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旖美的價格之戰,背后是怎樣的行業焦慮?

圖片來源:Pexels
9月20日,錦波生物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一篇公告——《錦波生物致廣大消費者》,其中指出美團將公司產品薇旖美列入促銷活動,但參與促銷活動的部分商家未獲得相關授權,要求美團下架薇旖美相關補貼活動。
就在今年4月份,錦波生物也曾公開喊話新氧平臺,后者上架的薇旖美產品售價低至參考均價的兩折。因而,錦波指責其違規低價宣傳薇旖美,擾亂市場價格的行為。
錦波生物的問題不是個例錦波生物發難美團新氧,醫美價格戰愈演愈烈,這不是第一個面臨產品渠道管理問題的企業,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第一層邏輯:產業鏈的利益博弈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醫美產業鏈,并分別以錦波生物、華韓整形及新氧為上、中、下游代表,進一步對其拆解:
1)上游:醫美產業鏈上游為醫美耗材及設備供應環節,主要作用是整個產業鏈的開始端,為行業中游提供了注射物等原材料和激光美容器械,主要參與者包括愛美客、華東醫藥、錦波生物等藥品生產商,以及半島醫療、西達千里等器械制造商;
上游由于產品從研發、到拿證上市的周期漫長,形成比較高的進入壁壘,能在市場上推出新型產品的多為資源豐富型企業,因此行業集中度高,各企業都能保留不同程度的品牌溢價,今年上半年錦波生物毛利率可以達到91.58%,凈利率則為51.41%;
2)中游:醫美產業鏈中游為醫美機構,主要作用是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美容方案,提供醫療美容服務。主要參與者包括北京八大處、上海九院等公立醫院,以及廣州曙光、伊美爾、畫美等民營機構;
據《艾爾建&德勤》中國醫美行業2023年洞察報告,中國醫美機構的總數量在2萬家左右,行業集中度非常低,在結合新氧及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這些醫美服務商中71%的機構為私人診所或美容院,15%的機構為中小連鎖,僅有6%為大型連鎖。
然而,即便是大型連鎖,如今的經營狀況也并不樂觀。上半年,耗材藥品成本占華韓整形收入的57.33%,下游營銷費用占收入額18.54%,再扣除18.54%的人工成本、房租費用等管理費用后,其凈利潤率僅為4.62%。
3)下游:醫美產業鏈下游為醫美獲客平臺及終端消費者,主要作用是連接醫美機構與消費者,加速消費者心智培育,主要參與者包括小紅書、美團等信息流優勢平臺;以及新氧、悅美、美唄等垂類電商平臺等。
隨著消費者對醫美認知的加深,下游醫美獲客平臺的附加建議價值愈來愈低,僅僅提供產品展示作用,成為用戶比價的工具,疊加招新難、獲客成本高的問題,產品低價是產業鏈下游企業無法回避的普遍競爭,今年上半年新氧虧損229.9萬元。
綜合來看,以一支在消費市場定價為3000元的醫美注射產品為例,原料成本約為50元,醫美產品生產商的出廠價在350元,給到下游醫療機構的入院價在1200元。
更底層邏輯:產業鏈發展進度的脫節
回到錦波生物公開發難新氧、美團的問題,以旁觀者的視角來看,錦波生物作為醫美產品生產商,處于醫美產業鏈上游,而無論是4月的新氧,還是9月份的美團,代表的都是醫美下游企業的利益,看似沒有直接交叉的兩端,由于發展進程的脫節,卻產生了最大的矛盾。
對錦波生物來說,守住定價權才有品牌價值,在薇旖美處于重組膠原三類醫械爆發前的窗口期,最不能松動的就是產品價格。
在拆解錦波生物半年報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詳細介紹薇旖美在過去半年的市場表現,以及未來一兩年要面臨的市場情況:
1)目前錦波生物毛利率和利潤水平表現十分穩健,產品出廠價并未表現出壓力,2024年H1,薇旖美所在的“單一材料醫療器械”毛利率為96.21%,較去年同期95.4%還略有上?。?/p>
2)除薇旖美外,錦波生物還有一款與修麗可合作的重組膠原蛋白三類醫療器械(鉑研針)在2023年上市;
3)預計25年(快則今年下半年)重組膠原三類器械會迎來獲證高峰期,薇旖美的獨占窗口期即將關閉。
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為薇旖美價格體系的健全,對錦波生物意義深遠。
首先,薇旖美的價格體系直接關系到錦波生物的業績增長和市值水平。回顧歷史醫美龍頭增量都主要來自于高單價新品,一旦調價企業估值又再次回落,如愛美客嗨體/濡白/如生、華東醫藥少女針、昊海生科海魅等;
其次,薇旖美的價格已經不僅僅是單一產品的價格,它還關系到錦波生物與修麗可合作的鉑研針的定價邏輯。目前新氧的薇旖美定價是2617元/支,鉑研針定價預計在8800元/支。一旦薇旖美價格陷入調整,那么錦波生物對于合作方技術/品牌價值的也會隨之崩塌;
最后,可以預見的是,當重組膠原三類醫械產品供給增加,薇旖美價格將在市場壓力下不可避免的迎來下調,而未來價格調整將以現在價格為基準(現價為價格區間的上限),現在的價格有多少剛性,未來價格戰中就有多少主動權。
然而,這套價格支撐體系在新氧、美團等下游企業中卻很難成立,用流量換用戶已經成為下游機構商業模式的底層邏輯。
近年來,投資機構、醫藥與醫美企業、綜合電商平臺的多方入局,醫美線上獲客平臺數量正快速攀升。
尤其是,伴隨著消費者認知的成熟度提高,醫美產品自身的品質在決策過程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分散的下游機構對于產品的依賴性也在提高,進而在產業鏈中逐漸喪失議價權,陷入薄利多銷困境。
結語
從現象上看,薇旖美的價格之戰源于下游市場對流量的焦慮,以利潤換規模,拿下市占率就能免于眼前的市場出清。
但本質上競爭永遠不會終止,低價競爭的范圍從產業鏈向上傳導,直至企業上游也感受到渠道管理的壓力。一旦看清輕醫美市場的行業基本面和產業發展進程,就能理解比起眼前的利潤,上游企業更需要穩固的渠道共生,以建立長期增長的基本邏輯。
本文轉載自卿照(ID:qingzhaomeizhaung),已獲授權,版權歸卿照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