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業正在從“高大上”走向“小而美”,從“標準化”走向“個性化”。

圖片來源:unsplash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在全國兩會記者會上提到,將繼續推進“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一時間關于減重的話題迅速沖上熱搜,可見,體重已經成為困擾許多人的問題。
說到減重,其實最好的方式便是健身,據最新發布的《2024中國運動健身行業數據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約有16.9萬家運動健身場館,專業健身會員達8752.5萬人,環比增長了25.47%,每月平均鍛煉次數為5次以上。
這份報告也展示出新的大眾健身消費畫像:健身房里,大眾消費支出集中在3000元以下,高消費人群大量流失,行業內消費降級趨勢明顯;健身服裝類消費也集中于3000元以下,女性正在成為24小時健身場館的“常駐軍”,專屬女性的24小時健身房數量已經超過1000家。
傳統模式落幕,24小時自助健身占領二三線城市
《2024中國運動健身行業數據報告》由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健美協會指導,上海體育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三體云動和IWF國際健身展聯合制作,并于近日在2025IWF上海國際健身展上正式發布。
對健身行業來說,2024年是個充滿變化的年份。全國約有16.9萬家運動健身場館,包括體育休閑類場館2.6萬家和廣義健身類場館14.3萬家,與健身相關度較高的廣義健身類場館同比增加2.6萬家,這是疫情爆發連續三年下滑后的首次回升。值得一提的是該數據包含了7.2萬家專業健身場館(去年這一數據接近8萬),以及7.1萬家泛健身場館,包含瑜伽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等。
傳統商業健身房、24小時自助健身場館、精品工作室、線上健身平臺等各類業態并存,各自探索著不同的發展方向。
報告按照門店運營模式整理了三個榜單,分別為中國健身俱樂部品牌榜、中國健身工作室品牌榜、24小時健身品牌榜,展示了當前健身行業新的競爭格局。
中國健身俱樂部品牌榜中,我們已經看不到一兆韋德、舒適堡健身、奇跡健身、寶力豪健身、中航健身會、力美健等品牌,這也意味著傳統健身俱樂部模式落幕。
現在排在前三位的是動嵐健身、超鹿運動、舒華健身。其中動嵐健身門店數量超過100家。而舒華是增長最快的品牌,在2023年舒華還是“小玩家”,現在正成為中國連鎖俱樂部的新巨頭。據了解,2025年舒華將以連鎖經營加盟為主進行擴張,門店數量預計將達到170家。
門店數量降幅最大的品牌是威爾仕健身,2024年下半年開始陸續閉店的威爾仕健身目前僅剩41家店,據悉威爾仕健身的投資方已經逐步退出,金士堡、英派斯也在收縮規模。
中國健身工作室品牌榜、24小時健身品牌榜則是另外兩股不同的勢力。中田健身、FEELINGME樂刻私教館、嘿哈貓健身、超級猩猩、NRG健身工作室排在中國健身工作室品牌榜前五。
中田健身以1801家門店數量斷層式領跑榜單,環比2023年漲幅達27.1%;FEELINGME樂刻私教館以350家門店數量排在榜單的第二位,以包月私教模式為主的FEELINGME樂刻私教館目前分布在全國16座城市,均為國內的主流城市;
以團課運營模式為主的超級猩猩門店數現大幅下滑,從2023年223家驟減至131家,降幅達到41.3%。但也可以發現,超級猩猩在閉店的同時也在嘗試更多模式,例如在其小程序可以看到康復、冥想、鋼管舞、射箭等門店,可見,超級猩猩在閉店的同時,積極嘗試其他業務,正在向平臺化轉型,類似于ClassPass做預約訂場的平臺。
24小時健身品牌榜也有了很大變動。樂刻運動以1524家門店數量遙遙領先,是排在第二位堅蛋運動的7倍之多。從品牌來看,榜單中不僅有我們熟悉的樂刻運動、堅蛋運動、發條鴨、LIKING FIT,還有新涌現的一些品牌,包括金力豪24小時健身、金屬狗共享健身、凡鐵得力24小時自助健身、時光機24小時自助健身、123FIT24小時自助健身、24/7FIT-NESS、熊貓健身。除了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也成為24小時健身品牌發力市場。
此外,從類別來看,瑜伽/普拉提場館數量達到38461個,同比增加20.32%,這些場館分布在全國各地區,儼然已經成為主流健身方式之一。
傳統健身房的衰落并非偶然,而是市場選擇和消費升級的必然結果。24小時自助健身的興起,不僅降低了健身的門檻,也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傳統健身房若想生存,必須進行模式創新,提升用戶體驗。
健身消費回暖,輕量化消費成為新趨勢
同時《報告》也呈現了一些新的體育消費趨勢。
一、月付、周付等輕量化消費成為新趨勢
從具體的健身消費內容數據來看,除一般意義上的泛運動類型外,2024年消費者對健身月卡、 私教小課包(10節內)以及健身周卡的購買份額迅速增長,增長率達到60%以上。相比年卡等長期健身服務產品,周卡、月卡等短期產品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價格也更加親民。
二、60-64歲年齡段是長者健身主力
以上海市長者運動健康之家為例,2024年在長者運動健康之家進行鍛煉的人群中,女性占比高達60.69%,男性占比39.31%,女性占比顯著高于男性。從年齡分布來看,60-64歲年齡段的長者占比最高,達到19.4%,這一年齡段的長者剛剛步入老年階段,身體機能相對較好,且對健康生活的追求較為強烈,因此更愿意參與到運動健康活動中來;55歲以下群體,占比18.7%,這部分人群可能由于對健康的前瞻性關注,提前加入到長者運動健康之家鍛煉中來。
三、健身消費回暖
2024年主流城市健身會員人均消費金額逐漸回暖,2024年健身俱樂部會員人均消費金額為3238元,健身工作室會員人均消費金額達到了5460元,無論是健身俱樂部還是健身工作室會員均高于2023年,且追平2022年。
2024年中國主流城市健身俱樂部單店月均收入為37.3萬元,相比2023年月均40.2萬元下滑了7.21%。2024年中國主流城市健身工作室單店月均收入為9.8萬元,相比2023年月均收入基本持平。
無論是健身俱樂部還是健身工作室,門店的收入來源主要有會籍卡、私教、課程包、儲值卡、小班課、團課、云店、定金等方面。在健身俱樂部中,私教收入仍然是健身俱樂部的重要收入來源,占到52.90%,會籍卡收入占比35.41%,二者合計占比高達88.31%。
在健身工作室中,2024年出現了一些變化,私教和課程包收入來源占主導達到了77.24%,這里的課程包其實是私教課的另一種形式,由于正常情況下私教課有起售節數,對于消費者來說一次性支出的費用較高,而課程包則減少了私教節數,可能是3節或是5節,降低了會員購買私教課的門檻,也是健身工作室拉新獲客的方式之一。另外,健身工作室會籍卡收入來源較2023年略有提升,達到了12.14%,月卡模式在健身工作室也在越來越普遍,不僅能提高場地利用率,還能增加門店收入。
報告指出,健身消費呈現明顯的降級趨勢,大眾消費支出集中在3000元以下,高消費人群大量流失。與此同時,月卡、周卡等輕量化消費模式迅速增長,增長率達到60%以上。這一趨勢反映了消費者對靈活性和性價比的追求。
同時,消費降級并不意味著健身行業在萎縮,而是消費者更加理性和務實。輕量化消費模式的流行,為行業提供了新的增長機會。健身場館可以通過降低消費門檻、提供多樣化服務來吸引更多用戶。
健身行業繼續走向小而美、個性化
在《報告》發布的同時,發布方三體云動聯合創始人& CEO竇贏還預測了中國健身行業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和變化——
第一, 健身市場將會越來越細分,24小時自助健身房、鐵館、女子健身場館等
第二, 區域化連鎖將會涌現,可能只在某一個省,甚至某個城市,進行連鎖品牌經營,經營模式包括直營、加盟、合營等。三體云動客戶NRG健身工作室,僅在上海經營并有60多家門店。泛健身類場館不斷崛起。
第三, 泛健身類場館不斷崛起。2024年非常明顯的是網球場館數量激增,尤其是24小時網球學練館。這一趨勢在2025年將會繼續延續。
筆者認為,《2024中國運動健身行業數據報告》不僅是一份行業數據的總結,更是對健身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深度洞察。從傳統健身房的沒落到新興模式的崛起,從女性市場的興起到長者健身的普及,報告揭示了健身行業正在經歷的復雜而深刻的變革。
整體而言,健身行業正在從“高大上”走向“小而美”,從“標準化”走向“個性化”,無論是24小時自助健身的普及,還是輕量化消費模式的流行,都表明行業正在努力適應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同時,區域化連鎖和泛健身類場館的崛起,也為行業提供了新的增長點,未來的健身市場,將屬于那些能夠精準捕捉消費者需求并快速適應的品牌。
本文轉載自體育大生意(ID:sportsmoney)已獲授權,版權歸體育大生意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火熱預售中,228元包郵到家!
過去一年,全球消費市場在經歷經濟波動的挑戰與技術迭代的帶來的機遇與變革后,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在整體增速放緩的表象下,大量結構性機會仍待挖掘。當前,企業既需應對短期生存壓力,又需布局長期價值,面臨的挑戰難度加碼。順應趨勢、重塑心力,將會成為消費企業的核心戰略。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