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鏡頭、地面,三個本屬不同維度的消費電子巨頭,踏入了同一條河流。

圖片來源:pexels
一場撒錢狂歡,將巨頭們的無邊界戰爭拉至臺前。
8月14日,影石創新(以下簡稱:影石)創始人劉靖康在公司給員工撒錢的視頻上了熱搜,傳播效果堪比千萬營銷。資本市場隨后響應,次日,該股20%漲停,如今市值突破千億。
當然,真正將影石推上千億舞臺的,并非這場高調撒錢,而是其戰略上的大動作——全景無人機“影翎Antigravity A1”啟動公測。這代表著,影石正式殺入DJI大疆創新(以下簡稱:大疆)的業務腹地。
影石和大疆之間的戰爭,早已悄然打響。7月31日,大疆推出了全景相機Osmo 360,宣傳語為“一寸見乾坤”,直接對標影石4月才發布的主力產品Insta 360 X5。幾天后,劉靖康深夜在微博上“祝賀”大疆全景相機上市,他還表示“大疆的起霧只是個例,請安心選購”,言語看似禮貌從容,實則暗藏鋒芒。
而更精彩的“三角殺”正在形成:
8月6日,大疆發布DJI ROMO掃地機器人,闖入已成紅海的清潔市場;8月20日,追覓科技(以下簡稱:追覓)確認正式拓展無人機業務;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追覓系”企業光子躍遷,也宣布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運動相機,劍指大疆和影石。
天空、鏡頭、地面,三個不同領域內以硬核技術立身的三家公司,似乎都不再滿足于現有的地盤,它們帶著各自的技術基因,正嘗試攻入別人的疆域。
巨頭轉身,互攻腹地
若論資排輩,大疆無疑是三巨頭中的老大哥,早在2006年便嘗試叩開無人機飛控市場的大門。
2006年,在一間不足20平米的小倉庫里,汪滔和幾個伙伴創立了“大疆創新”,靠著父母資助的20萬和“技術偏執”,想要重新定義天空。兩年后,隨著導師李澤湘的加入,大疆業務取得突破,第一款較為成熟的直升機飛行控制系統XP3.1面市,裝載到傳統的直升機模型上,可實現無人操作的情況下在空中懸停,汪滔少時埋下的種子終于開花結果 ;后來,大疆把目光轉向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并一步步成為這一領域的王者。
如今,大疆在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占據著超過七成的市場份額。有報道稱,大疆2024年的營收高達800億元,凈利潤高達120億元。
在對技術和創新的執著上,影石和大疆的故事有共通之處。影石創始人劉靖康,從小醉心技術,曾因破解學校網站漏洞獲取期末考試試卷險些被學校開除,也曾因通過電話按鍵音破解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的手機號而走紅。
2014年,劉靖康在網上看到國外一個團隊在澳洲上空拍攝的360度全景視頻,畫面的沖擊力和拍攝角度的新奇令他很受震撼。當時,韓國三星、日本理光等廠商已經推出了全景相機,但這些產品使用起來步驟繁瑣,很不方便。劉靖康的腦海中,浮現出一款可以讓用戶實現即拍即得的全景相機。
2015年,劉靖康帶領團隊正式成立Insta360。1年后,Insta360 Nano問世。幾年后,影石擊敗了三星和理光,做到全景相機全球出貨量第一。2023年,影石在全球全景相機市場占有率達67.2%,在運動相機市場排名也僅次于GoPro。
今年6月,影石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目前市值超過1000億元。根據影石招股書,2024年影石營收55.7億元,凈利潤9.9億元。雖然整體業績規模不足大疆的十分之一,但在全景相機和運動相機市場,沒有人能忽視它的地位。
追覓的故事,始于更樸素的野心。清華才子俞浩,最初想要造一個“最快的馬達”。造出來后,這個馬達成為了吸塵器的核心部件。
2017年,俞浩成立追覓科技公司,最開始為小米做掃地機、吸塵器等智能清潔家電的貼牌制造。在完成原始積累后,2019年追覓轉向自有品牌開發,主動脫離小米生態鏈。對于吸塵器而言,馬達效率直接影響清潔器吸力。在國內高速數字馬達天花板僅為2萬轉/分鐘時,俞浩造出了比肩國際技術的10萬轉,此后與戴森幾乎同期突破12.5萬轉。如今,追覓已經從代工廠躍升成為全球Top5清潔電器品牌。
有報道稱,2024年追覓的營收或高達150億元,雖然與大疆距離甚遠,但已經遠超影石。
如今,天空、鏡頭、地面,三個本屬不同維度的消費電子巨頭,踏入了同一條河流。
這場互相“偷家”之戰,由大疆率先發起。
早在2019年,大疆就已殺入運動相機市場,推出其首款運動相機Osmo Action;2024年,大疆傳出將涉足全景相機。影石的反擊也早有籌謀,2020年影石就已經開始注冊“無人機”和“全景無人機”相關專利。
今年7月,大疆推出全景相機Osmo 360;半個月后,影石全景無人機“影翎Antigravity A1”啟動公測。此番互攻,都在雙方的意料之中。
對追覓來說,似乎也是一個被動防守的故事。
今年8月,大疆掃地機器人DJI ROMO正式發布,已成紅海的掃地機器人戰場再次迎來新敵手。
值得玩味的是,追覓隨后被傳出正在拓展無人機業務,挖角大疆人才,此舉被看作是對大疆的反擊。而作為“追覓系”的光子躍遷,早有消息稱將在下半年發布首款運動相機,對壘大疆和影石。
從更宏大的商業視角來看,這場“你出擊,我反擊”的“偷家”戲碼,背后不過是各自早已醞釀多時、蠢蠢欲動的野心。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定焦One」稱,企業做大之后一般都會選擇多元化發展,大疆、影石、追覓三家企業雖然看起來領域有一些跨度,但都是電子產品。無人機、全景相機、掃地機器人,它們的技術核心都圍繞著感知、決策、執行這幾大板塊,“技術有一定的同源性,用戶群體也有一定重疊性”。
互相“偷家”,為哪般?
為何三巨頭要調轉槍口,打這么一場“偷家暗戰”?
首先,隨著導航避障、AI影像算法、高速電機等底層技術的發展成熟,無人機、全景相機、掃地機之間的產業邊界正在消融。梁振鵬稱,這三個行業在市場上已經有很充沛的產業資源,“能不能做好是一回事,但是進入門檻并沒有那么高”。
有投資人對「定焦One」稱,如今大疆、影石、追覓都在各自的賽道做到頭部,增量見頂,將核心技術“復用”、向外尋找新的增長曲線是必然,而無人機、全景相機、掃地機都是已經被驗證過的可行賽道。
以大疆為例,大疆的無人機霸主地位毫無爭議,但也面臨地緣政治、價格壓力等內外因素困擾,加之新入局玩家增多,汪滔早在2016年就表示,無人機市場即將接近飽和。
有報告預測,2025年中國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增速驟降至8%。對已經占領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70%份額的大疆而言,天花板近在頭頂,尋找新出路迫在眉睫。
影石的增長壓力,隨著其IPO成功也更加外顯:
2023年,影石的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速高達78.2%和103.7%;2024年,分別降到了53.3%和19.9%;2025年第一季度,影石營收增速近一步降到40.7%,凈利潤則同比減少了2.5%。影石在招股書中表示,若不能持續進行自主創新和技術研發,或銷售價格出現較大不利變化,公司存在毛利率下滑風險。
被媒體問及為何選擇在科創板上市,劉靖康給出的回答是,A股主板和創業板對于企業盈利要求很高,科創板相對來說寬容一點,即使影石現在盈利能力強勁,但也要考慮到科技企業后續研發投入可能帶來的現實影響。
潛臺詞是,上市并非終點,影石還有很多仗要打。尤其在自己的核心業務被大疆盯上的背景下,只靠防守是沒有絕對勝算的。
因此,對于影石而言,無論是從主動發展角度,還是從被動防守角度,無人機這一千億市場都值得一闖,畢竟現有的業務很難長期支撐影石的千億市值。
圖源 / unsplash
追覓的煩惱,也大抵相似。
IDC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智能掃地機器人出貨量為2060.3萬臺,科沃斯、石頭科技、云鯨、小米、追覓這五大掃地機器人品牌合計占據了國內近90%的市場份額。上述投資人對「定焦One」表示,掃地機器人行業正在陷入“怪圈”——“銷量漲了、份額多了,企業的利潤卻在下降。”
以出貨量排在追覓之前的科沃斯和石頭科技為例,它們均面臨不小的盈利壓力。
科沃斯從2022年開始凈利潤出現下滑,2023年的下降幅度甚至超過60%;2024年營收165億元,但凈利潤只有8億元,不及2021年輝煌時期的一半;石頭科技2024年營收大幅增長38%達119億元,凈利潤卻下降了4%。
在相似的處境下,“往外卷”成為了大疆、影石、追覓的共同選擇。
當有人對這種跨界提出疑問時,“底層技術能力通用”成為三者的共同說辭。
例如,全景相機和無人機產品一樣,本質上是光學元件+智能設備的結合,大疆從無人機轉向全景相機,可以將無人機技術領域的積累遷移到全景影像的軟件和硬件構型上。
而掃地機器人的核心功能主要由視覺感知、精準定位、路徑規劃三項技術支持,大疆的無人機產品是在復雜的三維空間中運行,其技術難度遠高于掃地機器人在二維平面上的路徑規劃,有許多人認為大疆做掃地機幾乎是“順手的事”。
不過,不管是無人機、掃地機還是全景相機,雖然在視覺系統、穩定性、算法方面有一定技術邏輯通用,但是在產品形態、目標任務以及消費群體上有很大的區別,跨界風險并不小。
“偷家”的打法
大疆做全景相機,走的路線可以概括為——和影石“貼身肉搏”。
大疆的全景相機Osmo 360,單機身定價2999元,暢拍套裝3799元。該產品對標的影石Insta 360 X5目前標準套裝定價3298元,全能版3998元。從定價不難看出,大疆想在價格上取得優勢,這使得影石不得不以降價做出回擊。
一名無人機設計師告訴「定焦One」,大疆10年前發布的精靈系列就已有影像亮點,后來又收購百年品牌哈蘇,“大疆做全景相機有一定技術功底,之前做運動相機就很成功,運動相機又和全景相機消費群體高度重疊”。在大疆的招牌下,300元的差價足以影響一部分群體的消費決策。
而在掃地機器人方面,大疆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競爭路徑——走高端路線。
大疆ROMO分為S(標準版)、A(進階版)、P(旗艦版)。以旗艦版為例,ROMO P標準版和上下水版本價格區間(國補之后)在5779元~6289元。對比追覓來看,追覓X(旗艦級)系列中X50 Pro水箱版、上下水版國補后的價格區間在5099元~5609元。大疆掃地機器人的定價未顯優勢。
梁振鵬稱,企業在進入新賽道時往往會選擇以低價打開市場,大疆掃地機器人的高端故事能否得到市場買賬還需拭目以待。
而影石的全景無人機暫無價格信息,不過據市場消息,影翎Antigravity A1全景無人機可能卡位中低端市場;也有消息稱追覓的無人機或將會從貼牌和工業級賽道開始做起。
上述設計師稱,對比大疆做全景相機,影石和追覓入局無人機更像是從無到有,“難度很大,至少在無人機上超越大疆的可能性不太大”。不過也有行業人士表示,目前無人機消費級市場已經飽和,工業級市場潛在機會更大。
從三家企業的動作來看,很顯然在“偷家”這件事情上,都瞄準了不同的細分賽道,各有各的策略和步伐。
不過市場經驗告訴我們,隨著入場玩家增多,價格戰往往不可避免。
梁振鵬表示,無人機、全景相機和掃地機器人三類產品都屬于高毛利率產品,毛利率甚至可以達到50%以上,“未來打價格戰的空間巨大”。
這一點在全景相機的爭奪中已經初露端倪:在大疆2999元的全景相機推出當日,影石Insta 360 X5就宣布降價500元。
其實在過去兩年,大疆也一直發起價格圍剿,如影石云臺產品賣900元,大疆便將同類產品從九百多降至七百多;影石運動相機定價450美金,大疆對標款隨即降至300美金。
相比價格戰,用戶心智或許才是決定未來行業格局的關鍵。
大疆的無人機產品、影石的全景相機和追覓的掃地機器人,在市場上已有堅實口碑,但它們的新產品是否能過消費者的心智關仍需要打個問號。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場三方相互跨界的博弈絕非坦途。技術遷移的陣痛、用戶心智的搖擺、盈利模式的拷問,都是新問題。最終的贏家,或許不取決于長板有多長,而取決于誰最先補齊自己的短板。
本文轉載自定焦One(ID:dingjiaoone),已獲授權,版權歸定焦One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