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確定性成為常態的今天,究竟怎樣的品牌配得上“活著”?

圖片來源:pexels
2024年的商業世界,正在上演一場靜默的“品牌大逃殺”。
曾經叱咤街頭的正豪大大雞排、象征潮流信仰的OFF-WHITE……這些或老牌或新貴的名字,如今密集出現在經營異常名錄與閉店公告中。
這一輪退場潮不僅是消費市場的一次洗牌,更是一份解剖中國企業生存邏輯的病理報告——當經濟周期、技術革命與資本意志三重變局疊加,品牌的生死早已超越產品優劣之爭。
所有案例都在追問同一個問題:在不確定性成為常態的今天,究竟怎樣的品牌配得上“活著”?
“死掉”的品牌,非必需消費是重災區
一個品牌怎樣才算作“死掉”,在工商和世俗意義上有三個普遍標準:一、企業在工商系統注銷;二、企業已經進入破產清算環節;三、企業或創始人在官方途徑宣稱關停。
按照這個標準,2024年很多成立10年以上的品牌走向了生命周期的末尾。
2024年,各個消費賽道都迎來了劇烈洗牌,彩妝護膚、身材管理這類非必需消費品是重災區。
HEDONE曾憑“情緒腮紅”出圈,浮氣Fomomy則在小紅書、抖音等KOL中擁有極高的口碑,兩者都被稱為“國貨之光”。但在資本快速催熟的模式下,缺乏供應鏈壁壘和用戶忠誠度的品牌,很難不輸給更低價的白牌。
瑜伽這類身材管理的品牌,在疫情封控放開之后,也并未迎來健康紅利。兩家經營超10年的老店接連關閉,暴露出行業內的結構性矛盾:預售制模式讓品牌為了現金流快速擴張,但低下的用戶活躍度,讓品牌最終陷入了“借新債還舊債”的困境;線上APP主推的居家健身和低價團課,又給了重資產的線下品牌一個重擊,最終難以為繼。
“沉睡”的品牌,老化魔咒再現
除了已經“死掉”的品牌,還有一些處于停滯狀態、沒有動靜的品牌,我們愿意相信,它們只是“睡著”了。
判斷一個品牌是不是“睡著了”,也有三個標準:一、工商系統顯示經營異常;二、官方公眾號、微博號注銷或停止運營長達6個月以上;三、天貓、抖音等電商平臺官方店鋪關停。
沉睡的品牌中,正豪大大雞排和樂香杜唯,都是成立超過30年的老品牌,這可能是某種“品牌老化”魔咒的體現。
正豪大大雞排是90年代崛起的初代“網紅”品牌,靠“臺灣大雞排+奶茶”組合橫掃街頭,但未能從下沉市場街邊店轉型購物中心,無奈退出大陸市場。
樂香杜唯的衰亡則映射中國香氛市場的代際更替,老牌企業仍執著于模仿國際大牌經典香型,而新一代消費者追逐的是觀夏的“東方哲學”、melt season的“氣味藝術”,嗅覺審美代溝已成天塹。
熊貓不走蛋糕的坍塌,又戳破了烘焙賽道的一個泡沫,“跳舞熊貓”儀式感帶來的品牌溢價,抵不過生日場景的低頻特性。
“消失”的品牌,集團創新犧牲品
2024年,一批背靠大型企業的子品牌悄然退場,揭示集團化戰略的代價。
國際巨頭的高端線首當其沖:花王旗下EST媛色、FANCL旗下Boscia博倩葉因相對僵化的保守運營策略,在成分黨革命中淪為“傲慢棄子”;快時尚元老C&A則因供應鏈滯后和債務纏身,被國潮品牌截殺。
餐飲集團多品牌試驗田集體暴雷——千味涮、黑雞小館因品類錯位和成本失控,成為主品牌擴張的“血包”;奈雪旗下臺蓋更因集團資源向“奈雪PRO”傾斜,死于內部賽馬機制。
這些品牌的“消失”絕非偶然:當母公司戰略搖擺、資源虹吸或本土化擺爛時,子品牌往往首當其沖淪為犧牲品。
它們的退場印證了一條鐵律——在大集團生態中,子品牌要么持續創造超額利潤,要么隨時可棄,沒有中間態。
本文轉載自瀝金(ID:Finding_Gold),已獲授權,版權歸瀝金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火熱預售中,228元包郵到家!
過去一年,全球消費市場在經歷經濟波動的挑戰與技術迭代的帶來的機遇與變革后,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在整體增速放緩的表象下,大量結構性機會仍待挖掘。當前,企業既需應對短期生存壓力,又需布局長期價值,面臨的挑戰難度加碼。順應趨勢、重塑心力,將會成為消費企業的核心戰略。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