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旅游熱度不減,小城市、邊境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民宿產業正在迅速崛起。

圖片來源:pexels
很多人注意到,2023年旅游業強勁復蘇。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2023年前三季度,國內旅游總人次36.7億,同比增長75.5%;國內出游總花費3.69萬億元,同比增長114%。
然而,很多人并未注意到,2023年大量民宿企業悄然成立。這種大幅增長曾在2018年發生過。圖1顯示,2017年全國民宿的新增注冊量只有8600家,而到2018年激增至2.2萬家,增長了157%。2019年-2022年,每年的新增民宿企業都在3萬多家,增長比較緩慢。
而2023年,僅前10個月,全國新注冊的民宿企業數量就達到了7.6萬家,較2022年同期增長了149%。
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國民宿相關企業數量共22.3萬家。這意味著,每三家民宿中,就有一家是今年新注冊的(7.6/22.3=0.34)。
圖1: 最近十年民宿企業注冊量和增長率
圖片來源:財經十一人然而,更為引人注意的是,某些地區的民宿增長過于驚人,可以稱為“大爆發”。
不考慮港澳臺地區,全國共有330多個地級行政單位(下稱“地區”)。一些地區由于旅游資源匱乏,民宿稀少;相反,另一些地區旅游資源較好,民宿也較多。2023年前10個月,新增民宿企業超過100家的地區有172個,占據了全國地級行政區總數的一半以上。
在這172個地區中有30個地區,今年前10個月新增民宿企業數量是往年最高注冊數量的2-3倍;有20個地區,新增數量是歷史最高值的3-5倍;還有10個地區,是歷史最高值的5倍以上。
把一個地區往年最高注冊數量記為A,把2023年前10個月注冊數量記為B。下面看看哪些地區的B相對于A增長的倍數最多,即民宿爆發“增速榜”。
民宿爆發排行榜——“增速榜”
表1列出了民宿注冊增長倍數最高的前20個地區,21名-50名見尾注1。
表1:2023年前10個月民宿注冊量增長倍數排行榜(前20名)
圖片來源:財經十一人
從表1來看,對比歷史最高數據,前10名的增長倍數都超過了四倍。排名第一的呼倫貝爾,今年前10個月注冊量為534家,比歷史最高數據53家,增長了9.08倍。第二名莆田和第三名麗江增長倍數分別為8.33倍和6.96倍。
排名第四到第十的地區是大理(5.64倍)、本溪(4.26倍)、日照(4.18倍)、威海(4.16倍)、大連(4.14倍)、錫林郭勒(4.09倍)、西雙版納(4.06倍)。
這些地區的新增民宿往往集中在旅游景點附近或交通便利的旅游中轉地。比如,呼倫貝爾的海拉爾和滿洲里,新增民宿占了呼倫貝爾地區總量的六成。
海拉爾是呼倫貝爾草原的中心城市,飛機和火車都很便利。游客多會選擇在海拉爾落地,然后再從海拉爾出發到達呼倫貝爾大草原。 滿洲里是呼倫貝爾另一中轉地,不僅有草原風光,而且還是一個融合了中俄蒙三國文化的旅游勝地。
莆田新增的民宿主要集中在秀嶼區的湄洲島。湄洲島除了擁有碧海金沙,還是媽祖廟的所在地及媽祖文化的發祥地,每年吸引超200萬游客登島朝圣。
2023年民宿增長倍數排名前20的地區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這些地區的核心城市往往是低線城市。
這些增速最快的地區,其核心城市多為四五線城市。前20名中,沒有一線城市,有2個二線城市,3個三線城市。而四五線城市的數量卻高達15個。(下文體現各地區民宿注冊數量的“數量榜”,與此形成鮮明對比。“數量榜”前20名中,有9個一線或二線城市。)
這說明民宿產業加速向低線地區滲透,民宿創業從高線地區“卷”到了低線地區。
第二,西部及偏遠地區旅游崛起。
在排名前20的地區中,云南有5個,新疆2個,內蒙古2個。西南、西北等偏遠地區正成為民宿創業的熱土。大理的蒼山洱海,伊犁的那拉提、賽里木湖,喀什的古城和帕米爾高原,這些地區獨特的文化魅力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成為眾多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地”。
“增速榜”前20名中還有4個邊境城市:呼倫貝爾的滿洲里、延邊、西雙版納和德宏。邊境旅游正在成為一種潮流。比如延邊今年突然爆火,中、朝、俄三國交界的地域特色讓其出圈。
第三,小眾目的地興起。
逃避人潮,享受慢生活成為旅游市場的新亮點。“增速榜”前20中有5個比較小眾的海濱城市:日照、威海、大連、葫蘆島以及連云港。海灘、海島、海洋公園,避開洶涌的人群,吹吹海風,也是不少游客心中不錯的旅行。
“增速榜”中的本溪和邢臺也是兩個比較小眾的旅游地。本溪縣是“楓葉之鄉”,秋季的楓葉密布于山坡河谷,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賞楓攝影。據統計,中秋、國慶8天假日,本溪累計接待游客同比增長395.6%,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457.4%。真實展現了游客對本溪“北方最紅秋天”的偏愛。
邢臺的民宿產業主要集中在太行山景區沿線。傳統樸素的山村環境,打造出具有北方特色的太行山文化民宿,讓邢臺成為了“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熱門目的地。
民宿爆發排行榜——“數量榜”
“增速榜”代表的是一個地區旅游熱度的快速上升,而以民宿注冊數量多寡來排名的“數量榜”,更能體現一個地區真正的旅游熱度。表2列出了2023年前10個月民宿企業注冊數量最多的20個地區。表2列出了前20名,21名-50名見尾注2。
表2: 2023年前10個月民宿注冊數量排行榜(前20名)
圖片來源:財經十一人
從2023年前10個月的注冊量看,排名前5的地區是恩施(3432家)、洛陽(2056家)、大理(1985家)、伊犁(1747家)和甘孜(1562家)。此外,威海、西雙版納、昆明、鄭州、杭州、廣州、西安的新增民宿注冊量均超過1000家。
民宿大爆發的原因
2023年民宿數量暴增有五大原因:
第一,2020-2022年,旅游行業受到較大影響。有些人原本有開店計劃,但感覺疫情期間不是好時機,所以推遲了開店計劃。這三年積累的開店需求在2023年集中爆發。
第二,因為疫情,開業民宿變少,停業民宿變多。而2023的旅游業恢復,住宿需求上升,不少民宿賺得盆滿缽滿。這種賺錢的示范效應,也引發了開民宿熱潮。
第三,2023年做其他工作賺錢變少,或者有些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開民宿成了一種選擇。其實,所謂“民宿企業”大部分都是個體工商戶。據企查查數據,個體工商戶在民宿總量中占比約為80%。在呼倫貝爾、甘孜、喀什等地區,個體工商戶占比超過90%。
選擇回鄉開民宿的“村二代”也越來越多。途家民宿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鄉村民宿發展報告》顯示,上半年95后鄉村民宿從業者數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六成。
第四,旅游方式和消費習慣的改變。
“下沉式旅游”、鄉村旅游升溫。在節假日避開熱門景點的人潮擁擠,前往小眾目的地或者寧靜的鄉村,成為很多游客的選擇。民宿能帶來區別于酒店的體驗,需求在上升。
“睡在山海間,住進人情里”,不再是流程化的服務,標準化的房間,很多民宿在“住好”之外, 融入多元化服務和特色體驗。“親子樂園”、“農事體驗”、“免費跟拍”、“露營燒烤”、“溫泉私湯”、“民族文化”等“民宿+”產品,俘獲了不少游客的心。
相較于酒店,民宿還具有性價比優勢。今年大家花錢更為謹慎,民宿在滿足多人出行,降低住宿成本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第五,民宿市場迎來政策紅利。
2023年初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推動鄉村民宿提質升級”。各地相關政策持續發力,引導鄉村民宿開發和建設。民宿產業已經成為一些地區鄉村發展的新亮點。
結語
表3: 2023年前10個月民宿注冊量增長倍數排行榜(21名-50名)
圖片來源:財經十一人
表4: 2023年前10個月民宿注冊數量排行榜(21名-50名)
圖片來源:財經十一人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