分別增長 14.7% 和 7.6%)。歐萊雅不是唯一,LVMH 香水和化妝部門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有機銷售額增長了 10%,達到 21 億歐元。
事實上,各大奢侈品巨頭和美妝個護巨頭都在加大對美妝香水領域的投資,雅詩蘭黛去年以 23 億美元價格收購了 Tom Ford,開云集團、LVMH 和愛馬仕也都在加碼美容業務。LVMH 集團去年在上海成立了首家高端美妝企業研發中心 “路威酩軒美妝亞洲研發中心”。
奢侈品資訊公司 Ortelli & Co 的董事總經理 Mario Ortelli 便告訴 VOGUE Business,美妝行業是一個分散的領域,中小型企業在未來將會持續成為收購目標,而這一領域也會繼續出現大量收購。尤其是現在奢侈品公司都在收回美妝業務的運作權,一旦好的機會出現,大公司們都會開始收購動作。
盡管美妝市場的增長機會越來越緊俏,但該行業依然是利潤率最高的類別之一,尤其是高端美妝香水產品類別,高利潤率便是奢侈品集團持續對這一塊有著濃厚投資興趣的重要原因。以 Creed 為例,該品牌最新財年的息稅前折舊攤銷利潤約為 1.5 億歐元,利潤率超過 50%。而根據 Natura&Co 集團今年 5 月份發布的財報顯示,Aesop 去年凈收入高達 36 億元,并呈現出穩健的增長態勢,今年一季度收入約為 9.69 億元,在所有地區均實現了雙位數增長。
圖片來源:VOGUE Business
根據德勤這次發布的報告,投資者對美妝香水類別的投資傾向在 2023 年超過了 60%。像男士香水、男士美容產品和高端美容產品等細分類別都依然是未來的市場增長點。尤其是在消費信心下降和需求疲軟的狀況下,消費者對品牌的挑剔性更加強烈。這也激發了許多美妝品牌通過提高價格的方式來維持利潤率。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消費者價格指數,美國化妝品和香水類價格在 2022 年上漲了 4.2%。另據 NPD 的 2022 年終報告,美國高端美妝領域各個品類都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化妝品類別增長 18%、護膚品類別增長 12%、香水類別增長了 11%)。
其中香水類別的受歡迎程度在不斷增長,該類別也是歐萊雅集團業績增長的一個主力。歐萊雅奢侈品部門總裁 Cyril Chapuy 此前也公開表示,因受香水銷量在中國市場的增長而推動了歐萊雅整體在中國的銷量。
圖片來源:VOGUE Business
而根據全球美妝行業過去兩年的業務調整和人事變動等傾向的統計和觀察來看,也不難總結出這么幾個明顯特征:一是奢侈品集團瞄準高端美妝香水領域,將其作為開拓新市場增長點的機會,并更快地獲得重要市場份額。比如開云集團在今年 2 月時特此成立了 Kering Beaute 美妝部門來專注美妝領域的發展,并挖角了雅詩蘭黛集團高管 Raffaella Cornaggia 擔任該部門的首席執行官。
這個部門目前已經收納了 Bottega Veneta、Balenciaga 和 Alexander McQueen 等品牌的美妝業務,但并不包括開云集團旗下品牌 Gucci 的美妝業務,該品牌的美妝業務仍 “外包“ 給科蒂集團運營,但開云也曾暗示未來將有可能收回該品牌美妝業務的運營控制權。
二是老牌美妝集團也迎來轉型關鍵期,像資生堂、寶潔和科蒂集團都在調整關鍵業務結構,這些大型美妝公司要么開始押注高端品牌,要么開始投資 clean beauty 等更為專業和小眾的細分賽道,在原本已經擁擠的盤子里尋找目標。
三是香水這一類別已經在美妝領域異軍突起,成為許多大集團和資本投資的心頭好,比如歐萊雅旗下投資公司去年投資了國產香水品牌聞獻,巴西美妝巨頭 Natura 旗下風投部門還追加投資了英國香氛品牌 Perfumer H。
不難看出,對奢侈品集團來說,收購已經有市場份額的美妝品牌能夠幫助這些企業快速進軍美妝領域,而對于一般投資者而言,美妝行業有著高達 23 倍左右的利潤率,以及非常強勁的市場韌性。事實上,美妝香水是去年銷售反彈最為迅速類別,這能夠幫助投資者抵抗一定的通脹和經濟下行風險。
但整體而言,資本也好還是奢侈品巨頭也好,盤子里的蛋糕也面臨著越分越少的狀況,尤其是高端美妝和香水領域,像 Byredo、Aesop、Le Labo 等有一定受眾和市場潛力的高端品牌也已經被瓜分完畢,而收購后也將面對迅速擴張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些都是新的壓力。
本文轉載自Vogue Business(ID:VogueBusinessChina),已獲授權,版權歸Vogue Business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年伊始,CBNData(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Yigrowth(應極數字)發起“歸流·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年度觀察”項目,結合調研問卷、流量平臺數據與資深從業人員的觀察視角,最終輸出《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
報告歷時3個月,調研350+線上營銷從業者,走訪、研究數十家品牌機構,沉淀8萬字實操干貨,深度拆解內容種草、直播帶貨、私域運營的實操策略,以期為品牌、MCN機構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應對線上營銷挑戰的有力參考。
更多獨家觀點及實操建議將在《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紙質版中完整呈現。隨書附贈3份“認知圖譜”,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