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外國博主到中國旅游的視頻火遍全球,但目前國內入境游市場的實際恢復還是很緩慢。在這種情況下,入境游真正崛起,到底還需要什么?

圖片來源:pexels
“景點長滿外國人”在中文互聯網上,也成了一個熱詞。
“Chinatravel”,真的火了。
圖片來源:TikTok
很多海外博主,還發現了更進一步的流量密碼:
-
揭露西方媒體抹黑中國的真相。
這些“一身反骨”的海外博主喊話:全面了解中國唯一的方式,就是來親身體驗。
圖片來源:YouTube
這種輿論上的勢頭,也觸動了很多入境游業者。
畢竟,目前國內入境游市場的實際恢復,還是很緩慢。
具體來看:
-
今年五一,入境游實際人均出游人次只恢復至2019年的33%左右。
-
中國屬于旅游業發展前十大經濟體之一,入境游對GDP的貢獻卻墊底。
-
中國旅游研究院預測,今年入境游市場也只有望恢復到2019年的五成。
事實上,盡管大環境越來越好,但我們不能就此滿足,而是要在產業端不斷追問:
-
入境游真正崛起,到底還需要什么?
為了解答這個疑問,環球旅訊近期走訪調研了諸多旅游業者,從實際經營的角度,探討入境游的困境與破局。
以下,是我們認為最為關鍵的幾點結論。
海外營銷落后,缺流量玩法方法論
環球旅訊調查發現,接近56%的受訪者認為,入境游面臨的一大問題是“缺少主動宣傳”。
這正呼應了上文提到的,“Chinatravel”突然火遍全球的現象。
越火,越說明之前“很缺乏”。
與國內各種花式營銷相比,中國針對入境游客群的海外營銷,落后不止一個世代。
究其原因有:
-
國內官方運營的海外賬號,其宣傳方式脫離海外年輕人的偏好。
-
國內旅行社通常被動承接境外來團,主動出擊較少。
另一方面,雖然海外博主在TikTok等社交媒體已經殺瘋了,但我們在產業端:
-
如何接住這波潑天流量?
似乎,中國入境游于此還沒有完整的方法論,這令人警醒。
當然,入境游營銷也有成功案例,比如吸引了無數韓國老人的張家界。
-
今年一季度,張家界接待入境游客達26.12萬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44.44%。
但從流量玩法上看,張家界的營銷依然偏向“傳統”。
目前來看,中國的旅游交易平臺,可能是對入境游營銷最上心的存在了。
比如,攜程在《2023-2024年入出境游消費趨勢洞察報告》中,專門整理了國內TOP20熱門目的地:
-
過去一年,江浙滬、川渝等地區熱度不減,外國游客仍偏愛一線城市入境旅游。
-
出圈的冰雪游也火到了海外,沈陽、哈爾濱等東北城市受到外國游客青睞。
但真正的大流量營銷,不能只靠OTA。我們需要補課的還有很多。
人員流失斷層,人才供給和旅游需求矛盾
環球旅訊調查顯示,三年疫情停滯期間,入境游人員流失、斷層嚴重。
-
合計約67.7%的受訪者所在的公司,在不同程度上遭遇人員流失。
-
此外,合計約77.4%的受訪者所在公司或合作伙伴公司表示,外語導游流失嚴重。
人員為何流失?答案很簡單。
調查表明,合計約58.4%的受訪者收入縮水,僅有15.6%的受訪者表示收入有所增長。
這也造成了更為廣泛的影響。
據鳳凰網的報道,今年尤其是小語種的外語導游,人才缺口更加明顯:
-
成都西語導游Pablo表示,自己是當地僅存的一位西語導游。
-
西安俄語導游Sherry說,當地俄語同行可能不到20個。
-
北京法語導游Liang認為,導游流失率超過了七成。
人才缺口,未來可能會成為制約入境游復蘇的大問題。
未來破局,依然要靠政策賦能
總的來說,制約入境游市場的還有很多老問題。
調查顯示:
-
超過50%的受訪者認為景區預約難、信息不透明、跨境網絡訪問不便捷、跨境支付不便捷等。
-
超過50%的受訪者都希望國家能夠增加免簽國家、延長免簽時間、增加國際航線及航班、調整門票預約制、增加海外營銷補貼,以及希望中美和中歐關系進一步緩和。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調查中,針對“法國等12國公民短期來華的免簽政策延長至2025年底”這一問題:
-
過半(54.3%)受訪者認為,此舉能有效刺激入境游復蘇。
但在硬幣的另一面,也有32.4%的受訪者對此遲疑不定。
另有超過10%的受訪者甚至覺得,這項延長措施用處不大。
事實上,要完全提振入境游業者的信心,可能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畢竟,在疫情前這個市場就已經走了下坡路。
比如,北京入境游從2017年開始就進入“微增”狀態,而上海從2016年就開始負增長了。
數據來源:北京市、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我們繼續對旅游市場,保持關注。
本文轉載自環球旅訊(ID:Traveldaily),已獲授權,版權歸環球旅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