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快餐的崛起,有機會用速度和規模重塑餐飲市場的格局。

圖片來源:Pexels
今年以來,諸多餐飲品牌遭遇“滑鐵盧”,營收跟去年同比下降了30%以上。前些年甚囂塵上的火鍋、日料等品類,閉店速度加快。而中式快餐卻穩中有升,風潮甚至席卷北美。
一家名為“Tigawok”的中式快餐小店在加州爆火,3.99刀一份的小碗菜,多樣化的中餐口味選擇,小店每天從上午十點排隊到下午三點。開業不到3個月,已經在社交媒體上擁有了1.4萬的粉絲。不同于國內的自選套餐和小碗菜,幾乎是后廚廚師備餐,Tigawok采用自動炒菜機出餐,目前每天還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有不少海外消費者也把“Tigawok”跟在國際市場深耕了十多年的熊貓快餐(Panda Express)相比:比起熊貓快餐為海外用戶改良的酸甜口味中餐,Tigawok更加“地道”。
熊貓快餐,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中式快餐連鎖品牌,其門店數量截至2019年已超過2200家,遍布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俄羅斯、韓國、日本、菲律賓等市場,年營業額達到39億美元(約合261億元人民幣)。
中式快餐的擴張,正在迎來黃金時代。
中式快餐的黃金時代
國內餐飲雖然卷,但是由于需求基數大,規?;?,標準化的進程也將提速。水大魚大,在消費回歸剛需的經濟大背景下,中餐標準化已經邁入黃金十年。我們來看幾組數據:
辰智大數據發布的《2024年中國餐飲大數據白皮書》顯示,中式快餐門店規模在整體餐飲中的占比不降反增,達到了45.0%。中式快餐的市場規模在2023年達到9053億元,同比增長10.8%,高于火鍋市場的4.4%增長率。
米村拌飯在2023年新開店接近500家,今年上半年開店336家。預計到2024年底門店規模將超越老鄉雞,7年時間完成老鄉雞17年的旅程,成為中式快餐領域的新標桿。
新快餐品牌牛大吉,2024年年初完成8200萬B1輪融資,凸顯了資本市場對中式快餐模式的信心。
中餐標準化三大趨勢
隨著米村拌飯、大米先生、牛大吉等連鎖的快速發展,前些年還有爭論的“中餐能不能標準化”已經變成了偽命題。
中餐的標準化是必然趨勢,只是時間和品類進程的問題。中餐的標準化正在由鹵味、炸雞、麻辣燙,這些易于標準化的品類,向更為復雜多樣的砂鍋、粥類、小炒等擴展。除了品類上的趨勢,我們還總結了如下三大趨勢。
1. “溢價”回歸平價
火鍋,由于其不需要烹飪,食材和調料的標準化供應相對簡單,在海底撈等頭部玩家的帶領下,增速迅猛,同時也導致競爭加劇,面臨著嚴重的同質化問題。
據報告,至2023年末,全國火鍋店總數已突破60萬家。然而,去年全年有3萬家火鍋店通過企查查平臺注銷。進入2024年洗牌加速,僅第一季度就有1.27萬家火鍋企業注銷或吊銷,前五個月這一數字上升到2.66萬家。
圖源:餐寶典
圖源:餐寶典
據《2024上半年中國火鍋品牌價格監測報告》,在2024年上半年,有58.0%的火鍋品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價。特別是客單價在100元以上的火鍋品牌中,有82.4%的品牌出現了降價,中高端火鍋品牌尤其面臨較大壓力,部分品牌的降價幅度甚至超過了10%。
前幾年網紅火鍋品牌楠火鍋,在成都開出了3.0的店型,甚至推出了“9塊9”的鮮切牛肉。同樣以“產品主義”著稱的巴奴,全國平均客單價也從1月的144元下降到了5月的130元,并且以往都不賣點評套餐,也在去年年底推出了套餐。
2. “網紅”回歸日常
九毛九旗下的太二酸菜魚,已經隨著“魚你在一起”等快速擴張的平價酸菜魚連鎖,把價格打下來了。
據2024年的報道,太二酸菜魚的客單價已從曾經的80元左右下降至69元,回到了大約7年前的價格水平。而曾經太二出圈的一些規則:比如不接待4人以上的堂食,不做外賣等等,都已經被自己“革命”。
明星界的“價值回歸”例子更多。如陳赫和朱楨、葉一茜一起創建的火鍋品牌賢和莊,巔峰的時候有800家,10年不到,閉店率超過80%。
3. 競爭走向出海
不僅茶飲品牌蜜雪冰城、喜茶、茶百道等品牌在海外市場開設門店,米村拌飯等中餐也在海外開出首店。米村新加坡的首店,以其招牌石鍋拌飯7.9新加坡元的價格,滿足了海外市場對中式快餐的需求。
中式快餐的崛起,有機會用速度和規模重塑餐飲市場的格局。
中式快餐三大特點
中式快餐的關鍵就在于性價比和快速擴張的能力。通過極致的性價比吸引消費者,具有抗周期性,即便在經濟波動中也能保持穩定的客流。其發展,有如下三大特點。
1. 受眾基數大,大眾兼容性高
中式快餐的受眾廣泛,尤其受到月收入3000元以內的低收入群體的歡迎。消費者偏好點單方式為“套餐+小食/甜點”,且粉面類、麻辣燙與粥的點單增多。
根據NCBD的報告,中式快餐更多受到30-49歲的網民關注,他們對中式快餐的關注度高于西式快餐。30歲到49歲覆蓋90后到80后,雖然不像資本媒體圈前兩年追捧的“00后”“95后”那么具有話題性,但有更高的人口基數。他們不僅是要一碗熱騰騰的飯,更要絕對的“性價比”。
中式快餐因其種類繁多、口味豐富,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數據顯示,米飯快餐是中式快餐中最大的細分賽道,占比為52%,市場規模超過萬億元。
2.快餐價格,正餐體驗
魚你在一起在2024年5月宣布其華中區域門店突破了500家。同時,該品牌推出了全新的砂鍋系列產品,將“酸菜魚+”戰略升級為“雙爆品”策略,旨在打通快餐與小正餐的用餐場景。砂鍋系列產品,將快餐與小正餐的用餐場景相結合,提升了顧客的用餐體驗。
中式快餐在保持價格親民的同時,也注重提供接近正餐的用餐體驗。品牌如老鄉雞通過提供舒適的就餐環境和多樣化的菜品選擇,提升了顧客的用餐體驗。
3.中餐文化,傳統復歸
由于標準化供應難度更低,第一個階段快速擴張的炸物、鹵味等品類,在市場飽和后競爭白熱化。如去年炸串的閉店率高達32.2%,在今年6月21日,夸父炸串的7家投資機構集體退股,其中絕了基金投資僅4個月。
中式快餐新品牌中,小炒快餐、拌飯簡餐和單人砂鍋等品類都有不少的探索者,牛大吉以牛肉小鍋現炒為主推;米村拌飯以石鍋拌飯為核心出餐方式。這些品牌在供應鏈端都實現了更高比例的標準化,但是在用戶端保留了出餐的鍋氣、健康的食材。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慣性是巨大的,從消費端的反應來看,對于“預制菜”的接受度從一開始的完全負面,到逐漸走向理性,但是,對于餐飲的健康和鍋氣的追求,并沒有改變。
隨著標準化、機器化、智能化的推進,中式快餐已經邁入黃金時代。博大精深的中餐文化,也將隨著中式快餐的崛起,更快地走向全球市場。
本文轉載自浪潮研究所(ID:waveinstitute),已獲授權,版權歸浪潮研究所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