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運動服這一“實用品類”,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深化,并不是單純跟風大牌,而是追求舒適與性價比的平衡。

圖片來源:pexels
當輕便舒適的瑜伽褲代替裙子占領衣柜,越來越多的女性正在發現,雖然褲子的體積變小了,數量卻買的更多。
通常情況下,女性傾向于在換季或年末促銷時購買新衣。而對于一個運動愛好女生來說,重復洗滌帶來的消耗、技能的提升、身材的變化、社交的需求、或只是想換個心情,都可以成為買新裝備的理由。
運動的強黏性極大催化了購物欲望。將健身褲穿上街的新時尚——Athleisure(運動休閑風)不止「替代性趨勢」,而正在變得更高頻、更細分、更專業,醞釀出一門「更大」的生意。
瑜伽褲大不同
「為了運動,我一年買了30條新褲子?!?2歲上海白領Yuna整理衣柜時發現,即使每日健身褲通勤,精美裙裝早已落灰,她在服飾上的消費不減反增。
與其他任何品類的服飾一樣,當健身服需要適應各種場景,功能與設計也需要不斷迭代,更專業、更細分。
最先考慮的是褲子的基礎屬性——長短、厚薄、材質。
健身褲有著明顯的季節性,短褲或偏薄的長褲適合陽光熱辣的盛夏,中等厚度的長褲適合涼爽的春秋,更厚更高腰的長褲則能在冬天保護「老寒腿」。
選購時,秋冬的厚款健身褲買大一碼更舒適;而春夏的瑜伽服面料比較輕薄,可以買正常碼或者嘗試小一碼,貼身更能凸顯身材。
從時尚搭配的角度,五分長度的騎行褲,以及腳踝上5cm的長褲,更顯腿長。
健身褲的面料與材質,有著更深的學問。
目前大部分瑜伽褲是混合材質,包括氨綸、棉紗、毛紗、錦綸、滌綸、牛奶絲、莫代爾、亞麻、速干等等,代表著不同的功能,且難以兼得。
面料中增加更多萊卡(氨綸纖維制成),會更有彈性且柔軟;若運動經常出汗,應該選滌綸成分高的;若希望日常穿著更親膚,可以找棉比例更高的款;加入再生羊毛或美利奴羊毛,則能加強面料的跨季性能。
部分彈性較強的褲子還宣稱能優化臀部線條,起到提臀線的效果。不過這樣「支撐性佳」的褲子往往也更厚,且有較大可能性隨著洗滌不斷變松,逐漸失去效果。
從場景來看,各種強度的運動項目對健身褲的需求也截然不同。
喜歡跑步、騎行等戶外有氧運動的健身者,希望褲子更吸汗更耐磨,動起來貼合皮膚不掉檔。更進階一步,最好是能給肌肉提供保護與支撐的「緊腿款」。
力量訓練、CrossFit選手,更偏好在腰腹有加厚設計的leggings,塑形的同時也有助于保持腹部核心穩定性。
而瑜伽、普拉提的練習者,則需要褲腿有更好的彈性與延展性,柔軟親膚無束縛。面料不好的服裝,會在伸展運動的時候變形、走光、撕裂,干擾練習的心境。
上述幾類項目對健身褲的性能要求逐漸降低,從前往后可以兼容——可以穿著騎行褲去做CrossFit,但很難想象穿著瑜伽褲去跑馬拉松。
「深色顯瘦,淺色顯大?!箯臅r尚角度,面料的顏色和拼接組合提供了多樣的搭配可能性。
黑/深色系更易搭配,適合通勤,上身可以搭配各種T恤、襯衫、西裝外套;淺淺的莫蘭迪色系看上去更夏天,更運動,在陽光下更出挑。
側面的鏤空設計可以瞬間拉長腿部比例;網紗拼接的款式,就像給腿部打上「修容」。
還有一些夸張的撞色和圖案設計,大面積色塊,不同材質的拼接和不規則的剪裁,則更適合周末、度假,或者一些含有拍攝的特別活動。
為什么越買越多?
一個重要趨勢是,健身服的消費頻率正在不斷提升。
工作與生活的邊界逐漸模糊的前提下,更為輕便舒適的運動服走出了健身房,全方位占領日常場景,成為搭配的一部分。
英國第一個高檔運動休閑服飾網站Hip & Healthy創始人里德評論:「以前,人們去健身房時,總是穿著汗津津的寬大T恤?,F在,人們開始穿上合身的休閑服,在餐廳、健身館和辦公室間來回切換?!?/p>
而十年前,運動服「外穿」還曾被視作不禮貌、不體面的表現。
2011年,MSN網上旅游雜志曾將加拿大溫哥華市評為世界上穿著第3差的城市。部分原因得歸咎于溫哥華市民太愛穿瑜伽褲。
「溫哥華滿街上,到處可見這種裸露贅肉的服裝。除非在一個小時內即將練瑜伽,最好能將瑜伽裝收藏在家里,勿穿到街上。上街還是應該穿正常的長褲。」MSN記者松格(Vivian Song)這樣寫到。
時至今日,在大城市的馬路上看到穿著緊身褲的女性,已不會令人意外。
不僅為了運動,在品牌間的積極合作聯名,與明星帶領的潮流下,運動休閑裝得以出現在由禮服、西裝主導的正式場景中。
2020年12月,英國新生代流行歌手Dua Lipa因穿著一件來自Richard Quinn與Moncler Genius合作款的花哨leggings,搭配相配的圖案羽絨夾克引發關注。她也是熱愛穿著緊身褲參加各類演出活動的明星之一。
出于社交目的,每天參加團體課程的健身者,需要每天「變身」。
GymSquare 早先發布的文章《健身服,也是健身者的身份標簽》中提及,功能性的考量后,消費者在遇見志趣相投的陌生伙伴時,或也會產生某種身份認同的喜悅。
例如,lululemon作為一種中產、新潮生活方式標簽,出現在更多辦公樓、商圈的人群中。在CrossFit館子里,adidas、Nobull、Reebok則幾乎是硬核愛好者心照不宣的選擇。
而一個健身房(尤其是團體課程)社群中,幾乎每日見面的「練友」們,在選擇運動裝備時,也希望彰顯自己的個性。
「我的心情是矛盾的。有時跟小伙伴約著一起買同款很開心,但在訓練時又不太希望跟別人撞衫?!笴rossFit愛好者邊邊表示,她會提前一天將衣服放在床頭,盡可能避免連續兩天穿重復的顏色。
在此基礎上,更高的運動頻率,也大幅提升了衣物「消耗」的速度。
「早上晨練,午休或者下班有空的話再約一節團課,那么我包里至少要準備2套衣服?!筜una表示,在上海40度高溫的日子,她平均每天要更換3-4套運動服。
于是,僅僅穿著幾小時就落入洗衣機的健身服們,經歷著比普通休閑服更頻繁的拉扯、摩擦與水洗,使用壽命也會更短。
買瑜伽褲更沖動還是更理性?
健身服飾賽道,正在隨著運動愛好者的增多,以及訓練年份/經驗的增長,不斷拓寬加深。供給端的迭代更新,與市場需求的日益膨脹相輔相成。
一個現象是,價位更高的專業運動品牌,正打造越來越細的功能性分類。
注重研發的lululemon,目前已擁有align、instill、wunder under、wunder pace、base pace等系列,以及Everlux、Nulu、Evonatural、Luon、Mesh And Coolmax、Luxtreme、Silverescent、Rulu、Swift、Natural Blend等11種材質,其中多數為專利面料。
反觀主打時尚的Lorna Jane,Sweaty Betty,Alo Yoga,以及國內Maia Active、VFU等新興品牌,即使短時間不具備突破性研發能力,一方面積極擁抱著「大牌代工廠」,另一方面也努力在基礎版型加入原創設計,或在配色上推陳出新。
而對于運動服這個「實用品類」,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深化,并不是單純跟風大牌,而是追求舒適與性價比的平衡。
「經過這么多年的親身實踐,覺得幾十塊到上千的瑜伽服,體驗感沒有那么夸張的差異,所以現在更多關注自己穿著舒服以及練習內容,不會太在意品牌?!箵碛惺畮啄觇べそ涷灥腟andy表示。
從消費頻率和金額上看,愛上運動,似乎使人變得「沖動」。
但從功能需求來說,隨著健身者不斷進步變得「pro」,更知道自己缺什么、要什么,買的更多,也未嘗不是一種更「理性」的消費。
本文轉載自精練GymSquare(ID:GymSquare),已獲授權,版權歸精練GymSquare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