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顆牛肉粒,左右著大國間的經貿博弈

圖片來源:pexels
即便是如此熱愛烹飪和美食的中國人,也從來沒吃過這么多的牛肉。
近年來,我國牛肉消費量不斷創出新高。美國農業部預計,中國2025年牛肉消費量將達到1158.7萬噸,同比增長0.26%,僅次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牛肉消費國。
由于我國牛肉自產量遠不及消費所需,因此每年都要大量進口。多年來,我國持續保持全球最大牛肉進口國的地位,主要來自“南美三劍客”——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
這三個國家擁有廣闊的天然牧場,畜牧業發達,加上規?;B殖,出口價格遠低于國內水平。但是,價格倒掛對我國牛肉養殖業造成了巨大沖擊,而國內的出欄還在增加,兩者相加導致國內牛肉養殖業跌至十年來的冰點。
牛肉是當下我國許多農產品處境的一個觀測切面。一方面,低價牛肉讓國人離實現“牛肉自由”更進一步,消費者得到了實惠;另一方面,為了保持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平衡,維持良好經貿關系,我國在出口工業制品的同時,只能進口大量農產品,但國內相關產業只能面對現實。
所謂“谷賤傷農”,如何在大國貿易博弈下,保證國內農業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要上升到國際經濟大環境去考量的巨大課題。
重挫
9.9元起的鮮切牛肉、38元牛肉地攤火鍋、僅需48元的日式和牛套餐、88元無限暢吃鮮切牛肉火鍋……今年以來,各種刷新價格底線的牛肉相關餐飲品類在各大城市興起,消費者大呼過癮。
這背后是原材料牛肉價格的一路下滑。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牛肉價格從2023年初的78元/公斤,一路急速下墜至今年11月的60.85元/公斤,創下五年來的新低。
預示著,牛肉已經進入“30元時代”,當然這是全國平均批發價,個別競爭激烈的地區,某些菜市場甚至降到了“2”字開頭。更慘烈的是,活牛價格已經跌到每公斤23元左右,為近10年來的新低。國家統計局顯示,在11月份消費價格指數中,牛肉同比降幅最大,高達13.5%。
豬肉是我國居民餐桌上的主要肉食,因此人們對豬肉價格較為敏感。對于長期價格較高的牛肉,則通常是觀望更多。
回顧過往的牛肉行情,從2005年開始,牛肉價格一路暴漲,從15元/公斤持續上升到2023年初最高接近80元。
牛肉價格上漲的邏輯很簡單,即隨著居民食肉結構的改變,牛肉消費量不斷創出新高,而國內產量卻遠不能滿足需求,催生長期“牛市”。
但從2023年開始,進口成為了市場上重要的供給力量,對國內牛肉定價權的替代日益明顯。
到2024年,進口牛肉的規模已經實現連續十一年增長。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2023年,我國牛肉進口量從29.4萬噸提高到273.7萬噸,年均增速高達59.4%。2024年1-11月,中國牛肉進口量260萬噸,同比增長4.3%。
進口牛肉已經占據我國牛肉總供給的30%左右,價格顯著低于國內,而且規模還在持續提升。上半年,進口牛肉(冰鮮去骨)批發均價僅有34元/公斤,這對國內牛肉養殖業造成了巨大沖擊。
另一方面,我國自身牛肉產量也大幅超預期。2023年,我國牛肉產出753萬噸,同比增長4.9%;今年1-8月,出欄量同比增長7.4%,牛肉產量同比增長7.8%。
農業農村部的規劃是,五年(2021至2025年)年均增長僅1%。也就是說,2023年的實際產出比2025年680萬噸的計劃多出73萬噸,超出11%。這必然會導致牛肉價格的下滑。
與此同時,由于鮮乳價格擊穿盈虧平衡線,甚至出現“賣牛不如讓牛餓死”的現象,許多奶牛養殖者不得不淘汰奶牛,轉而變為補充肉牛,讓原本緊繃的供需關系更加雪上加霜。
國內增產疊加進口激增,又遇到消費趨緩,牛肉價格崩塌也就在所難免。
暗戰
新世紀初的十年,我國牛肉基本自給,因此并沒有進口牛肉的需求。
但從2012年開始,我國牛肉開始無法自給自足,自給率從99.21%一直下降到2023年的73%,開放牛肉市場被提上日程。
不過,牛肉進口是一項高風險工程,因為海外牛肉普遍伴隨著瘋牛病、口蹄疫、瘦肉精等問題。世紀之交,我國還出現過不少瘦肉精中毒事件,累計上千人中毒,罪魁禍首多數是克倫特羅(瘦肉精)。我國在上世紀90年基本嚴禁牛肉進口,流入國內的普遍通過走私渠道。
2017年,中美貿易談判后允許“美國牛肉輸華”,打破了過往對美國牛肉14年的封鎖,也預示著我國牛肉市場走向開放。
此后,我國相繼解除了對愛爾蘭、荷蘭,丹麥,英國、法國、阿根廷、烏拉圭、巴拿馬、白俄羅斯等國的禁令,進口牛肉數量迎來了飛速增長。到2019年時,我國牛肉進口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牛肉進口國。
目前,我國進口牛肉主要源自南美三國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些國家擁有廣袤的天然牧場,規?;怀?,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優勢明顯。
以巴西為例,其是我國牛肉進口的第一大國家,占比高達44%。6月份,巴西出口到中國的到岸價格僅有32.82元/公斤,不到同期國內牛肉價格的一半。因此,許多烤肉店、西餐廳都在大量采購巴西牛肉。
但牛肉進口的風險一直存在。比如,美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允許在畜牧業中使用瘦肉精的國家之一,尤其是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這一化合物可以抑制動物脂肪生成、促進瘦肉生長。
我國早在2002年就明令禁止在飼料中添加萊克多巴胺、鹽酸克倫特羅等“瘦肉精”。對于中外養殖業和產品標準的迥異,引發歷史上多次貿易摩擦。
如2020年因違反檢驗檢疫規定,我國暫停了澳大利亞4家牛肉商出商的資格;2021年,又因英國爆發瘋牛病疫情,禁止了英國30月齡以下剔骨牛肉的進口;2022年初,哈薩克斯坦發生O型口蹄疫疫情,被禁止輸華……
因為瘦肉精的問題,我國和海外國家的牛肉貿易一路坎坷。我國曾多次因發現萊克多巴胺,禁止美國工廠的牛肉。今年5月,巴西JBS公司因被發現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的痕跡后,其位于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工廠被我國禁止。
巴西JBS是一家世界500強企業
與此同時,我國又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俄羅斯牛肉進口,還解除對澳五家主要牛肉出口商的限制,解禁對哈薩克斯坦部分州口蹄疫禁令;還從巴基斯坦進口了首票熟牛肉。
可以看出,我國對牛肉進口實施多元化策略,尤其增加一帶一路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采購量。
自2023年允許巴基斯坦企業向中國出口熟牛肉來,已有3家巴企業獲批。今年前9月,巴基斯坦對中國出口肉類694噸,出口達到337萬美元。
作為全球牛肉最大買方,我國有必要也有底氣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最優選擇。
破局
人們距離“牛肉自由”更進一步之時,國內養牛業卻是一片哀嚎。
中國肉類協會測算,目前大約七成的中低端肉牛養殖場戶已陷入虧損。到8月份,農業農村部監測顯示,出欄一頭500公斤肉牛平均虧損1062元,效益同比減少了1275元。
有調研指出,2022年時賣出一頭活??色@利5000元左右;到了2023年,這時出欄?;臼?021年價格高點購入,因此當年賣出一頭活牛的利潤幾乎消失殆盡。
從供給側判斷,牛肉價格將在未來長期承壓。一方面,國內2023年末存欄量高達10509萬頭,存量規模龐大;另一方面,為維持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平衡,農產品進口還會維持高位。
以巴西和阿根廷為例。我國連續15年為巴西第一大貿易國,巴西還是我國第三大逆差國。過去近十年,我國累計為巴西貢獻貿易逆差高達驚人的3萬億元,年均貿易逆差2688億元。
我國主要從巴西進口大豆、牛肉、玉米等農產品和鐵礦石、原油等基礎工業材料,我國則向巴西出口機械、電子、化學品、汽車等工業制品。
鄰國阿根廷和中國的貿易結構相似,但阿根廷對中國卻長期處于貿易逆差。今年前10月,我國從阿根廷進口420億元,向阿根廷出口520億元,我國獲得貿易順差100億元。
為幫助這個困難重重的南美國家,中國可謂誠意滿滿。不僅對143項阿根廷農工產品進行關稅優惠,取消對甜玉米和香菜籽的關稅,降低對阿根廷乳制品、海鮮產品等的關稅;還與阿根廷續簽貨幣互換協議(350億元),助其及時償還IMF的債務,還幫助阿根廷印貨幣,維護其金融穩定。
在雙邊貿易中,這些國家基本只能輸出基礎農產品和原材料,我國則需要賣出汽車、鋰電池、電子、機械等工業制品。
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結構很難改變,因此未來從海外進口牛肉的總量不可能降低,甚至還會繼續增加,這意味著國內養殖業企業探索新的思路來破局。
中國肉牛養殖企業急需探索新思路
其一,實施產業鏈一體化,“養殖+屠宰+加工”聯合出海。在直接出售活牛虧損的情況下,自行屠宰出售牛肉仍可盈利,養殖戶可發展屠宰加工業,或聯合屠宰廠。國內屠宰加工也可出海至相應國家,在港口設立工廠,直接對接物流和航運企業,提升效率。
其二,往高端化發展。全國牛肉價格下降過程中,高青黑牛肉、魯西黃牛肉等高品質品類并未受到明顯影響,有的甚至計劃增加產量。同時,開發預制菜、牛肉零食來彌補前端虧損。在養殖端,開發秸稈飼料化來降低成本。
寫在最后
我國農業歷史上,牛作為重要的生產力,被各朝各代重點保護。
《禮記》中就記載:“諸侯無故不殺牛。”在民間,私自殺牛甚至要被判處重罪,輕則杖斥,重則流放、償命。耕牛作為農業社會重要的生產資料和生產力,長期被重點保護,因此與牛相關的養殖產業和飲食習慣的發育,相比豬、雞、羊都相去甚遠。
時過境遷,如今人們已經脫離了農業時代,吃牛屬于絕對的自由,中國的牛肉消費習慣也被迅速培養起來。
目前我國人均每年消費7.2公斤牛肉,也就是每人每天吃掉20克左右,大致相當于4-5粒五香牛肉粒。但就是這幾顆牛肉粒,左右著大國間的經貿博弈。尤其在如今風云詭譎、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環境中。
農產品是許多國家面對中國的關鍵貿易籌碼。甚至包括歐洲、北美和亞太地區的一些發達國家,面對中國這規模體量龐大的工業體系時,除了各種農產品也很難交換更多東西。
對中國來說,利用好這個現實局面,是維護自身利益、強化與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穩定的重要棋子。只是對于中國國內的養殖企業和養殖戶來說,這算不上是個好消息,只能是一種倒逼其改革、升級的現實困境。
本文轉載自巨潮WAVE(ID:WAVE-BIZ),已獲授權,版權歸巨潮WAVE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