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丁不旺財”現象的背后,消費心理和消費群體也在發生變化。

圖片來源:pexels
熱度不只體現在輕薄的衣衫。多個平臺報告顯示,旅游訂單的預訂增長“全線飄紅”,而關于假期出游的種種難點和痛點,也在互聯網場域中衍生激烈的討論。難得五天小長假,線上線下的一派“熱”與“鬧”里,亦彰顯著人們對假期、旅行和美好生活的需要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情況之間的矛盾與協調。
搶不到票,仍要出發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票空空。
同程旅行數據顯示,4月16日,“五一”假期前一天出發的火車票開售后,北京-洛陽、北京-淄博、北京-長春等熱門線路車票“秒光”,而北京-西安、上海-武漢等一線城市至中西部核心城市的火車票最為緊俏。
灰色的“售罄”和同樣灰色的候補按鈕是節假日出行一道邁不過去的關卡,一方窄窄的應用界面演繹出當代鄉愁況味。許多網友在12306公眾號下反復向機器人客服留言,以“發瘋文學”試圖提升車票兌現的成功率,這一在荒誕中夾雜行動力和信念感的攻略隨即被嚴正辟謠。
“發瘋求票” 來源:小紅書用戶Mootae
與此同時,即使多次澄清從未授權任何第三方平臺發售火車票或提供“優先購票權”,但官方渠道分毫無獲,與代搶黃??偰艹晒Φ膶Ρ?,也依然引發不少民眾對于購票制度合理性的質疑。
回應“搶票難”,北京鐵路客戶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稱,“過路車放出來的車票確實沒有全程車的票多。一般會先放出全程的車票,中間站會根據比例放票,所以票額較少。”有限的區間票量在客觀上遏制了“買短乘長”行為可能的造成的列車超員問題,但短途旅客則不得不面臨“不多買就無票”的尷尬局面。事件發酵后,4月22日,#12306被質疑縱容買長乘短#和# 12306回應被質疑縱容買長乘短#相繼登上熱搜。
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教授張柱庭在接受央視網采訪時表示,要解決車票問題,最根本的措施還是優化銷售機制,提高信息化水平。如對客流量和出行需求進行提前調研,及通過候補排隊等大數據,對比同一線路上不同目的地的購票情況,實現對車票的提前分配和即時調劑。
大規模的跨省市流動也讓許多目的地承載量瀕臨極限。清明期間,甘肅天水玉泉鎮政府免費為訂不到酒店的游客安排到學生宿舍住宿,反映出網紅熱度之下住宿市場的過度飽和;品橙旅游也觀察發現,在清明節當日晚間,河北某三線城市的酒店預訂幾乎滿房,在距離城市火車站10公里內,僅剩家庭小旅館和價格數千元的高端公寓、酒店可供選擇。
五一假期期間,將有更多中小城市面臨類似“甜蜜的苦惱”。攜程數據顯示,四線及以下城市,尤其是縣域旅游市場增長明顯,其酒店預訂訂單同比增長68%、景區門票訂單同比增長151%。
游客在游玩體驗上做出的妥協和由此引發的爭議糾紛同樣有望成為年復一年的“保留節目”,許多目的地也正緊鑼密鼓采取應對措施。如上海海昌海洋公園表示,五一期間星光夜場將延長開放;在自有2000個停車位基礎上,于周邊增設臨時停車位4000個;對于重點熱門游樂體驗項目,公園會結合實際情況配合限流、引導,并會提示排隊時長,便于游客提前規劃行程,保障游玩體驗。
出行需求集中釋放,洶涌人潮是節假日旅游市場周而復始的循環。有人因為一望無際的擁堵和一眼看漲的高價選擇悶頭睡覺,就有人因為不想虧欠來之不易的閑暇和久未謀面的親人而踏上旅程。
中國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員黃璜博士認為,我國擁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幾億人短期集中出游必然會導致供不應求的現象。扎堆擁堵問題,光靠公共節假日“永遠都解決不了”。
調休?不如多放假
比假中游玩體驗不佳更令人沮喪的是假前假后的連軸上班。自“除夕不放假”激發打工人不滿后,五一前后兩個周末的調休無疑又是一盆劈頭冷水。#五一其實只放1天#引發多方關注,對于調休制度的異議也總不止息。
這個假,到底該怎么放?
追本溯源,1999年,國務院公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春節、“五一”“十一”的3天休息時間與前后的雙休日拼接,從而形成7天長假;2007年12月,《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明確,“五一”勞動節由3天調整為1天,減少兩天,“黃金周”變為“小長假”。
因此,1天假期在政策上是合法合規的,而考慮到長假的需求,調休補齊也是順勢而為。
國家發改委援引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邢偉對2024年節假日安排的解讀時稱,“總體而言,調休比不調休好,而且是不得不調。”調休是在節假日總量固定的前提下,為避免節假日“碎片化”所做出的有效政策安排。
不過,在對“不調休”這一概念的理解上,官方和民意顯然存在偏差。多位受訪者向品橙旅游表示,自己所爭取的“不調休”指的是長假照常放,而周末不補班——在許多外商投資企業中,這已經成為通行的實踐準則。
也就是說,在這一規定執行了近20年后,人們開始覺得它既不合情、也不合理了。
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表示,我們是否還需要調休,要考慮假期總量能否增加、帶薪休假能否落實。
就前者而言,政策依然搖擺,松口的出現尚未可知。
《國民旅游休閑發展綱要(2022—2030年)》提出,“優化全國年節和法定節假日時間分布格局”。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發文表示,“仔細看,如果著眼于民眾福祉,經過新的優化,適當增加法定節假日天數,也并非沒有可能”——這是向好的一面;
而11天的公共假期制自2008年實行起,已形成強烈的慣性。十余年來,國務院只在2013年底將春節放假日期由“除夕至初二”調整為“初一至初三”,而保持總放假時長不變。文化和旅游部的前身國家旅游局也曾定調稱,我國公共假期已有115天(雙休日104天),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是維持現狀的一面。
但在部分城市和地區,一些有益的探索已開始落地。
旅游數據顯示,五一期間,杭州地區出現很多學齡兒童家庭的訂單。這一現象的背后,得益于杭州市教育部門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安排的春假,使其五一假期能夠長達8天。品橙旅游發現,在杭州之外,湖北省利川市也在清明假期中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增放2天春假。
黃璜認為,親子家庭往往呈現家庭集中出游的特征,而中小學實行春假制度則有利于家庭作為一個整體來“湊假”。既不會由于孩子的課程影響而無法成行,也避免了寒暑假集中出游可能面臨的極端天氣、旅程擁堵等制約因素。
2019年,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發布的《關于改善節假日旅游出行環境 促進旅游消費的實施意見》指出,各地可以結合氣候環境等情況統籌寒暑假時間,制定出臺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的辦法,引導職工家庭在適宜出行季節帶薪休假。可以說,春假的提出,一定程度上倒逼了親子家庭錯峰、延期出行,也有望借此進一步完善父母單位的休假政策。
但就帶薪休假一事而言,現實情況遠不如政策目標來得理想。
至少,落實帶薪假
黃璜向品橙旅游介紹,在許多發達國家,大量旅游度假的行為是利用帶薪年休假來完成的,如歐盟每年有20天的法定帶薪假期。他認為,這是一種更有彈性的度假模式——“今天你休,明天我休,實現錯峰出游”,也就自然地緩解了上述的扎堆擁堵問題,并同步促進旅游產業發展。
2007年國務院公布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顯示,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一方面,從絕對天數上,我國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另一方面,在具體執行中,各企業內部管理不一,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實也存在諸多困難。
幾位受訪者向品橙旅游分享,在往年休假的過程中,自己遇到的問題包括:公司要求年假不能和節假日一起連休;必須在本單位連續工作一年以上才能享受年假待遇;公司不按照工齡履約年假天數;年假都被用來辦事、看病而沒有真正休息;工作交接不到位,休假時依然要處理工作事務等。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按照在職職工工齡計算,我國人均帶薪年休假約為10天,而實際上人均享受帶薪年休假天數僅為6.29天,民營企業職工甚至不足4天,超過72%的民企職工未完整享受過年休假。
黃璜表示,許多勞動者在和企業的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因此在休假事宜上話語權有限,只能被動地“自愿不休假”。而對于那些按件結算或按日結算工資的勞動者,如外賣員、快遞員等,其中許多人甚至都沒有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更不必說能夠保障帶薪年休假。對他們而言,“手停口停”,休假就意味著失業。
一個好消息是,“休假難”已經得到政策重視?!秶鴦赵赫ぷ鲌蟾妗范啻蚊鞔_提出要“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也提出要“完善節假日制度,推動各地區制定落實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鼓勵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引導職工靈活安排休假時間”。而在企業實踐的層面,黃璜認為,要更好解決年假落實率不足的問題,還需要同步出臺配套的措施和細則,如在鼓勵員工休假的同時,還可以給予企業一定的激勵和保障政策。
一個不那么好的消息是,改革往往需要等待和時間,打工人們依然要面對調休的現實。吳必虎認為,在(假期總量、帶薪休假)這兩點都沒有改變的情況下,調休可能是目前唯一能為人們提供長假的方式。
4月22日,品橙旅游發現,以上述#五一其實只放1天#為關鍵詞在微博進行搜索,頁面提示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該話題內容未予顯示,以下為搜索詞結果”。
消失的話題后,余波依然不絕。
人來了,錢在哪
旅游市場當然需要更多的長假,哪怕是調休來的也無妨。黃璜指出,調休為行業創造了“連續旅游時間”。同樣3天假,“一次性休3天,還是分成三次休1天,所帶來的旅游消費金額和旅游活動空間范圍是截然不同的”。一些旅游者短程去不了的地方,享受不了的產品,都要依靠時間更長的假期來“打卡”“圓夢”。
數據顯示,清明假期國內游客出游花費539.5億元,春節假期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6326.87億元。以假日消費,尤其是假日旅游消費提振經濟,正成為許多地方政府的重要仰仗。
今年的五一市場,也在各前瞻報告里保持了自春節以來一貫的高漲熱度。飛豬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國內熱門城市租車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近5成,海外租車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近4倍;攜程數據顯示,出境機票搜索熱度同比大幅增長56%,入境游預訂訂單同比增長130%;同程旅行數據顯示,眾多演唱會、音樂節以及影視劇取景地成為“五一”旅游消費的風向標。
但數據的增量不見得能重塑業者的底氣。烏鎮旅游總裁陳向宏4月7日發布微博回顧清明假期時稱,“三天清明小長假過去,一直靜候的‘分水嶺’似乎沒有出現,旅游景區市場經營沒有呈現明顯的‘大起大落’”。他認為,“旅游消費市場趨勢,是整體社會消費的晴雨表,目前旅游市場情勢低迷,但行情活躍尚在,所有的行業回暖不能希望再有‘風口’出現。”
也就是說,從廣義的旅游行為來講,盤子更大了,更多消費者開始進入這個市場,造就可觀的旅游人次,這是“行情活躍”的基礎;而回到具體的消費場景,旅游景區的門票、二消恢復情況仍不樂觀,這是“情勢低迷”的表現。
一方面,一場演唱會、一條網紅街都算旅游,但文旅企業往往不能從中直接吃到紅利;另一方面,“旺丁不旺財”現象的背后,消費心理和消費群體也在發生變化。
在2024中國旅游休閑娛樂產業年會上,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國內出游總人次增幅高于國內旅游總花費,不意味著消費降級,而是旅游市場下沉引致消費基礎厚植。他指出,“新增游客更多來自于低線城市、縣域中心城鎮和農村居民,就可以認為是旅游市場變得更加厚實。”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全國農村居民出游率24.6%,出游人數占國內游客出游人次的24.7%。
不過,無論是“平替目的地”興起,還是小城旅游走紅,盡管不一定被冠以“降級”的說法,但游客追求性價比的行為本身亦體現出對消費的謹慎心理。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介紹2024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也指出,經濟恢復存在明顯的不平衡性,“消費的恢復不如生產,而且中小微企業的恢復不如大企業”。國家統計局表示,在繼續加強經濟回升向好基礎的同時,要進一步關注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
第一季度的GDP數據已經連續三年以5%左右的幅度平穩增長,目前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27%。而從去年中秋國慶黃金周到今年的春節、清明假期,盡管人均旅游消費數據仍存在落后,但在旅游人次和出游總花費的維度上,也都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許多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業也表示,2024年的市場發展目標是全面回歸甚至超越2019年。
經濟形勢和消費意愿的恢復非一日之功,新需求和新業態也接踵而至,但經歷了漫長的掙扎之后,行業開始逐步建立信心。對于即將到來的五一,5天的假期說不盡道不明5年的變化,但目標是恒定的:希望旅游市場持續繁榮。
本文轉載自品橙旅游(ID:pinchain),已獲授權,版權歸品橙旅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