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永輝超市這場戰役,永輝絕對不能輸。

圖片來源:unsplash
3月20日,上交所對永輝超市的內部治理事項下發監管工作函。當天,永輝超市用一紙公告宣布,其正在迎來新的掌舵人——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以代理CEO的身份站在了指揮臺上。
權力交接從來不會風平浪靜。原CEO李松峰在執掌三年后黯然離場。創始人張氏兄弟的影響力也在逐漸消退。盡管張軒寧在董事會上投出反對票,但也于事無補。
取而代之的是葉國富率領的“名創系”,以三席董事的絕對優勢,掌控了永輝超市的董事會。
葉國富上任伊始就展現出雷厲風行的作風,推出了一項堪稱激進的改革計劃。
不僅要在兩年時間完成所有門店的調改,還將大刀闊斧地砍掉拖累業績的虧損門店。更具挑戰的是,葉國富既要保持胖東來式的服務升級投入,又要實現整體經營減虧。
“我是帶著真金白銀和一顆真心,跟大家一起來做永輝的。” 葉國富在股東大會上表態,“我現在是永輝第一大股東,我比任何人都希望永輝越來越好。”
圖片來源:名創優品官網
然而現實環境異常嚴峻:零售行業的2025年并不樂觀,競爭殘酷,關店已成常態。留給改革者的窗口期可能短得超乎想象。
葉國富的野心不止于用胖東來模式改造永輝,更要實現連胖東來都未能完成的全國化擴張。
這場價值62.7億元的零售業豪賭,究竟是絕地重生的開端,還是大廈將傾的最后一搏?
永輝超市權力地震:葉國富入主,張氏兄弟分裂
永輝超市正式進入了“葉國富時代”。
3月17日,永輝超市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召開,伴隨著這場關鍵的換屆選舉,“名創系”已經控制了董事會的多數席位。
名創優品方面提名的3名候選人葉國富、張靖京和王永平拿下三個董事席位;永輝超市創始人兄弟張軒松、張軒寧也成功當選,前者被選為董事長,后者則連任獨立董事。
這次權力更迭可謂戲劇性十足。原本計劃保留三席的“永輝系”最終僅剩創始人張軒松、張軒寧兩兄弟,而原CEO李松峰則徹底出局。
“名創系”3:2的壓倒性優勢,或許讓創始人張軒松、張軒寧兄弟第一次體會到了“局外人”的滋味。
更引人注目的是,永輝宣布暫不聘任新CEO,而是成立由葉國富擔任組長的“改革領導小組”,代行CEO職權。
值得注意的是,張氏兄弟在這場變革中選擇了不同的立場。作為董事長的張軒松選擇與葉國富站在一起,而弟弟張軒寧則反對改革領導小組議案,投出了唯一的反對票。
張軒寧在發言中力挺前任CEO李松峰,認為CEO空缺將導致決策失衡,稱“公司正處于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期”,此時換帥可能導致前功盡棄。
這種分歧由來已久。早在2018年,兄弟倆就因經營理念不合解除了一致行動人關系。當時的公告稱,兩人在公司發展方向、發展戰略、組織架構、治理機制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分歧。
張軒寧作為新零售的堅定支持者,在2015年主導成立永輝云創后,直接推動了超級物種、永輝生活等新零售業態的落地。
而張軒松則更傾向于穩健的線下擴張策略。2017 年超級物種快速擴張時,他曾公開表示“要控制開店速度”,與此同時,更傾向支持永輝mini、倉儲式門店等線下層面的改革。
如今,隨著葉國富的入主,線下零售理念似乎占據了上風。這與張軒松一貫的經營思路不謀而合。
葉國富為永輝描繪的藍圖十分明確:對標山姆和胖東來,打造面向中產的高品質線下超市。
然而,擺在他面前的挑戰不容小覷。永輝近年來業績持續承壓,如何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同時實現轉型升級,將考驗這位零售老將的智慧。
內斗雖然告一段落,但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調改速度太慢,葉國富也沒耐心
2024年9月,葉國富豪擲62.7億元收購永輝超市29.4%股權時,零售行業都在猜測他的動機。
面對外界“看不懂”的質疑,葉國富卻信心滿滿:“看不懂就對了,如果都看得懂,我就沒機會了。”
這番豪言背后,隱藏著他對永輝超市“胖東來化”改造的自信。
事實上,在名創系入主前,永輝超市的“胖改”實驗已經初見成效。2024年6月起,在胖東來的幫助下,永輝超市多家門店經過改造后業績飆升。
據其公布的數據,鄭州信萬廣場店經過19天閉店調改后,恢復營業首日銷售額達到了188萬元,是調改之前日均銷售額的近14倍;福州公園道店調改后,恢復營業首日銷售額突破110萬元,是調改之前的近6倍;西安中貿廣場店,恢復營業兩日日均銷售額達到了160萬元,門店日均客流超1.4萬人次。
葉國富曾奔赴河南,考察調改后的永輝超市。當時,他曾感嘆道:“如果這個店是我的該多好”。連續走訪了幾家店后,葉國富篤定,“這個模式可以復制全國”,一個多月后,他隨即決定重倉入股永輝超市。
然而,資本市場對這場豪賭持懷疑態度,收購消息公布的當天,名創優品的股價應聲下跌。
面對質疑,葉國富召開了一場投資者溝通會,言辭懇切地闡述了他的判斷:過去十幾年,他看過各種各樣的零售業態和模式之后,發現胖東來模式比Costco、山姆和Trader Joe's更優秀。他認為胖東來模式才是中國超市的唯一出路。
掌權后,葉國富迅速打響了永輝改革的“閃電戰”。
他不滿足于過去永輝超市的“胖改”速度——永輝超市從去年5月開啟“胖改”,到今年2月,約有41家調改門店開業。考慮到其在全國尚有743家門店,也就是說調改門店僅占總數的5.28%。
葉國富的計劃是,2025年永輝超市的調改門店要達到200家左右,還計劃在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門店的調整。
這意味著,改造速度要提升到日均1.5家的驚人節奏。葉國富想要2個月內要完成的調改門店數,是過去9個月才能完成的任務。
目前,新一輪的調改已經開始。3月13日,永輝超市發布了繼2月后今年全國第二批調改門店名單,南京、蘇州、昆明等10座城市為首開城市,將于5月底前完成調改,屆時永輝超市學習胖東來自主調改門店將達到83家(含胖東來幫扶調改門店)。
更瘋狂的是,在加速改造的同時,葉國富還提出了“三提兩降”的目標——提人效、業績、毛利,降成本、費用,試圖在流血擴張中實現減虧。
要知道,“胖改”意味著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2024年永輝調改的41家門店累計投入超3.28億元,單店改造成本超800萬元,直接導致虧損加劇。
如今既要大舉改造又要控制成本,難度可想而知。
現實壓力下,永輝超市已經開始關閉一些長期虧損的尾部門店,縮小經營規模。
3月18日,東北永輝超市公眾號發布消息稱,永輝黑龍江、吉林共12家門店預計在今年4月18日停止經營。
葉國富計劃,2025年,永輝超市要關店250-350家。這意味著一年時間關閉三分之一門店,將經營重心縮至400-500家門店。
永輝龐大的體量,讓這場轉型充滿變數,風險被無限放大。葉國富能否在有限時間內完成這場“不可能的任務”也成為市場焦點。
然而,留給葉國富的時間,可能比想象中更緊迫。
更系統地轉型,對永輝來說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自2024年以來,永輝超市全面學習胖東來的品質零售模式。從員工薪酬到賣場布局,從商品結構到服務質量,這場變革幾乎觸及了超市運營的每一個環節。
然而,隨著改造的深入,永輝正面臨著比想象中更為復雜的挑戰。
商品端的改革最為直觀但也最令人擔憂。永輝的調改門店大刀闊斧地下架了70%-80%的舊商品,換上了接近胖東來標準的新品。但實際運營中,其自有品牌占比僅達到5%-15%,遠低于胖東來20%的基準線。
永輝在產品研發能力上的短板也逐漸暴露出來:不少打著“永輝優選”標簽的自有商品,實際上與胖東來產品來自同一家供應商,只是更換了包裝標簽。
供應鏈的挑戰更為棘手。胖東來憑借在許昌、新鄉等下沉市場40%以上的市占率,能夠獲得15%的采購溢價。而永輝作為全國性連鎖企業,反而因為區域分散難以形成規模優勢。
雖然永輝嘗試推行“裸價直采”模式,比如福州門店直接對接當地鮑魚養殖基地,通過短途運輸和高頻次補貨來降低損耗,實現規?;少?。
這種模式在福州能讓鮑魚直采價格進一步接近批發價,但在遠離產地的北京等城市,由于物流成本高企和采購量不足,很難獲得理想的直采價格。
這種區域性差異導致調改效果參差不齊,成為永輝轉型路上的一大障礙。
服務質量的問題同樣突出。雖然永輝在培訓時長和體系上,向胖東來看齊,但實際效果卻大相徑庭。南方都市報的調查發現,福州、鄭州等標桿店的服務相對規范,而三四線城市門店仍普遍存在員工對產品信息不熟悉、服務流程不規范等問題。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消費者抱怨稱重時包裝計入重量、員工一問三不知等情況時有發生。這些細節上的差距,反映了永輝超市在服務標準化方面的問題。
市場數據最能說明問題。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長期來看,‘胖改’后的門店熱度在下降,如鄭州信萬廣場店去年9月日均銷售額增長降至8.3倍,10月進一步降到6.3倍-7倍左右,一些門店甚至回歸調改前水平。”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商業模式的地域適配性。
胖東來扎根三線城市,依靠區域特性和本地化運營取勝。而永輝作為全國性連鎖企業,其模式與胖東來的區域深耕存在本質沖突。
此外,其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市場環境。在一二線城市,既有物美等本土商超,又有沃爾瑪、盒馬等全國連鎖,競爭強度遠超胖東來所在的三線市場。
這種本質差異,使得永輝很難簡單復制胖東來的成功路徑。
胖東來可能將逐步停止對外輸出模式。據聯商網消息,近期,胖東來總裁班已決定逐步停止對種子班、步步高、永輝等企業的胖東來品牌輸出,鼓勵各企業優化自身產品,以增強核心商品力。
長遠來看,永輝必須獨自面對這場深度轉型,靠自己蹚出一條新路。
這場轉型注定艱難。從商品研發,到供應鏈重構、服務標準,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和時間的沉淀。這場轉型不僅關乎經營策略的調整,更是一場從組織架構到企業文化的系統性變革。
永輝能否在保持全國布局的同時,實現胖東來式的精細運營,將決定這場轉型的成敗。
本文轉載自一刻商業(ID:yikeshangyeZZZ)已獲授權,版權歸一刻商業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過去一年,全球消費市場在經歷經濟波動的挑戰與技術迭代的帶來的機遇與變革后,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在整體增速放緩的表象下,大量結構性機會仍待挖掘。當前,企業既需應對短期生存壓力,又需布局長期價值,面臨的挑戰難度加碼。順應趨勢、重塑心力,將會成為消費企業的核心戰略。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