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品牌的下一個十年,不是誰獨占鰲頭,而是各領風騷。

圖片來源:pexels
「中產,對價格不敏感人群」,這是人們在互聯網觀摩中產生活后的調侃,起因是動輒一千塊的運動鞋,四千塊的聯名閉眼入,中產把新銳運動品牌On昂跑和Hoka穿成了街款。
品牌的銷售數據佐證了這一點。今年第一季度On昂跑銷售額繼續大漲43%,Hoka最近的財報顯示,年銷售額增長16.3%。
高增速背后,圍繞On昂跑和Hoka的話題不斷,兩個新銳運動品牌經常被人們放在一起比較——
「誰更舒服好穿?誰是中產最愛?」
在性能上,Hoka似乎更硬核;在穿著場景上,On似乎更實用;在時尚完成度上,Hoka獨有一種「丑張力」,On更具備高端時尚的要素。
不得不說,這是發生在當下新銳運動品牌競技場上的新趨勢。盡管品牌從相似的起跑線出發,但隨著賽道不斷細分,各自的命運在緊密陪伴中發生著微妙改變。
同樣潛移默化被改變的,還有中產人群的消費選擇。在從產品蔓延至全局的品牌營銷之下,品牌逐漸成了文化符號般的存在,與其說是人們選擇了產品,不如說是產品選擇了消費者。
在這場On vs. HOKA的討論中,或許并不存在正確答案。運動品牌的下一個十年,不是誰獨占鰲頭,而是各領風騷。
On和Hoka,齊頭并進
運動鞋履市場正在經歷新一輪跑馬圈地,On昂跑和Hoka作為新一代運動品牌備受關注,其相同的運動員創始背景是原因之一。
2009年,探險運動員Nico Mermoud和戶外運動愛好者Jean-Luc Diard在法國,這片戶外探險圣地,聯合創辦了Hoka(HOKA ONE ONE);
2010年,瑞士著名長跑名將、前鐵人三項運動員Olivier Bernhard和兩位聯合創始人,在同樣運動氛圍濃烈的瑞士,創立了跑步品牌On(On Running),并宣稱「為世界帶來革新性的跑步體驗」。
相近的起跑線,讓兩個品牌在初期不可避免地擁有了一群愛好相似的用戶群體:超級馬拉松、鐵三、越野跑等眾多形式的戶外、耐力運動。
隨后,借助對一眾精英運動員的長期贊助在專業領域站穩腳跟,也成為兩個品牌初期心照不宣的營銷策略——
Hoka初期聚焦超跑、馬拉松運動員,先后贊助超跑選手Karl Meltzer、馬拉松運動員Cameron Levins、Scott Fauble等,進一步強化品牌與跑步運動的聯結。
而On昂跑的策略相似,2013年簽下瑞士鐵人三項冠軍得主Nicola Spirig之后,相繼簽約比利時鐵三名將Frederik Van Lierde、女子馬拉松健將Hellen Obiri、網球明星Iga Swiatek等。此舉不僅記錄精英運動員的成功,同時在專業運動圈層大大增加了品牌曝光度。
年輕的品牌讓人記住,并非易事。這一次,On和Hoka又不約而同找到了關竅:在產品外形的設計上另辟蹊徑。
Hoka在研發早期就選擇了強緩震功能的厚底,加持獨特的滾動力學設計,鞋履基于Oversize技術的寬體設計略顯夸張,卻在市場意外擁有了「丑張力」。
而On昂跑CloudTec®的專利技術,讓模塊化足底設計成為其一眼可見的特殊標志,依靠「多米諾骨牌效應」,昂跑提供的云朵般腳感難以復刻。
Hoka和On所帶來的沖擊力一度讓人們形成一種共識,「如果沒有某些功能性,你是不會穿這么奇怪的鞋的。」
在眾多層面齊頭并進的兩品牌,讓人們難以抉擇的最后一個原因,當然是它們同樣昂貴的價格。
根據Hoka官方旗艦店顯示,賣出近萬雙的熱銷款售價均超過千元;另一邊與LOEWE聯名的On喊出超過四千的售價。
中產三寶、丑貴、奢華健身……社交平臺上圍繞On昂跑和Hoka的話題總是相似,但選擇消費的人群,卻并不是同一撥人。
On和Hoka,不盡相同
對于剛入坑跑步運動的小白來說,「On還是Hoka」或許是個問題。但在有戶外經驗的運動者眼里,On和Hoka不盡相同。
同樣聚焦跑步賽道的兩個品牌,在初始其實就各有所長。
研發早期Hoka團隊致力于解決崎嶇山地上裝備的性能問題,他們考慮制造一款用于下坡、易與穿脫、并且方便打包攜帶的鞋履,它相比馬拉松跑鞋更緩震、抓地、具備較強保護性和耐用性,于是便有了「可以去任何地方」的初代Speedgoat。
以高性能為基石,人們購買Hoka的理由總是離不開「解決問題」、「提高表現」。
而On昂跑強調路跑及日常穿著場景下的舒適腳感,這一點從品牌Slogan便可窺見,Run on clouds。正如昂跑在宣傳片中所說,「跑步并不是為了站上賽道,有時跑步只是為了一步一步地向前進?!?/p>
不難看出,競技之外,在日常休閑場景中提供陪伴似乎更是On昂跑的理念體現。數據也證實這一點,在2023年國內賽事個品牌跑鞋穿著率調查中,Hoka占比2.2%,On僅0.3%。
同樣是跑步運動,從戶外越野到田徑賽場,從室內健身再到都市路跑,On和Hoka在不同的細分場景中各自耕耘。
與此同時,代言人的選擇、賽事贊助、品牌聯名,再次成為了其強化標簽、強調差異的方式。
進入國內市場后,Hoka的合作名單上出現的專業選手名字機會總在鐵人三項、越野跑和馬拉松;而國際越野跑巡回賽UTMB世界系列賽宣布和Hoka合作關系延長至2028年,Hoka從鞋服合作伙伴進一步升級為冠名贊助商。
而關于On昂跑的代言人新聞,前有網球巨星費德勒的加入,后有贊達亞的合作,專業與動員提供的知名度加持時尚明星的光環,再加上與奢侈品牌Loewe的聯名,一步步強化著On高端時尚的品牌站位。
「選擇一雙鞋,在性能之外更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
而當品牌的不同戰略選擇推動著人們消費選擇的精細化的同時,如何旗幟鮮明保持差異又實現新增長,才是品牌們真正展開肉搏的環節。
On和Hoka,新銳運動品牌的文化符號之爭
某種程度上說,過去兩年新一代運動品牌沖刺般的增長速度,得益于精準踩中了中國戶外運動大趨勢。
根據艾媒咨詢調研,中國運動鞋服市場預計將保持每年10%增速增長,在2025年達到近6000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
新銳運動品牌的倍速增長之快,甚至對傳統老牌造成威脅。根據遠傳研究所數據,中國運動鞋服市場前五大品牌的市占率從2021年的59%下滑至2022年的57%,其中耐克和阿迪達斯兩家的市占率在近四年下降了11%。
以On和Hoka為主的新銳運動品牌與老牌運動品牌的利益沖突初現,盡管距離真正交鋒還有一段距離,但無疑表明:新銳運動品牌正在努力成為市場上的不可替代。
這種不可替代,除了需要持續加強各自文化符號的屬性,還有提升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破圈營銷的能力。
2025年,一向專注硬核的Hoka開始繼續發力明星效應,簽約汪順等多名運動員;而On則在持續開拓新門店和新聯名。
另一方面,在逐步趨向細分和高端化的市場中不斷有新的入局者加入,更年輕的高端越野跑品牌Norda進入中國市場,Hoka母公司推出運動品牌Ahnu,都在推動者這場沒有終點的競逐前進。
On想成為On,Hoka想成為Hoka,依然給人們留下了足夠的想象空間。
本文轉載自精練GymSquare(ID:GymSquare),已獲授權,版權歸精練GymSquare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