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奮斗之外,如何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通過業務模式創新,找到堅實的業務錨點,或許是名創優品更應該考慮的事情。

圖片來源:Pexels
股價持續下行,名創優品開始力推“奮斗者文化”。
2024年7月16日,名創優品創始人、首席執行官、董事會主席葉國富發布題為《發自內心的熱愛高于一切》的內部公開信,宣稱奮斗者文化是名創優品企業文化的核心,激勵政策將向奮斗者傾斜,“不讓奮斗者吃虧”。
據悉,自2020年在美股上市以來,名創優品有超300位員工受到長期股權激勵。最新一批股權激勵共授予了293人,總價值達8.07億元。
名創優品之所以力推“奮斗者文化”,通過股權激勵員工,或許是因為公司正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目前,名創優品中國市場營收觸頂,TOP TOY又難以成為“第二條曲線”,只有海外市場勉力維持增長。
不過,隨著海外業務駛入深水區,名創優品也將面臨被Dollar General、Temu、Shein等平臺圍剿的挑戰。在此背景下,為了激發團隊的戰斗力,名創優品自然需要大手筆激勵員工。
“平替之王”有了平替,名創優品國內營收增速日趨放緩
曾幾何時,主打“十元經濟”的名創優品還是中國“平替”消費市場當仁不讓的霸主。不過,隨著經濟承壓,消費者消費日趨保守,中國諸多消費企業日益追求極致低價,名創優品反而有了“平替”。
2024年4月,尼爾森IQ披露的《2024中國零售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零售市場從消費升級模式逐步過渡到性價比導向的新時代”。在此背景下,諸多主打極致低價的平臺正逐漸俘獲更多消費者。
圖源:1688
以1688為例,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1688買家中,25至30歲的“Z世代”占比近50%,30至35歲的“新中產”占比近45%。2024年春節期間,1688上“平替”相關關鍵詞的搜索次數,比上年春節增長超25倍。隨著C端用戶不斷涌入,2023年,1688平臺營收約200億元,年交易額約8000億元。
與1688的業績蒸蒸日上形成截然反差,優衣庫、名創優品等曾經以平價為核心賣點的企業業績正觸及瓶頸。
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披露的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市場營收下降,經營利潤下降,并且同店銷售額萎縮。
針對大中華區營收為何下滑,優衣庫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潘寧表示,中國消費者的心態發生了轉變,“性價比消費在年輕一代中尤為明顯。在‘平替’消費價值觀下,消費者不再選擇品牌產品,而是選擇質量差別不大的更實惠的產品。”
與優衣庫類似,名創優品中國市場的業績也面臨觸頂挑戰。財報顯示,2022財年-2023財年,名創優品中國市場營收分別為74.42億元、76.51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1%、2.8%,幾近于無。
圖源:名創優品2024年Q1財報
需要注意的是,名創優品目前仍致力于拓寬門店數量。2024年Q1,名創優品中國門店數量達4034家,環比凈增108家,約為去年同期增量的2倍。
橫向對比而言,名創優品中國市場營收增速大幅落后于門店增速,從側面說明,其線下門店的轉化效率正逐步走低。
而為了平衡業績增長壓力,過去幾年,名創優品還熱衷于漲價。財報顯示,截至2021財年-2023財年,名創優品的平均售價分別為11.5元、12.1元、13.1元。到了2024財年二季度,名創優品的平均售價更進一步上漲至14.2元。從這個意義上講,目前名創優品已經不再是標準意義上的“十元店”。
一方面,中國消費者日益追求極致低價,一眾批發采購平臺正分流消費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名創優品還不斷上調產品價格,帶來的結果,自然是消費者不再熱衷于選購名創優品的商品,名創優品國內業務的想象力日趨收窄。
加碼海外市場,名創優品暫時穩住業績
事實上,名創優品早已看到中國平價消費市場紅利逐步衰減的大勢所趨,因而在2015年前后,加碼海外市場。
對此,財經作家杜博奇在2016年出版的《名創優品沒有秘密》一書中解釋稱,“經過數年的急速擴張,名創優品在國內的布局已經基本完成,進入‘飽和’狀態,現在名創優品把目標轉向國際。”
圖源:名創優品2023財年財報
2015年末,名創優品打響出海發令槍,正式登陸新加坡。此后幾年,名創優品出海速度愈發迅猛。財報顯示,2021財年-2023財年,名創優品海外門店數量分別為1810家、1973家以及2187家。得益于此,海外業務正逐漸成為名創優品的營收支柱。
2023財年,名創優品海外市場營收38.22億元,營收占比為33.31%,同比增長44.6%,遠高于國內市場個位數的營收增速。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名創優品的海外業務并非高枕無憂。目前,名創優品海外市場亮眼的業績,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美洲直營門店。隨著前期增量紅利消逝,競爭對手圍剿,名創優品的美洲直營門店將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
2022年,接受CNBC訪談時,葉國富透露,美國直營店月均銷售額為50萬美元,當年12月收入可達到月均100萬美元,毛利率超50%。2024年Q1財報中,名創優品透露,公司海外直營業務營收連續兩個季度超80%,來自海外直營市場的收入約占3月季度海外市場總收入的58%。這也從側面說明,名創優品在海外市場,高度依賴直營店。
由于部分美洲市場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更強,目前名創優品正大力布局美洲直營門店。財報顯示,2023年,名創優品美洲市場門店同比增長135家,增幅僅次于亞洲地區。
不能忽視的是,北美市場蟄伏著Dollar General 和 Dollar Tree等老牌零售折扣巨頭,這些企業的渠道和價格優勢均十分明顯,擁有數萬家門店,并且商品售價低至1美元。
圖源:中信證券
此外,目前中國Temu、Shein、TikTok等電商企業也正紛紛加碼北美市場,致力于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中信證券數據顯示,在北美市場,SHEIN各產品線最低售價約為 2-3 美元,均為對比公司中最低價。
對比而言,截至2023年末,名創優品在美洲市場僅擁有724家門店,并且利潤空間很大,價格優勢并不明顯。凡此種種,都預示著,一旦門店規模觸及瓶頸,和Dollar General、Temu、Shein等平臺正面開戰,名創優品的海外業務很難再高速成長。
效仿泡泡瑪特,TOP TOY難成第二條曲線
正因為海外市場也存在極大地不確定性,名創優品于2020年另辟蹊徑,發力潮玩集合店TOP TOY,試圖靠差異化的產品打開想象空間。對此,葉國曾表示:“現在有性價比還不行,產品要有獨特性,有設計。我們過去主要以生活家居為主,現在逐漸增加一些潮的東西”。
圖源:新華網
事實上,結合市場趨勢來看,名創優品選擇發力潮玩確實眼光獨到。新華網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潮玩產業發展報告(2023)》顯示,隨著潮流玩具持續普及,預計2022年-2026年,中國潮玩行業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24%,2026年零售額將達1101億元。
中國潮玩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源自于潮玩產業客戶數量以及消費額不斷上升?!冻蓖娈a業發展報告(2023)》顯示,預計2025和 2030年,中國潮流玩具付費消費者將分別達0.40億和0.49億;月消費額分別達194 元和254元。
參照泡泡瑪特的業績,由于特定的潮玩具備極強的差異化以及不可替代性,俘獲消費者后,企業的成長性以及利潤空間都將得到保障。
2023年財報顯示,泡泡瑪特營收63.01 億元,同比增長36.47%;凈利潤10.89億元,同比增長128.8%。毛利率為61.3%,同比增長3.8個百分點,遠高于名創優品40%左右的毛利率。
事實證明,名創優品的TOP TOY確實具備一定的成長性。2021財年-2023年財年,TOP TOY的營收從0.98億元增長至5.33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133.21%。2024年Q1,TOP TOY累計門店數達160家,遍布全國近70個城市,營收達2.1億元,同比增長55%,創歷史新高。
不過整體而言,TOP TOY并未類似海外市場,成為名創優品業績攀升的重要推手。2024年Q1,TOP TOY占名創優品總營收的比重僅為5.65%,即便增速再迅猛,也難以推動名創優品業績飛速攀升。
除了TOP TOY遲遲未能在業績層面打開想象空間,名創優品潮玩業務面臨的另一大挑戰在于,其不具備泡泡瑪特自產IP的能力,TOP TOY需要和其他知名IP合作,打造差異化的產品,公司的IP成本很高。
圖源:名創優品招股書
過去幾年,名創優品與迪士尼、三麗鷗、芭比等諸多知名IP合作打造產品。財報顯示,2020財年-2023財年,名創優品銷售成本分別為62.46億元、66.41億元、70.16億元以及70.3億元。
縱向對比不難發現,布局TOP TOY業務后,名創優品的銷售費用陡然增高數億元,其中大部分均用于獲得IP授權。
這也決定了,即便TOP TOY可以類似泡泡瑪特成功打開市場,成為全球潮玩翹楚,名創優品也很難輕松斬獲海量利潤。
總而言之,目前名創優品的國內、海外以及潮玩三大業務均面臨巨大的增長壓力。在此背景下,盡管名創優品暫時靠海外市場的增量紅利,穩住了業績,但不確定性極強的現實,卻讓資本市場對其報以謹慎的態度。
2024年5月以來,名創優品美股股價持續下行,目前股價僅為16.7美元/股,相較五月中旬25.5美元/股的價格,下跌34.51%。
在此背景下,名創優品通過長期股權激勵推行“奮斗者文化”,確實有利于提振員工的士氣。但奮斗之外,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通過業務模式創新,找到堅實的業務錨點,或許是名創優品更應該考慮的事情。
本文轉載自深潛atom(ID:deepatom),已獲授權,版權歸深潛atom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