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潮玩新勢力來看,打造IP也成了市場最為看重的部分。樂華在二級市場的瘋漲,某種程度反映的正是其對于WAKUKU品類優秀的運營能力。WAKUKU的運營模式,本質是娛樂工業與潮玩的嫁接。依托樂華成熟的明星運營能力,通過“明星同款”快速撬動粉絲經濟,再借線下快閃和渠道合作滲透大眾市場,這套邏輯在流量引爆階段效率極高——明星的強曝光能讓IP短期內破圈,粉絲的情感投射也能轉化為即時消費。但這一模式的短板也顯而易見:IP生命力高度綁定明星熱度,若缺乏獨立于明星之外的故事線和情感符號,一旦明星效應消退,IP很容易陷入“曇花一現”的困境。其核心考驗在于,能否從“明星附屬品”轉向“自主情感載體”,完成從流量依賴到IP認同的跨越。AI陪玩模式(如珞博)則瞄準了潮玩的“動態進化”可能。當傳統潮玩停留在靜態擺件時,AI技術賦予了IP“性格演化”和“長期記憶”的能力,直擊當下年輕人對“情感陪伴”的深層需求——不再是單向的收藏,而是雙向的互動與養成。這種模式突破了潮玩的物理邊界,將其從“物品”升級為“數字伙伴”,貼合Z世代對“個性化關系”的偏好。但可行性的關鍵在于技術落地:“性格演化”需避免AI交互的生硬感,“長期記憶”需平衡數據沉淀與用戶新鮮感,而用戶對“AI情感陪伴”的付費意愿,仍需在持續迭代中驗證。若能解決技術與體驗的適配問題,其想象空間可能超越傳統潮玩。閱文的IP模式則站在“內容根基”的長坡上。手握海量文學IP(如《斗羅大陸》等),閱文天然具備IP孵化的“原材料”,且成熟的“內容-影視-游戲”開發體系,能為潮玩提供持續的故事支撐——文學IP的粉絲基礎是潮玩的天然流量池,而潮玩又能反哺內容IP的影響力,形成“內容滋養IP,IP激活消費”的閉環。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IP有“根”:文學故事賦予潮玩獨特的世界觀和角色性格,更容易讓用戶產生長期情感綁定,符合IP“穿越時間”的特性。但挑戰在于“轉化適配”:文學IP的文字形象如何轉化為符合潮玩審美(尤其是年輕群體偏好)的視覺符號,避免“粉絲不買賬,路人不感冒”的尷尬,是其能否成功的關鍵。三種模式中,WAKUKU的傳統路徑適合快速起量,卻需突破流量依賴;AI陪玩模式指向未來趨勢,卻需跨越技術與體驗的鴻溝;閱文的IP模式根基扎實,還要做好內容與潮玩的協同。站在未來的視角來看,下一個LABUBU未必復刻某個單一路徑,但必然是能在“情感共鳴”與“長期價值”中找到平衡的存在——無論是傳統模式的IP沉淀、AI模式的技術共情,還是內容模式的故事延伸,最終能穿越周期的,始終是那些真正走進用戶內心的符號。而下一個LABUBU究竟是誰,也許時間會給出最終的答案。參考資料:遠川研究所,《小而不倒》邏輯思維,《LABUBU,當代人的精神替身》財經雜志,《泡泡瑪特的造富神話,中年人都沒看懂?》娛樂資本論,《扎堆潮玩的跨界資本,都想復制下一個LABUBU》36氪未來消費,《閱文獨家戰略投資毛絨潮玩品牌“超級元氣工廠”|獨家》晚點,《晚點獨家丨不投具身的朱嘯虎,投了小鵬機器人前成員做的 AI 潮玩》科創板日報,《一個月股價翻倍,這兩家上市公司找到自己的“LABU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