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有可能成為2024年最后一個支撐餐飲人能否繼續走下去的關口。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周沫;編輯:何陽。
一批餐飲門店生意火爆,出現了取號排隊1個多小時才等到位,包廂提前一周就訂滿的情況。
然而部分餐飲店迎來消費小高峰的同時,也有不少餐飲店生意冷冷清清。
紅餐網與一批餐飲老板聊了聊,揭開暑期以來,餐飲消費的殘酷一面,對于接下來的十一黃金周,很多餐飲人并不樂觀,甚至一些撐不住的創業者已經提前離場。
“暑期一天還能賣1000多元,進入9月,一天只能賣兩三百,直接掉進‘冰窟窿’。”
“干餐飲17年,從來沒這么焦慮過。”
“一天只接待幾桌客人,日收入僅幾百元。”
……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營業額驟降,餐飲人的“黑色9月”又來了
隨著暑期旅游高峰過去,景區餐飲店率先感受到了市場降溫。
小柯(化名)的川菜小館位于重慶的旅游地標鵝嶺二廠文創產業園區內,通常進入9月之后,隨著游客減少,園區內的餐飲生意會逐漸冷清。
然而,今年暑期還未結束,小柯就明顯感受到了壓力,營業額下降,一天只接待幾桌客人,日收入僅幾百元,同比下降超過40%。
在廣州永慶坊經營牛雜咖啡店的cowcow其其主理人Vincent,也感受到了“黑色9月”的寒意。
Vincent表示,暑假結束后門店生意一落千丈,營業額只有暑假的50%左右。
事實上,隨著暑期結束,多位餐飲老板向紅餐網表示,門店生意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李彬(化名)在鄭州某商場經營面館生意。據其透露,“暑期一天還能賣1000多元,進入9月,一天只能賣兩三百,直接掉進‘冰窟窿’。”
肖肖(化名)在湖南某縣城經營一家融合料理餐廳。暑假期間,他的餐廳日均營業額穩定在8000-10000元。進入9月,訂單量減半,營業額僅維持在5000元左右。
△暑期結束前后肖肖門店生意對比,受訪者供圖
不少校園周邊的餐飲店也未能迎來預期中的人流反彈。
去年11月,小米(化名)在河南新鄉大學城附近經營一家45平米的酸辣粉小店。開學以后,小店平日營業額大多在400元上下,只有周末才勉強突破600元,與上半年相比,營業額下降了2-3成。
紅餐網近日走訪廣州大學城附近的GoGo新天地、貝崗商業街發現,晚間用餐時段,大部分快餐店的上座率不到5成,有店主表示,由于周邊經營快餐的門店越來越多,競爭激烈,開學10多天,營業額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2-3成。
一些客單價相對更高的正餐、火鍋店,生意更慘淡。位于新天地二、三樓的淼福豬肚雞、竹湘園湘菜館等,就餐顧客僅個位數。有服務員表示,往年開學后,學生聚餐特別多,但今年少了很多。
Vincent也在廣州多所高校周邊經營簡餐店,他直言,暑假結束后,學校周邊的生意比往年差多了,并且大打價格戰,快餐客單價從15-20元降至10元左右。“6-8元炒粉炒面隨處可見,米飯快餐兩送飯10元,三送飯一般也就12元。”
暑期無旺季?一批餐飲店生意腰斬
事實上,在剛過去的暑期,餐飲人的日子,大多也不好過。
餐飲資深觀察者杰哥告訴紅餐網,暑假是傳統的消費旺季,按理說生意相比五六月至少上漲20%到30%。但據其了解,杭州、北京、陜西等地,不少快餐店生意不增反降。
“一些連鎖快餐品牌,相比去年8月,營業額普遍下降了2-3成。”杰哥說道。
一位在北京郊區開重慶小面館的老板表示,今年暑期生意大幅下滑,8月的收入僅有8萬出頭,與去年同期相比,跌幅超過了55%。
Vincent在廣州六運小區和江南西開設了兩家社區店,據透露,暑假期間,他的兩家社區店,營業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0%-30%。
肖肖也表示,暑期沒有看到明顯的增長,與3月開業以來的月均營業額持平。
熱門旅游城市,盡管景區游客不少,但大部分餐飲經營者卻很難吃到旅游“紅利”。
紅餐網專欄作者鄒通觀察發現,今年暑假,西安的熱門旅游景區,比如永興坊美食街,人潮涌動,但非景區的商圈,大部分生意平平。
以賽格國際購物中心為例。據其觀察,暑假期間,該購物中心除了地下一層和二層的小吃休閑區域,客流量比較大以外,很多正餐店生意都比較冷清。
紅餐網專欄作者翟彬也觀察到,北京雖是旅游城市,但暑假能吃上旅游紅利的商圈有限。比如北京某冒菜品牌,有6家門店,暑期僅西單大悅城店月營業額破百萬,其他門店的營業額同比普遍下降了20%到30%。
還有餐飲店出現了“旺丁不旺財”的現象:店里客人不少,但消費者花錢變得更謹慎了,點菜變少了,客單價也在下滑。
某小龍蝦品牌負責人告訴紅餐網,今年他們品牌門店客流量同比上漲,但桌均消費卻下滑了不少。“以前4個人來吃飯,通常會點2份小龍蝦,再加2-3個炒菜或涼菜,現在變成只加1-2個菜。”據對方講述,大家的人均消費從往年的120元已下滑至今年的100元左右。
往年,每年暑期旺季前,小柯都要聘請2-3名兼職工,但今年暑假,她不僅沒有聘請兼職,由于營收下滑明顯,連正式員工的提成也縮水不少,從以往的兩三千元減少到一兩千元。
十一黃金周還沒到,已有餐飲人提前離場
經歷了上半年的餐飲消費寒潮、暑期旺季“不旺”,對于接下來的國慶黃金周,不少餐飲人的態度并不樂觀。
小柯已經決定在十一之前關掉門店,不再續約租期。
盡管按照往年情況,十一可能會迎來一輪消費高峰,但小柯卻認為,“這幾天十來萬的生意過后,三四個月的超長淡季真的熬不下去。”
大鴿飯創始人黃小華則表示,“接下來,大鴿飯將會調整年初的開店計劃,放緩擴張步伐。”今年暑假大鴿飯各門店營業額與去年持平,9月環比下降了8%-10%左右。
也有餐飲老板在想盡辦法“自救”——砍成本、上新品、推出特價套餐……
比如,上述北京郊區面館老板已經將員工全部辭掉,由自己和合伙人守店經營,年初準備用來開新店的資金則用來維持門店日常經營。
肖肖的餐廳推出了時令菜品梭子蟹,希望能夠吸引顧客,提升營業額。不過,從目前的營收情況看,新品僅帶來了小幾百元的額外收入。
Vincent也在部分門店試點推出了34.9元的壽喜鍋雙人餐。“雖然不賺錢,但引流效果還不錯,50%到店客人會點火鍋套餐。”
翟彬表示,十一黃金周對于文旅城市的餐飲消費而言,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拉動。但從主基調看,大家依舊會遵循非必要不消費的原則,
杰哥則預測,“倒閉潮可能在這個9月來臨,要么在十一之后開始。”
在其看來,十一黃金周,有可能成為2024年最后一個支撐餐飲人能否繼續走下去的關口。如果國慶期間營業額依然低迷,許多餐飲人或許就沒有了繼續堅持下去的理由。
本文轉載自紅餐網(ID:hongcan18),已獲授權,版權歸紅餐網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