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億級的流量博弈中,電商平臺究竟在短劇賽道掘金,還是在為他人作嫁衣?

圖片來源:unsplash
近年來,各大電商平臺不再沉迷“全網最低價”的較量,而是轉向加大布局短劇業務。
“砍一刀”的拼多多入局短劇一年多,用戶時長峰值超過40分鐘。這也引發淘寶、京東等多家電商平臺集體“跟注”。
這場看似熱鬧的內容狂歡,實則暗藏殘酷真相:當9億消費者每天在15秒內決定是否劃走一條視頻時,短劇已成為電商平臺爭奪用戶時間的戰略武器。
在萬億級的流量博弈中,電商平臺究竟在短劇賽道掘金,還是在為他人作嫁衣?
短劇帶貨,從偶然刷劇到戰略布局
在拼多多購物的用戶或許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滑動商品頁面的間隙,在手機下方的多多視頻頁面,突然多出一個與“直播”“關注”“推薦”頻道并列的獨立頻道,短劇。
圖片來源:拼多多
點進去之后,一段劇情緊湊的短劇突然躍入眼簾。家庭主婦逆襲、霸道總裁追愛、重生復仇爽文……這些充滿煙火氣的情節,讓人忍不住駐足觀看。
這種看似偶然的刷劇體驗,實則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流量爭奪戰。
早在2024年9月,拼多多便申請注冊了“多多短劇”“多多劇場”等商標,悄然布局短劇賽道。
在2025年春節期間更是火力全開,推出“多多有好劇新春版”政策。
此外,平臺每月提供百億流量扶持,播放量分賬最高可達CPM(Cost Per Mille,數字廣告計費模式,用于衡量廣告投放的成本效益)18元,單部劇結算金額甚至突破100萬元。
通過拼多多的策略,不難觀察到其短劇頻道中大部分劇集播放量輕松破千萬甚至過億。根據搜狐網的報道,像冬漫社這類的頭部短劇機構,月收入已接近百萬元。
圖片來源:拼多多
然而,這僅僅是電商平臺短劇混戰的冰山一角。淘寶、京東等玩家同樣不甘示弱。淘寶以百億淘劇計劃吸引品牌定制劇,京東投入10億元現金扶持創作者。
在這場激烈的流量爭奪中,這些平臺也逐漸形成了三大運營流派:
以淘寶為代表的招商派,將短劇視為品牌營銷的新陣地,與海藍之謎、蘭蔻等各類頭部品牌合作定制劇集。
圖片來源:拼多多
例如,《我的美妝日記》通過劇情植入產品,后鏈路轉化率高達30%,90%觀眾為新客。這類劇集制作精良、廣告味濃,雖難出爆款,卻以高ROI贏得品牌青睞。
而拼多多則代表典型的運營派,主打免費短劇,目標直指用戶時長與活躍度。
拼多多的《逃婚之送貨上門》播放量超過了9000萬。通過“內容+激勵”組合拳,將短劇轉化為拉新留存的工具。
圖片來源:拼多多
還有一些互聯網平臺也在做短劇,例如閑魚與去哪兒,他們組成了自己的營銷派。通過自制短劇強化品牌認知,閑魚的《傅太太全程開掛》以“掛前任寶貝”為主線,去哪兒的《絕命逆襲之大小姐的詛咒》嵌入比價功能,用劇情傳遞平臺特色。
圖片來源:網絡
三大流派雖路徑不同,卻共同印證著短劇在電商生態中從“內容配角”到“戰略主角”的價值躍遷。
無論是品牌定制、流量運營還是故事營銷,本質上都是對內容即流量、流量即商業邏輯的深度實踐。
拼多多為何押寶?流量、時長與轉化的三重邏輯
拼多多對短劇的布局,本質是對流量生態的深度重構。作為以人貨高效匹配為核心的電商平臺,拼多多的流量邏輯始終圍繞兩大核心:擴大流量池與精準轉化。
而短劇,恰恰是同時滿足這兩大目標的利器。
首先,短劇以極低成本補充了站內內容生態。相較于邀請垂類創作者,批量采購或合作授權二輪短劇的模式,既能快速填充內容,又能控制成本。
例如,拼多多上線的《一胎二寶:我的媽咪惹不得》等小程序短劇,單集成本低,卻憑借“土味爽感”吸引大量用戶停留。
圖片來源:網絡
其次,短劇用戶與拼多多的核心受眾高度重合。根據《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顯示,65.1%的短劇用戶來自三線以下城市,初中學歷、月收入3000元以下群體占比近半,這與拼多多的下沉市場畫像幾乎完美契合。
更關鍵的是,短劇顯著提升了用戶粘性與時長。拼多多通過免費看劇+刷視頻賺金幣的模式,將用戶平均停留時長拉升至30分鐘以上,與微信視頻號持平。
在算法驅動的短劇流中穿插帶貨視頻的策略,則進一步打通了娛樂與消費的鏈路。用戶每觀看七至九集短劇,便會收到一條與近期搜索高度匹配的商品推薦視頻,點擊即可直達購買頁面。
這種轉化方式,或許能通過精準推薦提升成交概率。
短劇大戰,流派紛爭與盈利迷思
電商平臺的短劇混戰,本質是流量焦慮下的必然選擇。當傳統拉新手段邊際效益遞減,短劇以其低成本、高粘性的特質,成為爭奪用戶注意力的新戰場。
然而,這場戰役的終局并非誰更會拍劇,而是誰更懂流量。電商平臺進軍短劇,并非拼多多的獨角戲。
但是短劇能否真正盈利仍是未知數。從數據來看,電商平臺通過短劇直接盈利的案例寥寥無幾。
反觀紅果短劇等專注平臺,依托免費模式IAA和廣告分賬,月活突破1.4億,分賬金額單月可達500萬元,顯示出更強的直接變現能力。
不過相比于傳統的短劇,電商平臺的短劇戰略核心并非直接盈利,而是通過流量轉化與用戶留存實現間接價值。
短劇本質上是提升流量效率的工具,核心價值在于將用戶注意力轉化為商業行為,這與早期直播帶貨的邏輯一脈相承,都是通過內容吸引用戶,再借助精準推薦完成交易閉環。
未來,短劇行業的競爭焦點將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是如何以更低成本獲取用戶停留,并將其高效轉化為GMV;
二是實現內容與消費場景的深度融合,改變生硬的廣告植入方式,打造沉浸式消費體驗。
比如讓劇情中的商品支持一鍵跳轉購買,或是通過互動劇集引導用戶參與品牌活動。
正如浙江傳媒學院副教授楊吉在接受大公網采訪時所說:“短劇風口已從快速獲利轉向生態深耕,電商平臺若想在短劇領域持續獲利,必須摒棄“流量搬運”的短期思維,秉持“內容賦能商業”的長期主義,讓短劇自然融入消費場景,將短暫的用戶注意力沉淀為可持續的商業價值。”
寫在最后
未來,隨著短劇走向精品化與IP化,電商平臺需在內容質量與商業化之間找到平衡。
若一味追求“土味爽感”或硬廣植入,用戶終將用腳投票。
唯有將短劇深度融入消費場景,才能讓流量真正轉化為留量。
在正確的方向上循序漸進,遠比在不正確的方向上狂奔要好。短劇帶貨的盈利之路或許漫長,但它已然為電商行業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門后將是內容與商業融合的無限可能。
本文轉載自TopKlout克勞銳(ID:TopKlout),已獲授權,版權歸TopKlout克勞銳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