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中店”模式是挪瓦咖啡擴張的關鍵抓手。

圖片來源:pexels
火熱的咖啡賽道從來不缺新玩家,這幾年咖啡行業的競爭趨于白熱化。
當市場的關注點向瑞幸、星巴克、庫迪、Manner等擴張速度強勢的品牌聚焦,還有一個玩家值得關注——挪瓦咖啡,這家以橙色招牌為代表的品牌全球門店數量約4000家。
2019年成立的挪瓦咖啡,誕生于零售咖啡紅海競爭之時,乘著消費賽道的東風成為資本市場押注的對象。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挪瓦咖啡融資八輪。
緊接著,又趕上連鎖咖啡品牌的競爭。尤其是這兩年,價格戰、加盟戰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宣稱不打價格戰的挪瓦咖啡走了一條差異化之路——定位下沉化、產品健康化。
產品是關鍵,但在現磨咖啡市場,規模是更重要的殺手锏。
和很多品牌從一線城市開拓不同,挪瓦咖啡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路線,率先瞄準二三線城市及下沉市場,并主打外賣場景。
當然,這種輕資產的擴張雖然能降低開店門檻,但在復雜激烈的咖啡市場,密集開店成為共識,想找到優勢點位并實現規模化不容易。
在挪瓦咖啡CEO郭星君的計劃中,2023年門店要突破3000家,但這個目標在2025年才完成。同時,他希望2025年挪瓦咖啡獨立門店及聯營門店能突破萬家。
這是個不小的目標。盡管中國咖啡市場前景可觀,但進入淘汰賽也隨之而來,咖啡品牌閉店的消息屢見不鮮。除了瑞幸領跑,挪瓦所在的下沉市場,站著庫迪、幸運咖、古茗等眾多玩家。
可以預見的是,走向IPO的道路上,挪瓦咖啡擴張的腳步不會停歇。想要以黑馬的姿態繼續奔跑,考驗著挪瓦咖啡對行業趨勢的把控以及對品牌的打造。
激烈的紅海中,挪瓦靠什么模式擴張?
一個外賣出身的團隊能不能做好咖啡品牌?
這是創業初期,挪瓦咖啡創始人郭星君問團隊最多的話。挪瓦咖啡創始團隊中,除了郭星君出身餓了么,還有兩位都是餓了么前高管。
這樣的創業背景下,挪瓦團隊深諳互聯網的游戲規則:一邊跑馬圈地,一邊打磨產品。
所謂跑馬圈地,就是鋪開規模,選擇路線很關鍵,而這要從當時的咖啡市場說起。
挪瓦咖啡成立于2019年,當時正值零售咖啡風起,資本涌入,咖啡賽道逐漸火熱起來。更重要的是,國內連鎖咖啡品牌瑞幸逐漸崛起,攪動線下咖啡市場,并教育用戶心智。
站在整個市場,當時咖啡市場早已不是一片藍海,星巴克穩坐高端咖啡市場的龍頭寶座,瑞幸則憑借互聯網思維和瘋狂補貼在平價咖啡領域迅速崛起,眾多精品咖啡品牌也在各自的細分賽道上努力耕耘。
這時候,挪瓦咖啡沒有選擇與星巴克、瑞幸等正面交鋒,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下沉市場。2022年,正值一二線城市的咖啡市場打得火熱,競爭也異常激烈,無論是優質的商業地段還是消費者心智,都已被各大品牌瓜分殆盡。
相反,在二三線及以下城市,咖啡市場還處于待開發狀態,消費者對咖啡的需求尚未被充分挖掘,市場潛力巨大。2022年,據郭星君介紹,挪瓦咖啡70%的門店都是在二三四線城市,25%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還有5%是開在縣城的。
“一線城市的開店成本較高,四線以下城市的客群不成熟。我們主打的核心市場其實是三四線。”郭星君在媒體采訪中回應。
選定路線后,怎么開店又是新的考驗。
按照郭星君的說法,四位創始人此前都沒有線下開店的經驗,所以挪瓦沒有貿然獨立開店,而是選擇了“店中店”模式。
創始團隊的設想是,跟線下各種實體門店合作,在其中鋪設咖啡機,把咖啡業務跑起來就可以跟店鋪談分潤。輕資產模式下,挪瓦將咖啡店開進西餐廳、烘焙店、酒吧等各種線下實體店。
事實上,這種“店中店”模式優勢很明顯,最關鍵的在于成本低、擴張速度快。
這些合作商家已經擁有成熟的店面和穩定的客流量,挪瓦咖啡只需支付少量的合作費用,就可以借助這些優勢點位,快速觸達消費者。此外,由于無需承擔高額的房租和裝修成本,挪瓦咖啡的運營壓力大大降低,能夠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中。
反應到數據上,這種輕資產模式幫助挪瓦在早期實現了快速增長。郭星君告訴媒體,公司成立近5年來,平均每年的增長速度超過100%。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開店模式上另辟蹊徑,挪瓦咖啡也很注重外賣渠道。
據36氪報道,2020 年剛誕生僅一年的挪瓦咖啡就通過外賣,成為美團、餓了么的“KA 連鎖”(全網門店規模 TOP 3),每個月營收達到數百萬,其中線上外賣渠道占75%。
換句話說,挪瓦咖啡的誕生與擴張,得益于其繞過了巨頭競爭的焦點,而是找到了一個相對空白的市場,以及差異化的路線。
同質化紅海下,挪瓦的“健康咖啡”有人買單嗎?
中國咖啡市場有多火?
《2025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咖啡產業規模達3133億元,同比增長18.1%,人均年飲用數增至22.24杯,預計2025年產業規模將達3693億元,消費者對咖啡的需求日益旺盛。
拆解消費需求會發現,消費者的口味很難拿捏,生椰拿鐵的火爆更像是一場豪賭,消費者新的喜好是什么,需要品牌去探索。
但這注定是件不容易的事。與新茶飲賽道類似,咖啡的產品同質化問題也是老生常談。這時候,找到一個差異化產品定位很重要。
相比于眾多咖啡在奶咖、茶咖上過度競爭,挪瓦咖啡盯上了“健康咖啡”。這背后,是個確定的消費趨勢。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飲品的健康屬性越來越關注,低糖、低脂、低卡的飲品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
2023年,挪瓦咖啡將品牌定位為“拒絕高熱量”,主打健康化的招牌。
同年11月,挪瓦咖啡推出“減脂生椰”,輕盈生椰拿鐵脂肪含量降低54%,上市一個月銷量登頂;一年后,挪瓦咖啡上線添加了“甘油二酯”的超模芝士拿鐵上線,減少了100千卡熱量,上市2天銷量成為全年單品最佳。
不過,這種健康化的定位,意味著挪瓦咖啡的產品會受限。在國內,鮮少有消費者能接受純黑咖、純意式風味的咖啡,像隕石拿鐵、榛果拿鐵這類產品更受歡迎。這種相對高熱量的產品,挪瓦咖啡目前很難找到低卡的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挪瓦咖啡的健康化定位,讓不少消費者將其定位為“最像奶茶品牌的咖啡”。和奶茶健康分級類似,挪瓦咖啡成為咖啡賽道第一家啟動“營養選擇”分級標識的品牌。
更具代表性的,是今年果蔬健康茶席卷新茶飲賽道,挪瓦咖啡也推出了果蔬植物+咖啡的組合,推出紅菜頭紫甘藍美式、羽衣甘藍輕咖等“超級果蔬咖”系列。其中, 羽衣甘藍輕咖 每杯含 2.8g 膳食纖維,能有效延緩糖分吸收,挪瓦咖啡告訴連線Insight,該系列是行業首創,推出后有些店一天能賣700~1000杯。
去年7月,為了強化“健康咖啡”的品牌形象,挪瓦咖啡還簽約了中國女子田徑運動員吳艷妮作為“低熱量”健康大使,以此吸引了更多注重健康飲食的消費者群體。
行業的過度競爭在于,當某品牌教育了消費者心智,一大批玩家也會跟進。反映到咖啡賽道中,當0糖、低脂、果蔬成為標配,新的競爭也在繼續。
這兩年,瑞幸、庫迪掀起9.9元價格戰,引起行業性的過度競爭,至今庫迪仍在堅持全場9.9元。挪瓦咖啡卻不想跟進價格戰。
“對于任何品牌而言,無論是主動挑起還是被動參與價格戰,都不太適宜,是透支自己和合作伙伴。”郭星君曾向媒體直言。
實際上,定位下沉市場的挪瓦咖啡,價格并不算貴。據郭星君介紹,挪瓦的產品單杯均價15元,而且所有的產品只有一個杯型,不分中杯大杯。
之所以選擇15元價格帶,挪瓦咖啡向連線Insight表示,定價的核心是從產品原材料推導出來的,核心價格帶在9.9~15元之間。
但當9.9元價格戰來襲,挪瓦面臨的挑戰很明顯。當瑞幸與庫迪一直把咖啡價格壓在10元左右,加之幸運咖5元左右的定價,挪瓦咖啡的價格優勢會被削弱。
不打價格戰,挪瓦就要在產品上推陳出新,吸引用戶,才能繼續擴大市場。
牽手便利店,挪瓦要沖刺萬店
如果說9.9價格戰是為了搶到更多市場規模,那伴隨咖啡賽道殺出瑞幸、庫迪兩大萬店品牌,咖啡賽道的競爭也進入了新階段。
一個明顯的問題在于,當品牌們已經搶占差不多的優勢點位,新的增量從哪來?
去年開始,品牌們樹立起了共識,試圖以“咖啡+”的渠道模式開出更多門店,吸引更多消費者。
最先布局的是庫迪。去年10月,正值首店開業兩周年之際,庫迪攜手美宜佳、華萊士和蘇寧易購等企業,正式啟動“庫迪咖啡觸手可及”計劃。根據該計劃,庫迪咖啡的常規店和便捷店將全面植入到這些合作伙伴的門店中。
今年2月,庫迪宣布全面升級“觸手可及”計劃,推出便利店型,進軍便利店行業。至此,升級后的庫迪同時擁有咖啡店店型、便利店和店中店三種店型。
這期間,挪瓦咖啡也將咖啡店開進了便利店。去年11月,挪瓦咖啡宣布“咖啡+”聯營計劃,與便利店的合作,是關鍵抓手。
邏輯在于,便利店作為高頻消費場景,門店密集之外,營業時間長、距離消費者更近,可以為咖啡品牌提供更大流量。
單從便利店增長上看,這是個不錯的零售業態。尼爾森IQ發布的2024年12月快消市場監測數據顯示,在零售渠道中,大超市、小超市分別下滑了3.9%和2.6%,便利店則保持著2.3%的增速。
兩大零售業態結合之下,挪瓦咖啡與首個合作對象廈門見福便利店展開合作模式
雙方首批合作聯營門店達150家正在逐步落地,預計2025年,挪瓦與見福便利店落地2000家聯營門店。
正如上文提到,盯上咖啡+便利店的品牌不止一家。除了庫迪和挪瓦,Tims天好中國也參與進來。據媒體報道,截至2023年末,Tims天好中國與中石化易捷便利店已共同合作開發了148家易捷X Tims Express融合店。
這也意味著,即便是便利店離消費者更近,但隨著咖啡玩家的相繼進入,競爭也會肉眼可見增大,能否搶到優勢點位,并觸達到消費者,考驗著品牌的實力。
本質上,將咖啡店開到便利店是為了市場規模。與瑞幸、庫迪的萬店規模,以及全國門店突破6000家的幸運咖相比,挪瓦咖啡的規模優勢不明顯。如果對比同類價格帶,定位15-20元左右的古茗咖啡,截至2025年6月,也覆蓋了全國超7600家門店。
更關鍵的是,挪瓦咖啡定下了在2025年達到萬店規模的目標。按照目前3000家門店粗略估算,未來挪瓦咖啡仍要加快擴張步伐。
這也決定了,挪瓦咖啡要在品牌聯營管理、供應鏈管理上下功夫。參考行業玩家,開店速度過快帶來的加盟后遺癥是顯而易見的。聯營店的產品品控無法保證,聯營商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這些都是影響品牌聲譽的關鍵。
在去年完成B++輪融資之后,挪瓦咖啡加快了供應鏈的升級與建設。例如,挪瓦咖啡在寧波建立集研發、生產、供應鏈、培訓等為一體的創新咖啡產業園。
種種動作的背后,承載著挪瓦咖啡上市的野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郭星君表示,“長期來看挪瓦咖啡肯定是要IPO的,IPO的預期較強,會比之前的約定要早一兩年。”
上市意味著更大的挑戰,想要在獲得高估值,挪瓦咖啡機遇與挑戰并存。
咖啡賽道激戰多年,各品牌你追我趕的故事帶來了很明晰的啟示:多元化的市場環境中,產品、規模、價格缺一不可,每個環節都需要品牌隨時根據市場變化做調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長跑選手”。
本文轉載自連線Insight(ID:lxinsight),已獲授權,版權歸連線Insight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