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為我們梳理出了中國商業在過去一年中出現的新變量,探討品牌又該如何與“變”共處,在應變中謀求增長。

8月17日,第一財經、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共同發起的「應變·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峰會暨中國消費二十年創新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
本屆峰會特邀品牌及平臺代表、投資機構、MCN機構等近30位多領域資深專家共襄發展盛會,深入探討當下市場格局,同時融入過往20年視角,與品牌共同描摹未來消費圖景。
峰會現場,第一財經首席執行官陳思劼分享了題為《見證與記錄:數字經濟下的中國消費20年》的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今年,是第一財經誕生20周年。20年前,2003年的7月,這家專業財經媒體在上海向全世界亮相。
第一財經誕生在2003這個年份,不是一種偶然,就在同一年,還有很多我們非常熟悉的廠牌應運而生,比如說淘寶,比如說大眾點評,京東也在這一年開始涉足電子商務。2003到2023的這20年間,中國經濟風起云涌,中國企業狂飆突進,數字經濟的騰飛,中國制造的崛起,高科技、新能源的博興,勾畫出中國商業世界一波又一波的浪濤與山川的圖景。今天我們的主題是消費,我們就用一個鳥瞰的方式來共同勾畫一下中國消費20年的歷程與記憶。
先來看一張圖。這是第一財經《財富人生》欄目對年輕的馬云的專訪。訪談的時間,正是2003年。這一年,中國的GDP是美國的14%,這一年上半年,爆發了非典疫情。這一年,淘寶網剛剛成立半年,它把自己的對手設定為全球最大的C2C公司eBay。當時,eBay剛剛收購了此前中國行業第一的易趣。eBay的CEO惠特頓并沒有把馬云當作對手,他對媒體說: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戰爭會在18個月之內結束。
18個月之后,淘寶的總成交額突破10億,eBay易趣是8.2億。中國電子商務的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相反可以說,才只是剛剛開始。
當時的馬云與惠特頓或許都沒有想到,當數字經濟之樹,深植進中國消費的土壤里,竟然將要催生出此后那么豐富的新需求、新品牌、新模式和新業態。
新世紀的前八年,中國人收入水平提升,生活水平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提升,消費活力不斷釋放,孕育出大量新品牌,喚醒了中國商業世界的盎然生機。
蓬勃發展中的品牌,還遇到了百年一遇的時代契機。
2008年,北京奧運會給一眾中國品牌創造了首次向世界亮相的機會。
2009年,3G時代到來,掀開了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新篇章。
2010年,中國的GDP是39.8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這一時期悄悄發生的一個變化是,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人民幣開啟升值周期,國際品牌紛紛涌入中國市場,而中國人出境消費也越來越稀松平常。就在這一來一去之間,世界將目光聚焦中國,而中國的企業家與消費者則逐步積累起國際化的消費視野。
快速的變化往往意味著顛覆現行格局,而機遇就在格局的裂縫中悄然而生。
這一時期,各個牌桌上的玩家不斷輪換,社交、團購等領域淬煉出一批知名品牌,像微博、微信、美團,這些贏家成為重塑中國人消費方式的主要力量。
從2003到2013年——也就是“20年”中的前十年——中國消費市場的活力被全面激發,天時、地利、人和逐步匯聚,為千行百業提供了增長新動能;與此同時,電子支付、云計算、大物流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為下一個十年消費的狂飆增長澆筑了堅實基座。
2013年之后的十年里,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從“3G”到“4G”到“5G”,不僅讓每一個商家和消費者隨時寬帶在線,還在推進到“萬物互聯“的新階段。這種高速的跨越與疊代,給中國消費行業的發展帶來一次又一次的沖擊,也創造一輪又一輪的機遇。
這是2015年,第一財經《中國經營者》欄目對黃錚的專訪,他講得很生動,他說:2015年春晚,微信“搖一搖搶紅包”,一夜之間,差不多兩億中國人的微信里有了錢,但當時微信支付還沒那么普遍,這個錢怎么消耗呢?于是,拼多多殺將出來,大家都記得“成團”啊、“砍一刀”啊。拼多多借微信迅速起勢,一下子走出了社交電商這條新路。
拼多多的成功,還讓消費行業發現了一個潛力巨大的下沉市場。9億多人,龐大的人群基數、廣袤的城鄉區域,這樣一個市場將要被喚醒,激發出巨大動能。
而在社交電商方面,逐步又出現了面向不同人群的快手、抖音、小紅書一系列的平臺,“內容電商“逐步成為主流形態, “人找貨”變成了“貨找人”。
與此同時,90后、Z世代成長為消費主力軍,品質消費、體驗消費、個性化消費等一系列立體化消費變革也隨之而來。
而在線下戰場,新消費浪潮也撲面而來,咖啡茶飲是這其中的典型。傳統咖啡店主打體驗、社交,也就是“第三空間”,而瑞幸用技術中臺去賦能前端運營,走規模化路線,今年6月第10000家門店在廈門開業;喜茶、奈雪的茶,是從優質的原材料和審美年輕化著手,開創出新式茶飲的產品帶。
很多傳統老字號也積極加入新消費浪潮,通過品牌聯名等方式,在跨界中與年輕人建立心智新連接。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各行各業的新品牌層出不窮,2020年的天貓雙十一數據顯示,有360個新品牌拿下細分品類第一名,而在前一年這個數字是11。最近幾年中,下沉市場、內容電商、線下新消費、傳統品牌煥新、新品新牌創生,這幾個趨勢仍在延續。
縱觀中國消費二十年,我們看到,成功品牌的創生與發展,往往是抓住了一個或多個時代機遇,而時代機遇正從變局中而來,是順應周期而生發,是跨越周期而成長。
所以要做一個成功的品牌,一個長青品牌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就像我們今天的主題,需要時時應變!
在中國這樣一個全球獨有的統一大市場,十多億人,日出日落,四季輪轉,生長繁衍,家族傳承,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對美好世界的向往,這本就是澎湃而持久的消費動力,這就是過去現在和未來中國消費行業無可比擬的優質的基本盤,也就是我們的“應“。
而站在當下這個關口,人工智能、綠色經濟、新能源技術、城市群建設、新品牌國際化拓展等新增長機遇,仍在不斷涌現;在全球金融經濟的變局當中,要如何抓住這些機遇,才能順勢而行。這中間考驗著我們的戰略與決策,也就是我們的“變“。
所以我們一定要“應變求新、韌性生長”。
今年三月開始,第一財經、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起了「應變·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大調查」項目,攜手三十多家研究機構,對三千多家品牌進行深度研究,最終凝結成了一份超過20萬字的行業洞察。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為我們梳理出了中國商業在過去一年中出現的新變量,探討品牌又該如何與“變”共處,在應變中謀求增長。希望這份增長力白皮書能為浮沉中的消費從業者撥開未來的迷霧,指引前行的方向。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