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將成為日本企業史上規模最大的管理層收購案。

圖片來源:pexels
11月13日,全球最大便利店運營商7-11的母公司Seven&i控股宣布,已收到來自創始人伊藤家族的非約束性收購提案。這一消息迅速在東京金融圈引發軒然大波,如果交易最終達成,將成為日本企業史上規模最大的MBO(管理層收購案)。
當下,Seven&i正面臨雙重壓力:一邊是內部股東不斷施壓,要求剝離超市業務,專注便利店經營;另一邊則是加拿大零售巨頭ACT窮追不舍,在首輪收購提案被拒后又拋出更高報價。
而就在此時,創始人伊藤家族竟與競爭對手全家便利店的母公司伊藤忠商事聯手,共同提出了這項規模空前的收購計劃。這個看似矛盾的組合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戰略考量?
聯合抵制ACT的收購
事實上,就在幾個月前,這場并購大戲就已經拉開序幕。
今年8月,加拿大便利店集團ACT(Alimentation Couche-Tard)以5.4萬億日元的價格發起收購,卻被Seven&i斷然拒絕。理由很直接:報價嚴重低估了公司價值,且未充分考慮監管風險。不甘心的ACT并未就此放棄,在10月中旬又拋出了一個更誘人的價碼——7萬億日元。
截至目前,7-11是全球最大的連鎖便利店品牌,在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運營約8.5萬家門店。而ACT總部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旗下擁有Circle K等品牌,在北美為主的31個國家經營約1.7萬家店鋪。
換句話說,此次MBO的方案也是為了應對若ACT在未達成協議的情況下強行推進收購的防御措施。伊藤家族、伊藤忠商事及其合作銀行已進入具體協商階段。
Seven&i控股表示,公司已組建特別委員會,將聯同財務顧問和法律顧問展開全面而審慎的評估。由外部董事組成的特別委員會主席Stephen Dacus表示:“將繼續與各相關方對話,以實現價值最大化。”
消息釋出后,Seven&i股價一度飆升17%,創8月19日以來最大盤中漲幅。伊藤忠商事一度跌3.4%。
這筆收購交易背后,融資方案已現雛形:由伊藤家族聯手伊藤忠商事等投資方出資約3萬億日元,而剩余的6萬億日元將由日本三大金融巨頭——三井住友銀行、三菱UFJ銀行和瑞穗銀行以銀團貸款的形式提供。這三家銀行作為Seven&i的長期合作伙伴,對這家零售巨頭有著深入了解,將為這筆融資交易提供有力支撐。
從數據角度來看,這筆交易的規模令人震撼。此前,日本最大規模的管理層收購案僅為大正制藥控股今年完成的7000億日元交易;即便放眼整個并購市場,也將超越武田制藥斥資7萬億日元收購夏爾制藥的歷史紀錄。這一對比更凸顯出此次交易的非凡規模和重要意義。
若交易成功,這不僅將成為日本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并購案,更將向全球投資者傳遞一個強烈信號:日本企業正在經歷深刻的轉型與重組,傳統的企業經營模式正在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
并購充滿不確定性
日本信金資產管理公司的藤原直樹在分析這起重大交易時指出,此次MBO提案實際上反映了公司治理理念的深層博弈——一些股東主張聚焦便利店這一核心業務,而管理層則持不同觀點,這份9萬億日元的收購方案正是對這一“認知鴻溝”的戰略性回應。
對于這個堪稱“天價”的估值,藤原直樹認為頗具深意:“這一出價不僅顯著高于當前市值,更超過了此前的收購提案,體現了管理層對公司內在價值的充分認可。”
在他看來,這筆交易的意義已經超越了企業層面,將對整個日本資本市場產生積極影響:一方面為Seven&i的股東提供了可觀的退出回報,另一方面也向市場釋放了一個強有力的信號——日本企業的實際價值往往被市場低估。
此外,這場大規模重組計劃的戰略意圖逐漸明朗:收購方不僅將接管Seven&i的核心便利店業務,還將一并收購包括正在謀求拆分的伊藤洋華堂在內的所有超市業務。私有化后的戰略布局同樣引人關注——計劃通過剝離超市等非核心資產,重塑企業價值。
這場交易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伊藤忠商事的角色:作為全家便利店的母公司,如果它參與收購7-11的母公司,將在日本便利店市場形成空前的市場優勢。但這種強強聯手也可能引發日本反壟斷審查的關注。這種潛在的監管風險,為這場并購增添了一層不確定性。
知情人士指出,如此龐大的融資規模本身就構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更微妙的是,這場交易的命運似乎還與ACT的態度密切相關:如果后者撤回收購提案,當前的MBO計劃也可能就此擱淺。這種復雜的互動關系,使得交易的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
根據Seven&i的半年度報告,創始家族的資產管理機構伊藤興業是其最大股東,持股8.16%。根據彭博社的數據,出身于伊藤家族的副社長伊藤順朗還以個人名義持有0.37%的股份。
打造新一代便利店集團?
這場“內部”并購若成功,將在日本便利店市場掀起巨浪。
截至2024年初,日本7-11便利店憑借約21609家門店,以及40%的市場份額穩坐行業龍頭之位,年營業額高達5.6萬億日元;緊隨其后的是擁有16500家門店的全家便利店,占據31%的市場份額,年營業額約3.2萬億日元。
如果這兩大便利店巨頭真的“聯手”,將掌控超過38000家門店,市場份額突破70%,在日本便利店市場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這種市場集中度之高,不僅將壓縮第三大連鎖店羅森(約14500家門店,25%市場份額)的生存空間,更可能引發反壟斷監管部門的嚴格審查。
本文轉載自聯商網(ID:lingshouzixun),已獲授權,版權歸聯商網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