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市場迎來新機遇,獨立品牌嶄露頭角,但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仍是一道難題。

圖片來源:Pexels
Lisa假期回老家見到侄女后,就一直對這個漂亮可愛的小朋友心心念念,假期結束后,還時不時想要買點禮物寄回去。
不過,“沒想到小孩的衣服還真不便宜,竟然比大人的還要貴”“買什么牌子好呢,怎么好像沒聽過小孩衣服有什么大品牌啊?”Lisa不禁發出了疑問。
隨著家庭對孩子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除了教育、醫療,吃穿無疑是兒童消費中的重點項目。
“吞金獸”的吸金力促使越來越多企業試水童裝業務,試圖分食服裝行業的“最后一塊蛋糕”。
中國童裝“簡史”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供給逐漸寬松,時尚與潮流開始出現,藍色、白色、紅色、黃色等更符合兒童天性的鮮艷顏色衣服出現,服裝款式也開始區別于成年人,多樣化的顏色和面料被用在兒童服裝里,童裝業迎來了飛速的發展。
1999年,“Annil安奈兒”品牌成立,意味著童裝行業真正在國內開始發展。隨著白雪公主、迪迦奧特曼、貓和老鼠、天線寶寶、唐老鴨等動漫影視作品在國內的傳播,童裝開始出現大量卡通角色,個性化發展開始興起,花花綠綠成為當時的特點。
這一時期,童裝雖然在顏色和款式方面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是在科技或者產品體驗層面,還停留在“能穿”,對于好穿、舒適的穿,并沒有太多進步。
進入新世紀,如何讓孩子擁有更好的童年,如何讓孩子吃的好,穿的好成為家長們共同的追求。此時的童裝業在國內發展一日千里,舒適、科技的屬性,也開始逐漸向童裝產業蔓延。
“小而散”的背后
但是,近十年來,童裝相關企業總量在持續上漲,據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46萬家童裝相關企業。
門庭若市的繁榮另一面,則是品牌概念的缺失。
2021年中國童裝品牌市占率最高的是森馬旗下的巴拉巴拉,為7.1%,后面三名分別為2.0%、1.3%,1.3%,而其他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均不到1%。
高端市場乏善可陳;看重性價比的中端市場,也尚未形成具備領導力的品牌;低端市場處于低價走量的狀態,大多是無品牌、弱品牌或區域小品牌。
面臨龐大的兒童市場,用料僅是成人服裝三分之一的童裝行業,為什么很難打破“小而散”的品牌現狀?
首先是童裝的屬性問題。童裝幾乎涵蓋了0-14歲年齡段人群的全部著裝,細分賽道較多,有嬰兒裝、幼兒裝、小童裝、中童裝、大童裝等,種類繽繁復雜。
且兒童身體成長發育快,服裝尺寸變化頻繁,品牌忠實度不高。
童裝供應鏈和成裝供應鏈在大體生產流程上并沒有很大區別,其中面料的安全性和環保性主要體現在兩個環節,一是印染環節;二是水洗工藝。
在印染上,童裝要求更安全和環保,所以不能添加工業有害物質,在水洗工藝的要求上也更為細致。然而面料高標準高要求自然也需要品牌在采購上花費更多資金去獲取優質供應,很顯然,不是所有企業都有能力、精力和耐心去深挖和監管面料采購這件事。
而另一方面,童裝生產工藝復雜、流程較長,為了美觀有趣,在設計上采用繡花、貼花、印花、嵌線、鑲拼等工藝,非常耗時耗工,因此勞動成本也相對成裝較高。
抄襲成風,企業不再愿意費力原創。
整個服裝行業在電商起來后發展更為迅猛,成千上萬的童裝店也在線上混得如魚得水。
然而在電商和直播崛起后,低價成為童裝主流,商家之間相互抄襲現象更是糜爛成風。
何以突圍?
整合低端,打造一個童裝屆的“小米”,或許是童裝品牌突圍的關鍵一步。
對企業來說,找準自身定位,深耕其中才是關鍵,由于兒童的生長發育較快,童裝更換頻率高,性價比至上對于大部分家長來說是更優解,因此抓住下沉市場是部分品牌需要發力的主要點。
下沉市場品牌消費意識不高,價格是消費動作的主導因素。
我們從淘寶上看到,可選擇童裝的價格區間在0-139元內的占比高大于90%,也就是說在電商平臺上,中低端童裝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
企業可以通過“直營+加盟+電商”模式的綜合發展,線下線上無縫融合,來幫助童裝品牌不斷將產品推向全國,占領市場。
電商能夠打破地域和時間的限制,讓新老產品更齊全且更具有價格優勢。砍掉了租金、水電和一部分人力成本,也讓童裝品牌的資金調配更加多元。
這類家長對價格的敏感度不高,在質量得到保證后愿意付一定的品牌溢價,偏向購買個性、質優的高端服裝。
童裝最終的購買決策者,還是父母,他們的偏好一定程度上塑造著童裝市場。所以,當一大批在互聯網熱潮中成長起來的辣媽潮爸漸成父母后,與老一輩“不要餓到凍到即可”的養育觀念截然分開,追求的是時尚與潮流。
要打進“中高產階級家庭”的心智,除了產品理念,就是要在服裝的“設計感”上做文章。
面對競爭激烈的童裝行業,從業者想打出一個叫得響的品牌,不僅需要找準自身定位,不斷創新設計,更需要在產品的綜合品質上穩扎穩打。
如何快速進行思維轉換,制定品牌戰略規劃,塑造品牌IP,提高品牌市場聲量,成為想要童裝品牌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放眼各行各業的頭部企業,在商海沉浮數載,拼到最后無非就是專注,在監管從嚴、消費升級的童裝賽道下半場,劣幣們的問題也漸漸開始顯現,而最終留存下來的,只會是圍繞用戶需求,產品差異化、服務體系、品牌調性、會員精細化運營等全方面進行規劃,有著自身護城河的品牌。
“還是買套貴的吧,便宜的質量不一定行。”選來選去的Lisa終于下定了決心。
本文轉載自潮汐商業評論(ID:daily-case),已獲授權,版權歸潮汐商業評論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