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身為小配角,但 Loopy 不僅在熱度上超過了主角,甚至能齜著小兔牙,大搖大擺走進人們心里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 | kakakakapi
編輯 | 渣渣郡
如果說之前的流量 IP 是玲娜貝爾、卡皮巴拉,那當下的頂流女明星,則非 Loopy (露比)莫屬。
有的人戲稱它是“淀粉腸“、”小粉耗子“、“粉色林永健” ,但愛她的人早已拜倒在它齜著牙花的憨笑之下,虔心成為“露門”教眾之一,品牌們也爭相拱手遞上聯名合作。
席卷大眾視野的 Loopy 究竟有何魅力?或許人們不過是透過它,看到自己而已。
動畫角色
Loopy 的可愛本色是多數人甘愿成為教徒的原因。
尚未爆火時,還有人將 Loopy 錯認為小松鼠、小河馬。但實際上的Loopy ,是一只小海貍,原型源自一部韓國益智搞笑動畫片《小企鵝 Pororo》,首播于 20 年前。
動畫片中一開始只有 5 個角色,小企鵝 Pororo 、小恐龍 Crong、耳廓狐 Eddy、白極熊 Pobby 和小海貍 Loopy,其他的新角色則是在每一季里陸續加入。
Loopy 是配角,盡管戲份不重,但絲毫不影響它的魅力施展。
在所有角色中,Loopy 的心思明顯比其他角色要更豐富細膩得多,承擔著演繹“情緒化”的一面。
它對朋友很友善,很關心朋友們的感受,是即便生病了還會強撐給朋友做蛋糕的小天使。
但又很愛鬧小脾氣,玩游戲輸了愛撇嘴,打雪仗輸了會大哭,輕易還哄不好。
偶爾還容易犯別扭,做了點心,又擔心伙伴們不喜歡;對著鏡子臭美,也會煩惱身材焦慮。不過,只要有朋友們的鼓勵,她總會很快就開心起來。
“嬌憨”二字用來形容 Loopy 再恰當不過。
雖說它性格的確有點嗲、脾氣也不小,但當它頂著呆毛和兔牙,晃悠著小腿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時,人們還是無可抗拒地沉淪進了它的可愛暴擊中。
被 Loopy 拿捏住小心臟的年輕人,甚至開始升級給 Loopy 當媽。在這場大型 RPG 游戲里,“養 Loopy 存錢的第 X 天”、“重生之養一只 Loopy”、“Loopy 存錢日記” 則是這場游戲的基礎設定。
網友的二次創作,讓 Loopy 大肆出現在各個網絡場域里。
像挖掘爆火明星一般,露學家們樂此不疲地在 Loopy 出現過的動畫片中,尋找“黑歷史”當創作靈感。
Loopy “情緒化”的一面被放大,搞笑的神情游走在各段發瘋文學里。
社畜人語錄 “世界亂套我睡覺”、“下床做奴了”、“與其埋怨自己,不如埋了別人”,在 Loopy 殿堂級影后的演繹下,成為打工人精神狀態的貼切寫照。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小情侶充滿酸臭味的日常,在 Loopy 老師分飾兩角的演繹下,也顯得清新脫俗了幾分。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憨態可掬的臉蛋,卻滿腹“壞水”,一個有著人類詼諧情緒的 Loopy,在病毒式網絡推廣中席卷多個社交平臺。
前有將甄嬛傳倒背如流的“甄學家”,后有將 Loopy 奉為人生表演藝術家的“露學者”,她們最終都走上了同一條越品越愛的“不歸路” 。
配角成功
曾經手握配角戲份的 Loopy ,如今已然開啟“重生之我是女頂流”的戲碼。
回看它出道時的那部動畫片,一如《喜羊羊與灰太狼》,《小企鵝 Pororo》劇如其名,頂著主角光環的是 Pororo 。早期多數官方海報里,Pororo 占的畫幅最大;周邊零食包裝上,往往站 C 位的也是 Pororo。
古早動畫片像《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民偵探柯南》,采用同樣套路以主角名命名,聚光燈下的主角們認知度、熱度往往也更高。
曾經的人氣 IP LINE Friends 將周邊門店開遍世界,門口用來吸引大眾合影的巨型玩偶,是主角布朗熊。
圖片來源:Wallpaper Cave
按照這一邏輯,為何同樣C 位出道的 Pororo ,如今反倒人氣不如 Loopy 呢?
對多數深諳 “主角用來推動劇情,配角是用來愛的” 這一定律的人來說, Loopy 的爆火,不過是又一場配角上桌吃菜的成功案例。
近年來,無論是真人影視劇,或是動漫番劇,出彩的配角角色不少見。人們也漸漸摸索出其中套路,除了天時地利,還需出色演技和出彩人設做支撐,明顯,動漫角色倚賴的是后者。
《咒術回戰》中,五條悟、夏油傑、伏黑惠等配角的熱度,一直與主角虎杖悠仁不相上下;《進擊的巨人》中人氣最高的角色兵長,同樣也是配角。
不可否認的是,Loopy 的確拿到了一個好劇本。
主角小企鵝 Pororo 勇敢無畏,神經大條帶點魯莽;小恐龍 Crong 不會說話,常和 Pororo 一起惹麻煩;闊耳狐 Eddy 是個滑稽的小發明家;北極熊 Poby 最老實,總是一臉溫和。
相比之下,盡管是配角,會害羞會怯弱會生氣的 Loopy 活色生香得多。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配角,總是帶點貶低意味,難以被廣泛接受,它代表著陪襯綠葉,暗示輸人一頭。
對飯圈粉絲來說更不陌生,“ 番位排序,站位安排 ”往往也都是引發粉絲罵戰的導火索。
事實上,為了符合作品定位,主角們的人設策劃總有牽制,撿漏的配角們,機緣巧合下卻獲得了更多展現 “缺陷” 的空間。
所謂 “缺陷”,意指的也不僅僅是性格,還包括形象。
Loopy 走紅至今,關于它形象的調侃從未停止。因粉色外表,被賜予“粉色淀粉腸”的外號;圓滾滾的外形被調笑像皮蛋;對比大眼萌態的動漫人物,它不夠大的眼睛,甚至被調侃像林永健。
雖不至于是惡意中傷,只不過對比三麗鷗家族的Hello Kitty,飛天小女警、迪士尼家族的玲娜貝兒這些角色,如果放在世俗評判標準下,Loopy 的形象很難比得上那些以甜美著稱的可愛少女意象。
但如今,為什么身為小配角,但 Loopy 不僅在熱度上超過了 Pororo,甚至能齜著小兔牙,大搖大擺走進人們心里呢?
或許,這也意味著配角設定,已然不是角色魅力的減分項。
配角可能不及世俗之見中那么正直光鮮,也少有英雄主義范式般的高光時刻,但也正是因為偏離了臉譜化設定,他們擁有了書寫客觀世界的定義權。
主角的故事線,往往走向美化版的世界,配角們走的支線,卻因真實讓人共情。
大眾愈發意識到,配角們不及主角的落差感,真實世界里的自己也能體驗到。
故事中的配角在當綠葉,而現實生活里的普通人,看似每日忙碌,不過也做著和配角一樣的 NPC 角色。
人們和有血有肉的配角們產生共鳴,也透過他們,看到有棱有角的自己,和那磕碰的人生。
可愛經濟
人們喜歡 Loopy ,是因為和它產生了情感聯結。
但大眾喜歡 Loopy,也不僅僅因為它的配角身份,更重要,還是因為它長得很可愛。
眾所周知,可愛無罪。商業化社會下,可愛的確能當飯吃。
發源自日本的“賣萌概念”,早已在中國催生出本土化詮釋。
Loopy 并不是第一個因為可愛而收到關注的角色,當然,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從早期星巴克發行的貓爪杯、狗爪杯,到如今的卡皮巴拉、玲娜貝兒、 Jellycat,再到小眾圈中售賣緊俏的棉花娃娃,以及全國各地動物園中憨態的明星動物,它們各自也都擁有一大批可觀的粉絲群體。
多國科學家早已在研究中驗證,出于天性,人類難以抑制喜歡可愛生物的沖動。具備幼崽特征的長相、聲音,都能輕易勾動人性本能。當然,人們也在可愛暴擊中,收獲快樂。
寵物視頻紅到發紫的瀏覽量、不斷被萌寵圖片擠爆的內存空間,都是人類無法抗拒可愛能量的證據。
萌寵入侵地球,早在 19 世紀就有記錄。
美國學者 Katherine C. Grier 在著作《Pets in America: A History》一書中提到,19 世紀興起以寵物口吻通信的潮流,到 20 世紀早期,拍攝寵物肖像照甚至一度成為流行。
只不過難以忽視的是,養寵耗費心力財力,云養寵、養周邊才是最“經濟實惠”的選擇。
眨巴著雙眼的萌物們,就這樣攥住了年輕人的心,也拿捏住了他們的錢包。
最近,卡通 IP 像《間諜過家家》、Loppy、卡皮巴拉等相關周邊展接連開啟,粉絲們大排長龍但也甘之如飴;明星動物園的品牌聯名活動火熱進行;熱門款毛絨玩具也在悄然漲出溢價。
就連時尚圈中也在乘這股東風,早前有在奢侈包袋上掛毛絨玩具的潮流趨勢;近日 Fendi 則宣布推出與寶可夢的聯名包袋。
可愛文化帶動的經濟效應也非??捎^,像麥當勞今年 7 月份在吉祥物 Grimace 的號召下,全球銷售額就提高了近 12%。
最近,麥當勞乘勝追擊,聯合設計師VERDY在中國多地辦起以展覽,試圖用麥當勞的經典卡通人物,喚起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聯結。
在可愛力量面前不堪一擊的存款數字,構筑成愈發龐大的“可愛經濟”體系。
然而,社會情緒對可愛文化的需求高漲,背后伴隨的卻是有些心酸的現狀。
對如今消費主力軍,尤其是 Z 世代年輕群體來說,溫飽問題和精神需求同樣重要。
在生存重壓下,這兩者成了魚和熊掌難以兼得的關系。
社交壓力、倦怠情緒的千錘百煉下,麻痹的生活狀態成為日常,追尋永無島的路途變得永無止境。
被卡通人物攝魂取魄的年輕人并非不務正業,他們只是在進行精神鎮痛劑的日常補給。
可愛意象不是彼得潘,但它仍能憑空造夢,指引短暫逃離現實,進入童話世界的路徑。
將毛絨玩具的標簽當作身份證謹慎收好,對著寵物、卡通人物自稱為父母,略顯幼稚的扮家家酒游戲,實則是人們能力所及能打造的最舒適領域。
每一場看似自說自話的交流,皆是毫無心理負擔的情感宣泄。
真實世界總有太多不可控,每一個突發事件,都足以如投石入湖般激起心神千層漣漪。但這些,在夢幻世界里,都不會出現。
虛擬的卡通人物永遠不會背叛你,需要被照顧的,或許不是 Loopy,而是那個等待被治愈的自己。
本文轉載自那個NG(ID: huxiu4youth),已獲授權,版權歸那個NG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