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可能會冷,但面包永遠是熱的?!?/p>

圖片來源:unsplash
北京“超大口”面包節單日售出上萬個堿水結,上海外灘國際面包節集結150+全球烘焙品牌,甚至三、四線城市的街頭也飄起手作面包的香氣……
面包節,一場以“碳水”為名的狂歡,正在重塑年輕人的消費圖景。當超市貨架上面包堆積如山,為何年輕人仍愿為一場面包節排隊數小時?
這場看似簡單的市集活動,如何從“填飽肚子”的日常消費,升華為承載社交、情感與文化價值的現象級事件?
一顆面包“膨”成全國碳水狂歡
2023年以來,面包節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覆蓋全國各大城市,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更是首當其沖。熱門集市單日客流量輕松破萬,年輕人們自稱為“面包星人”“碳水腦袋”,形成了獨特的消費語言和文化符號。
在社交媒體上,“膨脹面包節”在上海虹橋天地場面火爆,以及西安首屆好膨喲面包節在小紅書上的話題曝光量超百萬次,#面包節#話題在社交媒體上的播放量已高達數十億次,成為年輕人展示生活態度的新窗口。
寧波萬象匯的春日面包節,人潮涌動,有人甚至排隊兩小時只為購買一個堿水結;外灘面包節集結了全國150家的烘焙品牌,人氣爆棚的匠人制味、貓咪面團、富貴面包等攤位前排起了長龍,為市民游客開啟一場春日味覺派對……
這樣的場景,與超市貨架上的單調景象形成鮮明對比。超市里的袋裝面包,盡管購買便捷,卻常被年輕人詬病為‘缺乏生命力’。
相比之下,面包節上的手作面包,從天然酵母發酵到精選面粉,再到低卡糖的使用,每一步都透露著匠心與品質。這些面包,已不僅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年輕人崇尚健康、追求品質生活態度的象征。
面包節讓年輕人上頭
面包節的場景設計精準擊中年輕人的社交需求。
外灘面包節的“認領一只面包”藝術墻,讓游客自由創作理想中的面包圖案;高達3米的巨型毛絨面包裝置,則成為拍照打卡的“流量密碼”;
設置透明烘焙操作間的攤位客流量顯著增加,是普通展位的3倍,面團在烤箱中膨脹的過程,宛如一場“動態藝術表演”,吸引了眾多顧客駐足觀看,并為社交媒體提供了絕佳的分享素材。
上海面包節裝置
圖片來源:小紅書@雯子??同學
更深層的,面包節營造了“逃離日常”的沉浸感。當年輕人舉著印有貓咪圖案的“面包快樂水”,或在匠人制味攤位前等待現煮牛肉的酸湯香氣時,他們短暫跳脫了職場與生活的壓力,進入一個充滿煙火氣與治愈感的平行世界。
“超市面包沒有靈魂!”——年輕人的吐槽直指工業化生產的痛點。面包節上的手作品牌,以“天然酵母發酵18小時”“東北有機小麥”“低卡代糖”為賣點,將健康與品質具象化。例如,山東品牌“三濼面包職人”的水式酵母可頌,因添加大溪地香草和蜂巢結構,被贊“柔軟如蛋糕”;紹興品牌“可可小姐”的檸檬瑪德琳,則憑借進口包裝紙和清新口感成為網紅單品。
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面包節成為年輕人的“情緒避難所”。
咬下一口剛出爐的可頌時酥脆的“咔嚓”聲,與朋友分享莓莓泡芙杯時的笑聲,甚至排隊時與陌生人的閑聊,這些微小瞬間構成了對抗焦慮的“小確幸”。有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這樣評價面包節:“生活可能會冷,但面包永遠是熱的。”——這句話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面包節的治愈哲學。
資本VS流量:誰在推動面包節
隨著資本降溫,烘焙行業從“瘋狂融資”轉向“精細化運營”。
面包節成為品牌低成本獲客的利器:獨立工作室通過市集快速觸達目標用戶,連鎖品牌則借勢推廣新品。
據統計,參與市集的品牌平均銷售額提升40%,復購率增長25%。例如,杭州奧體印象城舉辦的「松弛面包咖啡節」在五一小長假期間實現了總銷售額7252萬元,同比增長9%。
圖片來源:小紅書@一橙橙
面包節不僅是一個商品銷售的場所,更是一個匯聚流量的寶庫。
BFC外灘面包節與F1賽事聯動,通過打卡抽獎吸引車迷與吃貨雙重群體;根據抖音生活服務的最新數據,2024年該平臺的訂單量同比飆升69%,其中直播帶貨模式尤其顯著,例如“云烘焙”服務,讓觀眾遠程觀看制作過程,有效帶動了線上訂單增長60%。這種“線下體驗-線上傳播-二次消費”的閉環,為行業注入持續活力。
做消費者更喜歡的面包節
面包節的火爆無疑為烘焙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多數面包節主打“手作”“天然”概念,但產品創新不足,導致消費者審美疲勞。部分攤位的“現場制作”缺乏監管,曾引發衛生問題投訴。
一個酵母可頌售價22元,遠超超市面包價格,無形中筑起消費門檻。同質化競爭嚴重、食品安全爭議不斷、高價單品與消費分層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這些問題亟需得到有效解決。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要讓面包節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回歸烘焙的本質內核,聚焦差異化產品創新。
例如將地域基因注入面團肌理,強化文化符號烙?。ㄈ鐝团d古法窯烤技藝),建立可視化品控體系。唯有深耕產品力與服務力,將網紅效應轉化為持久產業生命力。
行業需要突破地理邊界,從一線城市輻射至下沉市場,在社區市集、文旅景區等多元場景培育消費新觸點。
通過構建全渠道消費生態,以云端烘焙工坊、AI面包師直播等數字賦能,實現跨時空的面包狂歡體驗。面包節還應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和價值,通過舉辦主題展覽、文化講座等活動,提升面包節的文化品位和影響力。
面包節不僅是消費現象,更是年輕人重構生活方式的文化實驗。
從“吃飽”到“吃出儀式感”,一塊面包里,藏著他們對品質、社交與自我表達的無限渴望。未來,隨著烘焙行業的不斷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面包節也將不斷創新和升級,為年輕人帶來更多驚喜和樂趣。
本文轉載自全球烘焙指南(ID:hbdr001),已獲授權,版權歸全球烘焙指南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