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六部門聯合發文表明鼓勵優質消費類企業IPO,金融支持提振消費再升級,由此,國內化妝品行業會迎來新的上市周期嗎?

圖片來源:pexels
今年的美妝行業可能會迎來一波上市熱潮。
先是一批國內美妝企業IPO集體有了最新進展:林清軒向港交所首次遞交招股書、谷雨開啟上市輔導,植物醫生完成上市輔導,穎通控股預計明日于港交所上市......
眼下,美妝相關企業在沖擊IPO歷程中,又迎來一大利好政策:
6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鼓勵優質消費類企業IPO。
對于此前IPO陷入停滯的美妝企業來說,上述政策的出臺有望加速推進其IPO進展。
基于上述利好政策和目前國內美妝相關企業IPO情況的梳理,聚美麗發現有以下幾大關鍵信息值得關注:
港交所已成美妝上市理想地:
繼毛戈平于去年底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后,今年又有七家美妝相關企業沖刺港股上市;
細分賽道“第一股”們涌現:
“玻尿酸第一股”、“國貨高端美妝第一股”、“多肽原料第一股”、“中國香水第一股”等稱謂名號多見于相關報道;
美妝迎來新一輪上市潮?
2025年至今,25家美妝相關企業沖刺IPO,三家已成功上市(穎通控股預計6月26日上市)。
25家美妝企業闖關IPO!
從聚美麗梳理的圖表內容來看,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25家國內美妝相關企業IPO有了最新進展,其中有7家企業在港交所有新動作。
可以看到,如前文所述,港交所似已成為美妝企業上市的理想地,據聚美麗不完全統計,2025年以來,包括林清軒、東方妍美在內共計5家美妝相關企業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本月26日,港交所也將迎來“中國香水第一股”穎通控股,中國電商SaaSERP供貨商聚水潭則于本月17日通過上市備案,擬在港交所上市。
除此之外,自然堂集團此前曾被傳于2024年尋求在港交所上市,彼時,彭博社報道稱,有知情人士透露,自然堂集團正在考慮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募資可能高達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億元),但截至目前,未看到進一步進展。
在2024年底,毛戈平登陸港交所,成為當年唯一上市的美妝品牌企業。時間再往前追溯,上美股份、巨子生物、藍月亮等均在2020年-2022年間成功登錄港交所。
對于美妝、日化企業赴港上市原因,長江商報在老牌洗護以及OEM企業澳寶遞表港交所尋求上市時采訪了清華大學品牌營銷研究員孫巍,其表示:“考慮到澳寶在國內的業務主要集中在華南地區,香港上市容易獲得國際資本市場的認同,無論是國內投資者或是海外投資者,都能吸引投資。”
針對上述問題,聚美麗采訪了修遠資本合伙人嚴明,其表示:“以前國內上市相對來說估值、PE值比較高,但是經過一定的排隊還是能夠上市,而香港上市成本會比較高,所以大家基本上會選擇國內上市。后來因為國內對消費企業上市不是非常友好,香港除了上市成本比較高之外,規范化要求相對比較低,用時也比較短,對于國內企業來說,由于外部環境和自身企業的情況的變化,兩三年的等待期會造成很多的不確定性,所以可以看到這幾年國內企業去港股上市。”
除此之外,據黑曜石商業咨詢報道顯示,2024年以來,央行、證監會等部門通過多項政策支持企業赴港上市,簡化了上市流程,提升了透明度,拓寬了融資渠道等。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融資”。
不過,隨著本次六部委聯合印發的《意見》的出臺,美妝企業集體赴港上市的局面會有所改變嗎?
在嚴明看來,這一局面是有可能改變的。一方面,A股上市成本、服務成本相對比較低,政策匹配度比較高。
另一方面,A股的資盈率也比較高的,同樣做的事情可以募更多的錢,還可以有更好的增值和服務,且隨著企業集體赴港上市,港股排隊的現象也會出現,最終都會達到一個平衡。
結合今年以來美妝相關企業IPO進程來看,25家企業中,除谷雨、珈凱生物擬上市地點未定外,有7家預備赴港上市,3家沖擊美股,其余13家目標上市地點均在A股,但IPO進程大多仍處于上市輔導階段。
分類型來看,沖刺上市的原料商數量為最多,品牌商次之,共有五家,分別為索芙特、谷雨、林清軒、蘭樹股份、植物醫生。原料商、醫藥、醫美企業緊隨其后,但原料商赤誠生物、醫藥企業百瑞吉、醫美企業奇致激光均已于今年上半年宣布終止IPO。
嚴明表示:“上述企業都有一定心智的占領,但是能否建立第二增長線、能否以研發建立品牌護城河、如何不依賴爆款、怎樣實現線上線下融合、集團體系化建設和組織升級等,都是他們未來要面臨的挑戰。”
除此之外,近年來在各家美妝企業IPO相關報道中多見“XX第一股”稱謂,諸如林清軒的港股“國貨高端護膚第一股”、穎通控股的“中國香水第一股”、維琪科技的“多肽原料第一股”等等。
從品牌競爭的維度分析,“第一股”們涌現的背后,實則是諸多美妝相關企業在細分領域競爭力上升,差異化優勢建立的體現。
消費企業A股IPO開閘?
通過前文的梳理不難發現,赴港上市、第一股們涌現已成目前國貨美妝相關企業的一大特色,那么,文章開頭提到的《意見》的出臺,背后意味著什么?又會為國貨美妝IPO帶來何種變化?
先從內容來看,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積極發展股權融資。支持生產、渠道、終端等消費產業鏈上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通過發行上市
2、“新三板”掛牌等方式融資。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服務消費重點領域投資,通過“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滿足長周期消費產業融資需求。
3、積極發揮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作用。加大對處于種子期、初創期企業的股權投資。
4、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利用政府投資基金,以市場化方式參與康養、文旅等消費重點項目和數字、綠色等新型消費領域。
5、鼓勵發行消費ETF等特色投資產品。
針對上述利好政策,琢石資本合伙人王勇在朋友圈感嘆道:“消費產業有希望要活過來了。”
消費大健康投資人@斌哥醫械圈則在其公眾號發文表示:“意見并未明確指出支持A股上市,不過也算近幾年來對消費賽道項目的明確支持上市的政策了。”
結合此前境況來看,聚美麗在去年4月的文章《周期結束了!化妝品企業上市前景渺?!芬晃闹兄赋?,當下對化妝品等消費品公司的上市通道已經“關閉”。
黑曜石商業資訊的報道內容也顯示:“從2023年初,就有A股主板IPO‘紅黃燈’窗口指導意見在業界流傳,其中,‘食品、家電、家具、服裝鞋帽等相對傳統、行業壁壘較低的大眾消費類企業’和‘快消餐飲連鎖業務’都屬于限制上市的行業。”
美妝行業也可歸入大眾消費類企業之中,結合數據來看,據聚美麗不完全統計,2024年成功上市的美妝企業僅毛戈平、芭薇股份、中草香料、眾鑫股份四家。
不過,前文提到的“紅黃燈”窗口指導意見并未有正式規定發布。但2023年8月27日,證監會曾發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的相關監管安排,其中強調“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
談及從“IPO階段性收緊“到“支持消費產業鏈優質企業上市”的這一轉變時,嚴明表示:“目前國內進出口和投資兩架馬車短期內很難有更大的提升,真正的高新技術型產業、制造業發展也沒那么快,而美妝在內的消費板塊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拉起來的,例如家電的以舊換新,明顯把整個家電行業的消費拉動了。”
從當下國內美妝IPO境況來看,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已有三家企業闖關成功(穎通預計6月26日上市),僅比去年總和少一家。
具體來看:香港高端個人護理產品零售公司Pitanium Limited、皮膚管理單品牌店樸荷生物均已于今年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品牌管理公司穎通控股預計將于明日正式在港交所敲鐘上市,成為今年首個在國內上市的美妝相關企業。
從政策轉向來看,對化妝品在內的消費品品牌而言,無疑是利好的。不過,扎堆上市背后,意味著國貨美妝間的競爭也在加劇,國內美妝的競爭格局也可能會迎來新變數。由此,國內化妝品行業迎來新的上市周期嗎?
在嚴明看來,未來會掀起化妝品企業上市熱潮。因為目前上市的國貨美妝企業中,高檔護膚、專注美白和抗老、青少年護膚、防曬、香氛的等細分領域的代表性企業缺失,這也意味著,在資本市場,各個細分領域可能會更加活躍,也就更加有機會做大。
信息來源: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斌哥醫械圈、黑曜石商業資訊、證監會、長江商報
本文轉載自聚美麗(ID:jumeili-cn),已獲授權,版權歸聚美麗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